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回顾展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迅速行动(上)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吴恒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恒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恒

借用一句很文艺的话开篇:“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2016年留给我的感受可以用5个关键词来形容:互联智慧分级诊疗、HIT的稳态与敏态、云HIS助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的亲身体验、医疗数据的“小应用”。

互联智慧分级诊疗

自从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如何实现患者的双向转诊,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是分级诊疗实现的关键。在这方面,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提出“互联智慧分级诊疗”的理念,并进行了一年的实践。

互联,指的是患者医疗数据和信息的互联共享。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全省18个市地的17家市级医院、108个县区的111家县级医院的HIS、LIS、电子病历系统以及影像系统,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在这一平台上共享。

智慧,指的是利用远程会诊指导患者的下一步流向,利用数据分析对下级医院进行精准帮扶:根据平台上的患者就诊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帮助下级医院建设重点专科,采取专家下基层查房、坐诊、会诊以及远程授课等方式提高下级医院的医疗水平。

河南省人民医院不但重视线上的信息互联,还注重线下的服务对接,为此成立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全面对接转诊患者的线下服务,如:利用呼叫专线联系会诊专家、协调急救车辆、预约病房等。在转诊方面,河南省人民医院秉承这样的原则,能通过远程指导在当地完成治疗的就不上转;只要患者一脱离危险期,进入康复阶段,就积极转回符合康复条件的基层医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真正实现了“双下沉、两提升”,上级医院的人才和医疗资源下沉,下级医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提升,很好地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水平不高这一制约分级诊疗的瓶颈。

HIT的稳态与敏态

2016年上半年,针对“互联网+”对医院等各个行业所带来的业务模式创新,联想集团提出以“稳基业、敏突破”为主题的“双态IT”概念。

如何在确保医院核心业务稳健、有序成长的同时,敏捷、高效地开展“互联网+”的创新探索?这就需要医疗信息人对于HIT的稳态与敏态进行深入思考。

正如无锡市人民医院刘喻主任所言:“就HIT架构来说,传统的HIS等可以归入稳态,集成平台可以归入敏态。”前者的IT架构可以预期,后者伴随互联网的应用,无法预期。随着敏态技术(超融合、集成平台)的发展,在稳态基础上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已经稳定可靠,无需大动干戈,只需把握好集成平台、超融合等技术,一定能确保医疗IT架构站在时代的“前列线”上。

而联想医疗的詹爱军对于“HIT稳态和敏态”的描述似乎更有哲理:“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IT也是这样,从手工,到分步建设,到大集中,到虚拟化,再到云计算…… 稳和敏是一直是这样共生的。”

云HIS助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个难题。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人才匮乏等原因,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比如,基本公卫的信息采集全靠人工填写报表,不但种类繁多,且重复录入时有发生,亟需信息化技术支持。为解决上述问题,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在充分调研、试点先行的基础上,于2016年全面启动“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模式)项目”。

河南省的“云计算”项目开发出一套标准统一功能规范,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新农合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并采用云计算模式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部署。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使用这套系统完成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新农合和综合管理等日常工作。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通过实施“云计算”项目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化的电子处方,逐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二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信息联动,为广大群众建立一套与临床信息互通共享、动态连续的电子健康档案;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基层培养一批信息化建设人才。

互联网医疗的亲身体验

2016年,一直看好互联网医疗的我进行了一次互联网医疗初体验,第一次进行网络问诊,第一次进行网络预约,第一次进行网络手术直播(具体情况参见《滚蛋吧,近视君!——我的互联网医疗初体验》)。这次的互联网医疗体验给我的感受有两点:

第一,互联网医疗必须重视线下对接,以便弥补互联网医疗的局限。因为目前的互联网医疗主要以咨询为主,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三种:一是辅助咨询者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可理解为“网络分诊”;二是根据患者以往的就诊记录给出下一步求医的专业性建议,可以理解为“网络转诊”;三是进行慢病管理,远程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可以理解为“网络复诊”。

互联网医疗不可能在网上解决患者的全部问题,后续患者进行线下诊疗活动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接。我们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和呼叫中心实现互联网医疗线上到线下的平稳过渡。由呼叫中心负责协调院内各临床科室对接患者的网络咨询,由患者服务中心安排患者来院后的线下诊疗,患者接受完诊疗后再由呼叫中心利用网络进行后续的随访和复诊,这样网络医疗的闭环自然形成。

第二,互联网医疗如何解决信任的问题。这个我将在后文(2017年的展望)里详细来谈。

医疗数据的“小应用”

医疗数据是否属于“大数据”业内一直有争议,对于医疗数据应用的探索我们HIT人从没有停止过。但目前医疗数据的应用多在科研、教学方面。2016年,苏州大学儿童医院另辟蹊径对公众发布了大数据报告,这份报告从就诊人次、日均门诊量、日均入院人次、医生工作量、每周的门急诊高峰日、患儿年龄性别比例、各个年龄段儿童主要疾病等维度用数据做了一次全景展示。一张张图表道出了医护人员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一个个数据写尽了医务人员的担当和奉献。这样的数据报告所蕴含的正能量远比一两篇正面报道的新闻稿件大得多,同时这也给我们HIT人对于数据应用很好的启发。

2016年底,还是这家医院,他们的设备信息处处长朱晨轮岗到门诊部,上任伊始就对门诊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创新了门诊管理的几个直观可靠指标。朱晨用实际行动提醒我们,医院日常数据的有效利用才是当务之急,对于数据利用“勿以善小而不为”。他提出两个观点:一是多用数据、用活数据、用好数据,应该是每个HIT人的基本功;二是与业务结合前提下的“唯数据论”应该是未来HIT转变为HDT的必然要求。这些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展望篇)

【作者简介】

吴恒,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回顾展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迅速行动(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