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崇铭、朱小兵
三甲医院全院区、全核心业务场景、全技术栈信创的最新案例在“牡丹花城”洛阳绽放。
按照“分阶段、分批次迁移,双模式并行”战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已于2024年10月成功完成HIS、EMR、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等5大类86个应用信创改造,43个核心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并稳定运行至今。
作为全省体量靠前的三甲医院,河科大一附院拥有景华、开元两个院区,承载河南省医疗信创应用创新中心,形成“两院一中心”的整体架构。医院实际展开床位超过4000张,日门诊量约6000-8000人次。
多方协作,共建医疗信创
2020—2022年,河科大一附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医院深刻认识到医疗信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相关准备工作。2023年初,医院与专家一行前往南方开展考察工作,寻找对共建医疗信创意愿较强的厂商,包括处理器与资源管理、网络与数据安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相关产品。
2023年6月,河科大一附院与华为、深圳坐标、深信服、麒麟软件、统信软件、瀚高数据库、海量数据、山石网科、安天等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信创三甲医院样板”。通过多方协作,医院主导编制了“信创云方案建设方法”,组织专家团队论证和交流,形成了“双模式并行信创改造方案”。医院从院级层面构建工作专班,按照“信创数字化医院三年行动方案”有序推进工作。
2024年4月,河南省医疗信创应用创新中心获批成立,包括三套场地、三套机房,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探索“双模式并行信创改造方案”
河科大一附院肩负河南省医疗信创应用创新中心的使命,要为省内医疗机构测试、探索医疗信创方案,这就意味着软硬件产品组合不能是唯一的,需要多个技术栈的信创产品选型与测试。据介绍,医院信创改造工作经历了以下四个步骤,验证了“双模式并行信创改造方案”。
第一步,调研评估。
基于系统性评估、风险控制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医院采用多元化技术选型路线,在基础软硬件产品中都选择了至少两家合作伙伴,以支持医院内外不同业务场景需求。
河科大一附院认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医院可根据应用软件厂商的信创改造程度,“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技术选型:若应用软件厂商已完成了较为成熟的信创改造,可由他们进行底层架构选型,医院对部分关键架构提出要求;若应用软件厂商的信创改造尚不成熟,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底层芯片、云平台、数据库等选型,再要求应用软件厂商进行适配。
第二步,适配迁移。
如果在已搭建好的信创软硬件环境中直接上线新系统,这和大多数医院的信创流程存在差异,会降低整体方案的可借鉴性。为贴近大多数医院的信创流程,医院信息中心搭建了“全信创架构”和“X86/ARM混合架构”双环境,并探索混合架构的资源管理方案。医院首先借助虚拟机在非信创环境中上线了支持信创的信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将这段时间累积的数据与部分历史数据一同迁移至信创环境中。
在数据准备阶段,信息中心带领厂商对信创改造涉及的5TB结构化数据进行梳理和划分,先剥离出短期内不会影响业务的冷数据,再把热数据之间的影响关系形成数据关联图,确定数据迁移顺序和受限业务暂停期,最终形成了迁移方案:冷数据采用导入备份的方法一次性迁移,热数据分成三类分批次迁移,并在每次迁移前定制迁移和回退脚本,做足演练。数据库厂商在迁移前进行了高频TOP SQL的语法优化,在迁移后继续观测数据库运行状态,不断优化试运行中资源占用多、运行缓慢的数据库事务,提升性能表现。
第三步,联调测试。
在业务系统与数据库联调测试阶段,医院模拟超出日常门诊量一定限度的情况进行压力测试,系统性能表现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测试条件增加一定比例算力资源,结合微服务架构和数据库优化,通常可将CPU占用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第四步,实施上线。
信息中心采取“核心和辅助业务系统同步推进”的策略,在2024年9-11月分三阶段进行切换:第一阶段切换接口集成平台、康复、病理等系统;第二阶段切换住院医生站、住院电子病历、LIS等系统;第三阶段切换门诊医生站/护士站/收费、药房药库管理、预约挂号等其他系统。
在正式迁移上线前,为以防万一,信息中心准备了备份方案,但在实践中没有启用;基于切换演练积累的经验,正式迁移用时较测试初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完成迁移后,信息中心立即进行全面性、可行性、系统性、预防性验证。用户使用反馈显示,信创改造后的新系统界面设计更简洁直观,可借助导航栏和便捷搜索快速定位内容,大大优化了操作体验;新系统响应速度明显提升,同时处理大量患者数据也能游刃有余。
实现质量效率“双提升”
医疗信创并不是单纯从软硬件方面进行替换,更重要的是借此契机对固有的软件架构、操作界面设计等进行优化改进,助力医院各方面业务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从河科大一附院的信创具体成效来看:
在患者服务方面,医院开展住院检查智能预约,推进日间手术,住院患者检查预约率显著提升,平均住院日缩短近1天;采用预问诊技术,提前录入、一键采集患者基本诊疗信息,提升患者就诊体验;智慧病房依托数字孪生、AI视觉多模态等技术,让患者在床旁实现包括影音娱乐、看宣教文章、接收治疗提醒、查询住院信息、填写调查问卷等需求。
在提升医护效率方面,医院将国产化生成式AI应用于临床诊疗、病历书写等场景,诊疗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互联网医院与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成果斐然,实现远程诊断、会诊、监护、教育,在重点帮扶乡、村两级医生的同时,把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送到农村。
在运营管理方面,打造大后勤一站式服务,通过电话、微信、APP等多种方式对临床需求进行管理,提升后勤服务效率;院级BIM建模集成多系统,实现全方位可视化监控;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物联网设备、治理数据、优化流程,让医院运营更加智能高效。
在临床科研方面,基于国产算力平台,医院《门诊病历智能辅助书写应用垂直类大模型》《智能专病科研大数据平台》两个项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主持的人工智能案例征集活动;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算法构建的河南省食管癌大模型,助力食管癌精准诊疗。
聚合力,成一势
河科大一附院的信创实践,是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
一是统筹规划与组织保障。
在河科大一附院的信创过程中,各方给予了大力支持,医院方面只需调配好资源,将专业能力发挥到最佳,将想法付诸行动。
二是医院内部的团队协作。
医院信息中心作为“全党员科室”,在信创工作中展现出高度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协调力,按小组分头推进,落实每一处细节,不仅是将目光聚焦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发挥资源统筹与调配作用,通过各种途径为信创工作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医院业务科室给予了大力支持,护理、医务、门诊等科室都抽调人手到信息中心配合工作。
三是资金保障与合作伙伴支持。
河科大一附院信创工作得到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深信服和瀚高数据库分别统筹一组合作伙伴,全体厂商对信创工作的团结性和支持力度非常高,及时响应信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瀚高数据库为例,短期驻派医院的有13人,长期团队有7人,投入力度很大。
拿出突破性思维和必胜信念,不遗余力地打磨信创工作的每一处细节。回顾河科大一附院的整体信创过程,也曾遇到语法兼容性、驱动兼容性、外设适配等问题,但总体而言比较顺利。从实际效果来看,医院信创效果超过预期。
下一步,河科大一附院将聚焦四方面工作:推进周边业务系统和终端信创改造,信创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编制信创应用标准及技术指南,强化信创人才培训及推广。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