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人社部宣布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高速公路已经修通”

来源:HIT专家网   综合整理摘编自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财经,北京青年报等

2017年9月26日,国家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进展进行总结通报和政策解读,国家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国家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等就社会关切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并答记者问。

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高速公路已经修通”

唐霁松表示,目前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通各地。截止到9月25日,全国已开通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全国88%的三级定点医院已联接入网。需要跨省异地就医并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的参保人员达到162万人,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1.36万元。

据唐霁松介绍,人社部在此前一段时期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发建设信息系统。人社部以参保人员为中心,以异地长期居住老年人和转诊转院患者住院费用为重点,建成了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联网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实现了以登记备案为入口,出院结算为出口的“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全程线上流转,确保次均费用结算时间基本控制在10秒内完成,异地就医参保人员能够迅速完成直接结算程序。

二是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为方便长期异地居住老年人和符合转诊转院规定的患者享受到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的便捷服务,需要进行异地就医备案,人社部采取三个措施即进一步简化备案流程,进一步扩大异地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进一步拓宽备案渠道。此外,一些地方开辟了电话备案、网上备案等多种备案方式,方便群众顺利备案,减少“跑腿次数”。

三是建立预付金制度。为避免就医地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资金,确保参保地与就医地医保资金往来顺畅,国家人社部与财政部共同研究建立了“先预付、后清算”的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并指导各省建立跨省异地就医财政专户。人社部门根据往年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支出情况,以2个月的支出额为预付额度,通过财政专户相互预拨,每月定期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国家平台统一进行跨省清算。

唐霁松表示,9个月以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运行平稳,随着系统覆盖面的扩大和政策知晓度的不断提高,直接结算的人次数目前在快速地增加,每天都有变化,25日一天结算人次就达到了1115人次,单日结算首次突破千人,每日直接结算资金超过2000多万元。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将惠及哪些人群

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将惠及哪些人群的问题,唐霁松做出了解释。他表示,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覆盖人群的范围看,全国联网结算工作,最开始的群体是先从参加城镇职工的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起步。人社部现在根据工作管理的范围和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扩大受益群体的范围。据其介绍,努力实现参保人员的全覆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覆盖各类各项基本医保制度的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人员。“也就是说,无论是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还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人员,只要按规定进行备案,履行相应的手续,都可以享受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唐霁松说;

二是覆盖四类跨省异地就医人群,包括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

唐霁松表示,无论是在异地长期居住、生活还是工作,还是因客观需要转诊到异地住院,都可以享受医保直接结算。从目前已经结算人员结构来分析,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占整个人群的39%,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占10.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比如一些驻外办事处或在外的急诊就医人员等达到1.6%,异地转诊人员占到49.1%,异地就医结算的群体呈现出多样性。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不意味医保实现“全国漫游”

据发布会透露,我国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主要是为了解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碰到的跑腿垫资问题,但直接结算制度并不意味着医保实现了全国“漫游”。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表示,如果医保全国漫游,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序就医,增加患者的总体就医负担,也会进一步加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社部将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措施缩小不同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差异,让群众尽可能就近看好病。

颜清辉还表示,在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过程中,为了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人社部也制定了一些具体规定。比如说,需要参保人员在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必要的备案登记,对于危急症患者或者是疑难杂症患者如确实不能在本地就医,需要转外就医的人员也要按照转诊规定提出转诊申请。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必须要持社保卡办理

在提到跨省异地就医群众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时,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强调,可用十个字概括: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第一步先备案。要求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经办机构采集必要的信息,目前全国有统一的备案表进行明确,关键信息有两条:一是解释备案的原因,常驻或异地安置,在外工作或转诊转院等;二是说明具体地点,如北京、上海等。经办机构采集两个关键信息后传到国家结算系统。

第二步选定点。就群众需要选择到哪些地方的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已经达到7226家,并且每一期发布的数量不断在增加。

第三步持卡就医。完成备案和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到医院持卡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而且必须要持社会保障卡办理入院和结算。

人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宋京燕表示,社保卡是异地就医身份识别和直接结算的唯一凭证,这个唯一凭证包括两大核心功能:一是身份凭证,二是结算工具。也就是说,老百姓在参保地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之后,到就医地医院看病时,只需要携带这张社会保障卡,持卡就可完成本人的身份识别、参保地的判断,直接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

据悉,目前全国平均已开通82项社保卡应用。今年,随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推进,社保卡的应用也会进一步丰富,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社保卡应用将开通102项,加速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

(注:本文为HIT专家网综合整理摘编自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财经,北京青年报等)

【责任编辑:孙鹏】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人社部宣布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高速公路已经修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