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信息化支撑+可持续运营:中兴网信为医联体“赋能”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孙鹏

zte12018 CHINC期间,中兴网信发布了“赋能型医联体产品”

在国家积极推动分级诊疗的背景下,作为其重要抓手之一的医联体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医联体建设由于缺乏运营驱动,无法有效形成医联体网格体系下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在日前举行的2018 CHINC上,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兴网信)正式发布了“赋能型医联体产品”,其中包含的医联体协同云平台、“云+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以及智能健康终端设备等产品组合直接“瞄准”了当前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痛点需求。

信息化支撑与可持续运营缺一不可

中兴网信智慧医疗产品线总经理张思昱认为,传统HIT厂商做医联体,实际上是从信息化维度,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目标,但在公立医院改革、多种形式医联体的背景下,面对跨机构、多源、异构系统平台的对接以及业务规则不一致的困境,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鲜见。

“对于医联体建设,信息化只是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张思昱表示,中兴网信建设医联体,首先从信息化技术本质和生态体系重构出发,提出了要构建“赋能型医联体”的思路,即赋予医联体两个能力:一是以信息化手段,赋予医联体业务支撑能力;二是以线上线下运营手段,赋予医联体体系内自我造血能力。

对于如何为医联体提供技术支撑和可持续运营,张思昱做出了进一步阐释:首先是信息协同,以数据标准化支撑医联体医疗大数据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协同;其次是业务闭环,以IT治理和管理标准化有效支撑协同业务有效开展;再次是生态重构,以运营驱动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的建设和重构。

zte2中兴网信“云+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

张思昱表示,中兴网信早前成功推广应用的“云+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其赋能型医联体体系下的核心内容。具体思路是:在医联体框架下,以线上线下运营手段,通过建设线下互联网+健康管理协作中心,依托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智能健康检测终端、物联网,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切入,以慢病管理为重点,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运营,构建“云+端”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营体系。“通过给医联体赋予可自我造血的能力,来进一步深化推动医联体的可持续建设。”张思昱说。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实践

事实上,中兴网信本次发布的赋能型医联体产品思路正是产生于此前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合作之中。

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昭辉看来,目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的现状是,基层医院获得持续支持,诊疗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级医学中心比肩欧美,但地级三甲医院举步维艰。“在新医改下,目前地级三甲医院面临生存压力,大量的病人在县级以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诊治,还有疑难重症会在更高层次的医院,所以我们地级三甲医院的作用将更多是作为一个龙头来带动整个地区或周边的医疗发展。”李昭辉说,“我们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在保证不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压力和增加老百姓负担的前提下,中兴网信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是我们所需要的,包括网络覆盖和整体技术架构搭建等满足了各方需求。”

李昭辉表示,宜宾第一人民医院是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和在国家医改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市级医联体顶层设计,目标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不出市”。基于此,宜宾第一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思路有三点:一是依托优势学科,发挥龙头作用;二是资源下沉,引领区域医疗发展;三是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模式

“医联体建设要由点到面,小步快跑,递进突破。”李昭辉表示,医联体的服务范围要由医疗拓展到康复和健康管理,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和“现实+虚拟”的服务模式。

据李昭辉介绍,宜宾市地处川渝滇黔四省交界,辐射周边地区近700万人口,该院依靠区位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联体。一是紧密型医疗集团,全面托管屏山县人民医院,帮助该院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医院建设成为标准的二甲医院;二是松散型医疗集团,与全市及周边20多家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建立合作;三是县域医共体,屏山县人民医院组建屏山县医共体托管4家乡镇医院,形成乡县市分级诊疗体系,创造性地推行医生县管乡用的人事制度改革;四是跨区域的专科联盟,比如该院在去年成立的宜宾市胸痛中心联盟,是国内首家地区医院牵头的胸痛中心联盟,川滇黔结合部跨区域、跨省域专科联盟,形成了数十家医院急性胸痛急救网络。

zte4中兴网信资深专家分享赋能型医联体的实践与应用

在谈到医联体建设成效和经验时,李昭辉表示,医联体运行成败的关键是要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必须要做到技术可靠、理念一致、诚信至上。”李昭辉说,“我们在降低服务成本的基础上,拓展了服务范围,创新了服务方式,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广泛更高效的服务,这就是我们和中兴网信合作的基础。”

基于“openEHR+HL7”打造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从创新梧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到帮助宜宾市建设赋能型医联体,中兴网信始终在探索如何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而在此基础上,中兴网信还在帮助国内多个地区打造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其中一大创新成果是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出全国首个“openEHR+HL7”数据标准。

相比于业内较为熟悉的HL7,起源于欧洲的openEHR还略显陌生,对此,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吕旭东教授把openEHR和HL7两个数据标准体系作了一番简单比较。“HL7主要解决的是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比如,HIS系统、LIS系统和PACS系统都是相对孤立的系统,但业务上需要互通,我下医嘱对方要收得到,对方出来报告我也要看得到,因为有传输信息、数据交换等需求,才出现了标准,所以HL7在消息交换、系统互通时独具优势。”吕旭东教授表示openEHR起始于欧洲开放式的电子健康档案,主要可用于数据管理和数据存储。

“表现在技术形态上,openEHR定义的信息更完整、更开放,能有机地将各种健康信息进行整合,HL7则不断地细化成一条条消息,比如医嘱、入出转等信息。”吕旭东教授说,“两个标准在逐渐互相交互和借鉴融合,比如HL7在医学文档标准方面借鉴了openEHR,我们现在采用的方案是数据存储主要用openEHR,消息交换主要用HL7,充分利用两者优势。”

据了解,openEHR在欧洲、澳洲和日本等国家地区得到了普及,并于2008年被国际标准组织发展为ISO 13606-2标准。openEHR方法对于解决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种类不断增多、应用需求日益增长和系统不断变化等问题价值很大。吕旭东表示,openEHR规范的核心在于将医疗领域知识从具体的临床信息中分离出来,建立两层模型,有效地降低了信息系统对领域知识的依赖程度,使基于openEHR构建的系统能够适应领域知识的变化,具有可复用、可扩展、易维护等特点。

吕旭东认为,openEHR规范的两层建模思想可以提升区域性病人健康档案的灵活性,从而适应区域医疗环境的复杂需求变化。因此,浙江大学与中兴网信基于“openEHR+HL7”合作开发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就是为了解决在构建区域型的病人健康档案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系统厂商、不同区域的数据需求变化所导致的健康档案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不断变化的问题。

zte3中兴网信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亮相CHINC展会

张思昱表示,中兴网信基于“openEHR+HL7”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已通过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乙等认证。“我们为什么要引入openEHR体系?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深入,数据多元性和异构性的来源、共享要远远超过医疗信息化的数据类型,我们希望有一套更健康的体系来支撑数据存储、管理和共享。”张思昱说,“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医疗大数据逐步完善和丰富,对于数据的管理、开放需要有标准的产品来作支撑,我们在引入 openEHR后,下一步就是发力第三方数据开放应用平台。”

【责任编辑:孙鹏】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信息化支撑+可持续运营:中兴网信为医联体“赋能”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