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北大医信专栏3】北医三院信息中心主任计虹:集成平台必须做到“高可用”

北医三院信息中心主任计虹

北医三院信息中心主任计虹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特约通讯员:许艳艳

面对集成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惶惑、困难,如今已是“过来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信息中心主任计虹用了一个比方:“建设集成平台如同爬山,过程的确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登上山之后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集成平台的价值是明确的:一方面会提升业务系统的应用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信息部门而言,之后的扩展业务会变得更轻松,效能是逐渐发挥出来的。这些作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北医三院日均门诊16000人次,医院现有床位1752张,人均住院6.13天,入出院量9.6万,年手术量5.8万台。

集成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北医三院业务的快速发展,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指标快速增长,高服务量下的信息保障, HIT几乎贯穿医院的所有业务流程,成为医院运行保障的生命线。医院业务越来越倚重信息化的高效、智能。如今,北医三院拥有多个分部,成为集团化规模大型综合型医院,面临节节攀升的患者接待规模,倒逼医院服务效率不断挖潜。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支持医院业务快速发展,而且要保障业务高负荷下的多源异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计虹主任表示,通常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数十个、上百个业务信息系统,众多系统之间需要协同交互;同时,医院集团化趋势,使得院际之间、医院集团内部不同院区之间的系统要做到互联互通。这就驱动集成平台的建设成为必然选择,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一定规模迈上新台阶的里程碑。

从单个系统到平台化、集成化,是数据具备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数据需要整合、统一存储管理,并且解决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问题,这是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新时期、新发展,给信息人提出的新要求。在计虹主任看来,这意味着需要把之前点对点的接口,改变为通过消息引擎统一管理,并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提供查询使用,保证数据出口一致。关键是让业务交互与数据利用与前端应用系统分离,可以大大减低对业务前端系统的频繁查询与调阅,从而提升前段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为了规范业务接口和更好管理、利用数据,发挥信息化最大优势和效能,2014年底,北医三院开始筹备建设集成平台。2015年北医三院启动完成对CIS(临床信息系统)以医嘱为驱动的全面改造、以及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升级换代;搭建了集成平台,解决业务系统多连接问题;建立实时多源的数据中心;核心业务信息安全保护升级等级保护三级;上线微信自助服务体系,改善患者服务等。

计虹主任表示,在建设集成平台的选择上,综合考虑平台的技术性能、吞吐量承载能力,结合实施能力、业务特点,以对医院业务逻辑理解等方面相对比较扎实的HIS厂商,有大型医院的实施经验。基于以上基准,采取集成平台与数据中心分别由两家厂商综合部署方式,因此,相对于同类型厂商而言,北大医信集成平台更符合大型医院的需求。

集成平台要确保高可用性

集成平台的建设并不是为了有而建,而是要有效服务现实需求。面对业务的大服务量,北医三院信息部门对已有的集成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并完善已有版本,解决了实时性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信息部门始终站在医院角度分析、规划、整理,确保实现均衡发展。

计虹主任坦言,集成平台的建设上线,改变了以往多接口造成业务系统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的受限,大大缓解了HIS的业务压力。同时简化了接口和存储过程,由前端一线的业务系统直连变成跟订阅平台的消息,有效减少业务系统的直接压力。

北医三院基于SOA架构、HL7 V3标准的消息模型、CDA标准规范型设计,主数据在平台上供所有系统调阅,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平台具备许多优势:一次发送消息多系统订阅、降低HIS业务系统的压力、扩展系统快速简便上线、简化接口方式,包括:存储过程、视图、动态链接库、soket API 中间库简化为 MQ消息和Web Service 两种方式。

集成平台上线,就是将信息交互都集中到集成平台,平台的高可用性就变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对于北医三院这样一所大型三甲医院而言。北医三院集成平台每日的消息量达40多万条。为此,北医三院针对北大医信原有的集成平台提出几处升级改造要求。

一是消息工具的监控预警。为保证跟业务系统的通信联系,消息的监控预警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平台建设对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互进行解耦,保障了消息发送的及时性、完整性。二是集成引擎运行监控。ESB的集成引擎是交换的核心,数据空间的使用需要测试系统的负载能力。如此大的服务量,内存、CPU等都是需要关注的。三是风险预警机制。为及时解决平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通过设定告警和严重告警的积压数量阈值,进行分级监控预警。一旦积压到预警值,就会直接利用手机通知平台工程师并及时干预。四是消息补发与应急机制。为确保业务系统运行不停顿,开发应急调用接口作为应急使用。这些举措的综合推出,都为实现“高可用”奠定了基础。

 集成平台支撑医疗大数据分析显实效

将集成平台的应用落到实处,也是北医三院集成平台建设的一大特色。数据利用、辅助决策,就是具体的应用亮点之一。

计虹主任介绍,目前数据基于消息平台进入数据中心进行存储,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全院数据中心的数据量值达到21.8T,13.5亿条记录。据此可以开展相关性分析、药品对症分析、症状和诊断的相关性分析、门诊流量预测、流行病预测等。实现从疾病的预防到健康,最终改变整体医疗模式,契合大健康主题。

集成平台上线后,数据的集中存储,使数据利用和系统协同更加方便,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决策系统的完善大有益处。另外,临床科研一体化、患者统一视图、病历的检索等,在数据中心建成之后运行更为高效。

计虹主任随即调出手机客户端的医院决策分析系统让记者查看,系统中实时记录了当日业务量、平均住院日、平均候诊时间、平均开诊时间、患者排队等待时间等。此外,大数据的运用也非常明显。

“以往观点认为,北医三院的门诊住院病人中,本市的比例应该在一半以下,然而通过数据分析52%的结论,其中海淀区的就诊患者达到18%。”计虹主任介绍。

此外,系统还可进行分析各种来源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高峰发病时段分布、医保病人人次统计等。大数据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医院辅助决策,包括给出判断、预警、提示等,不仅能够避免人为的诊疗失误、节省医护人工脑力和体力,还能将高年资专家经验及诊疗金标准系统化实现,服务于各年资医护人员。

最后,计虹主任也展望了集成平台的发展:“基于时间轴的全景病历检索、查询将会变得更加方便,更多的预警需求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包括检验检查的危急值等,都可以通过数据中心推送,有任何不当之处可以及时发送到业务端进行提醒。此外,管理决策支持、临床决策支持等都将得到广泛应用。院集团化信息平台建设,基于数据中心的大数据拓展,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赞(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北大医信专栏3】北医三院信息中心主任计虹:集成平台必须做到“高可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