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海潮:通过“四个延伸”,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转诊中心等方式,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转诊中心等方式,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医疗集团内应设置信息技术和管理部门,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
加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推动有序双向转诊。
医联体内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建、管、用,应分别由谁承担?
打破单体医院的围墙界限,面向更广阔的区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呈现五大趋势,即一体化、平台化、互联网化、区域化、无纸化。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与《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有关的16个问题进行解读。
互联网医疗是医联体的基础设施,将提升患者服务和医联体管理能力。
新一代医院信息架构、医联体信息化、医疗数据治理及AI应用将是重点。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要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这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医联体、医共体信息化将拓展出新的IT市场,是机遇,也是挑战。
HIT企业纷纷开展信息化运营服务,大健康产业链运营崭露头角。
湖南省儿科医联体成立两年多以来,覆盖的医疗机构从56家增长到128家;影像诊断1.8万人次;远程会诊200余例;基层上转4000余例,向下转诊800余例。
整合家庭医生常见病、慢性病管理和互联网医院网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咨询、会诊为主),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1+1>2、多方共赢的效应。
通过微信、家长学校、智能床旁、儿联体、互联网医院的实践,突破了信息交换壁垒和时间地域限制,创新了组织形式、服务流程、运行模式和技术业务,形成了一种全流程、线上线下、医患互动、区域联合、协调统一的儿童健康服务模式。
单位面积服务患者人次多是华西二院的一大突出特色,2017年门急诊病人总量近200万人次。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改善医疗服务,收到显著成效。
患者在家即可享受专业权威的诊疗服务和日常的健康管理,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百姓医疗服务获得感。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建设相关的物理、信息、社会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并智能地响应医疗卫生生态圈内的需求,实现患者、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合理化医疗资源配置,...
全民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已是必然趋势,各方应齐心协力、区别不同情况综合整治,既要不断消除老“孤岛”,又要谨防出现新的“孤岛”。
2017年,芯联达的医联体运营服务收入已经大于传统收入,且高速增长,呈现良好态势。
可以预见,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力军。
对于医联体建设来说,信息化只是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具备FHIR能力的HealthShare平台可以实现不同标准的数据转换和交互,整合不同标准的数据。
医联体、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最领先、最落地的经验分享。
五年来,让尉建锋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信息技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去看病,也就是“能看病、看好病”,回归医疗的本质。毕竟,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临床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在CMEF春季会上,东软医疗举办了题为“领跑中国CT,开启云设备时代”的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以“设备+区域影像诊断云平台+分级诊疗综合管理云平台”为核心架构的分级诊疗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定于2017年6月9日-1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主题为“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与实践论坛”的分会年会。
最新评论
东华与华为提供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作为承建方的项目经理,对于该项目的建设,感慨颇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甲方领导及终端用户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666666
25年的什么时候办呢
会的!感谢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