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柳明专栏】数字化医院门诊流程优化需“对症下药”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柳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柳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柳明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被人们诟病的“三长一短”问题,各家医院集思广益,使尽浑身解数进行门诊流程优化与再造,其中不乏成为全国标杆的经典案例。但是,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有85.4%的群众对医院医疗服务不满意。乍看之下,不仅结果令人有些失望,而且大家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医院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患者仍然如此不满意?

门诊患者为什么不满意?

1.目标不明确

相当数量的医院在实施门诊流程优化前都会组织外出调研,看一看兄弟单位的做法。于是,“别人家医院”成为了学习榜样,“别人”先进的自己都想学,“别人”有的自己都想要。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不但很累,而且渐渐忘记了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跟风、模仿、照搬,到头来反而成了“四不像”。

究竟学什么,不是简单照搬产品、技术、软件系统,而是要深度学习“别人”的管理精髓,并要善于因地制宜,为我所用。

2.缺少数据支持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数据说话”这条准则。不过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不少医院在实施门诊流程再造之前,更多的是用“看(look)”来寻找、发现问题,缺乏对患者想法的“倾听(listen)”与面对面“交流(communicate)”,即使有也是集中在医疗价格、医疗水平、廉政建设、医德医风、医务人员仪表仪容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而较少对后台的门诊数据进行“分析(analyze)”,由此制定的解决方案支撑性不足,往往是一些单方面意愿的体现。

3.牵头部门选择不当

门诊流程优化与再造是一项全院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与之相关的每一个部门站在本部门的立场考虑,都希望流程对自己最有利,都希望由自己主导此项工作。如果仅仅依靠行政命令指定牵头部门,难免会出现互相矛盾、相互掣肘的地方。最合适的方式应当是院领导负责指挥,院办负责政令协调,其他相关职能科室负责提出思路,信息科负责技术实现。

4.重技术,轻管理

面对着挂号窗口的长龙,凝望着候诊区密集的人群,医院领导在百感交集的同时,自然会想到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现状。不过事与愿违的是,信息技术不是“神仙药”,也不能“包治百病”,因为人永远是第一要素。门诊流程涉及门诊部、财务科、医务处、信息科等多个部门,涵盖临床医学、人体工程学、人体力学、声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管理上的任何不到位,都会使相关系统的应用效果打折扣,长此以往,会逐渐偏离当初的既定目标。

图1  预约成功提示短信

图1 预约成功提示短信

门诊流程优化对策探讨

1.规划人员流动路线

在各家医院纷纷用数字化“武装”自己的大背景下,门诊已经不再是单纯对比信息系统的数量和规模了,更多的是流程顺畅度的比拼,其中人员的行走路线很容易被忽视。无论医院采用何种门诊流程,是“先付费后诊疗”还是“先诊疗后付费”,是“窗口结算”还是“诊间结算”,是“二次报到”还是“人工分诊”,其最高目标都应该是患者如同搭上了循环往复的洋流,始终向前行进,不走或少走回头路,缩短在院内行走的距离,依次完成各个环节,直至结束就诊离院

这对门诊布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有新院区或新大楼建设任务的医院应该从设计初始考虑此问题,难度相对较小;如果是旧楼改造,则需要领导层牵头,全院一盘棋,将院长办公室、门诊部、财务科、医务处、信息科、基建科、总务科等多部门捏合在一起,共同商讨并

图2  明日就诊提醒短信

图2 明日就诊提醒短信

汇总为最佳

方案。

2.加强调研

决策的基础是数据,数据的基础是调研。通过对患者诊疗数据进行分析,模拟还原患者的活动路径,描绘出就诊者的行动规律,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掌握门急诊运行基本情况和运行规律。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放下身段、沉下心来、换个角度,走进患者中去,了解大家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门诊流程中的痛点,以事实为最终依据。

调研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现场询问、发放调查问卷、网站、手机APP、微信、电话等。可以根据人群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区别对待,调查问题不超出被访者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和认知范围。另外,有些医院会学习同行好的经验,但是务必牢记不可“囫囵吞枣”,因地制宜最重要。

图3  检验报告领取提醒

图3 检验报告领取提醒

3.完善细节

诊前准备、诊中引导、诊后随访,三者构成了完整的患者服务闭环。患者在这其中获得的每一条提示都体现出医院的人性化关怀,内容越细致,患者越清楚自己应该在何时(when)、去何地(where)、找何人(who)、做何事(what),减少在院内询问、徘徊、逗留的次数,而最宝贵的时间也可以一点一滴地节省下来。我院搭建的短信平台在这方面起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比如,当患者预约挂号成功之后,就收到一条包含重点内容的短信(如图1);为了防止患者遗忘之前的预约信息,在就诊前一天,发送一条明日就诊提醒短信(如图2);为了让患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过多等待,可以在检验报告发布后发送短信提醒患者

图4 科室引导照片

图4 科室引导照片

前往指定地点领取检验报告(如图3)。

4.加强创新

信息技术对于门诊流程优化很重要,但是思路创新更重要。我院在院内导航方面做了一点尝试。目前流行的“院区平面图+楼层文字提示”方法,它的不足之处是患者不清楚前往路线,更不清楚楼层的房间布局,使得他们仍然需要询问工作人员。少数医院已经在尝试类似行车GPS的手机导航,实时引导患者前往目的地。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种创新,不过它的前提是医院安装高密度的无线定位设备,在此基础上患者需要下载APP软件,然后才可以实现精度较高的就诊路线导航。从患者角度来说,很多是从外地赶来,也许只在医院就诊一次,还需要安装APP,显得麻烦;从医院角度来说,大量购置定位设备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需要权衡成本。

图4是我院制作的实景照片手机导航方法,它将二维码图片嵌入凭条或申请单,患者只需使用微信软件的“扫一扫”功能即可读取图片中的内容,按照提示即可到达目的地。它的好处一是微信的用户群体十分庞大,据统计,2014年微信的海内外用户共计6 亿人之多;二是无需额外下载医院地图,手机流量占用很少;三是照片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结语】

门诊,可以称为医院的“雷霆第一关”,患者对于一家医院的初识、了解、印象都从这里开始。尽管我国面临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级就诊机制不全、老百姓普遍感觉“就医难”的情况,但是医院作为公益性单位,有责任不断改进服务机制与质量。

门诊流程的优化与再造势在必行,通过对建筑结构、患者数量与组成、诊疗事务量、患者反映强烈的意见进行梳理,运用管理学中的PDCA方法,再结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就能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

【作者简介】

柳明,主要从事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工作,现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信息科软件组组长,正在攻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2011年7月-201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2010年获得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数据集中查询平台的开发研究。2014年获得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老年慢性病教育平台在社区医院的应用与价值。2012年8月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柳明专栏】数字化医院门诊流程优化需“对症下药”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