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从欢喜冤家到亲密队友,信息化如何提升临床的满意度?(附视频回放)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虽然医院信息化服务最重要的对象、最直接的用户就是临床,但是临床科室与信息部门似乎从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临床科室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已是事实,但临床科室的体验和满意度,直接影响着信息部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6月6日,在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指导、HIT专家网主办、医学界提供媒体支持、GE医疗数字部提供独家支持的“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研讨会上,多位临床专家和信息专家齐聚线上,为推动“欢喜冤家”成为“亲密队友”出谋划策。

临床医生将在医疗信息化应用中扮演主角

“医疗信息化建设不应该自娱自乐,而应关注临床需求。”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主任委员王才有在致辞中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响应政策,侧重医院管理和患者服务,忽略了临床医生的真实需求,导致他们只是在按要求录入数据、被动地使用信息化,从而未能产生“获得感”。

2020年,疫情的严峻性与复杂性,使得人们对“医学是一门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同时也意识到数字医疗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王才有认为,未来的医疗信息化将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横向的业务协同,随着多学科合作成为常态、临床与辅助科室的合作日益密切、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支持医疗业务协同;二是数字化业务与临床业务在纵向上的深度融合,临床科室需要在信息部门的帮助下,掌握和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实现医疗数据的价值最大化,解决临床业务和管理中的问题。

“我们应将工作重点从一般性的业务流程信息服务,转移到对临床医生关注的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支撑中来。”王才有指出,临床医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但他们的困惑是无法从复杂的业务系统中提取有效数据,没有精力学习人工智能的模型和训练、改进过程,更没有掌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手段。他们需要懂数据、懂互操作、懂信息安全的人来提供支持,医疗信息化从业者要勇于承担起这个重任,与其并肩作战。

“在各类数据工具的支持下,在数据利用、数据开发等方面,临床医生将在医疗信息化应用中扮演主角。”王才有认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与满足临床科室对信息化的个性化、专科化需求,还应往前一步,通过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引入,帮助临床创新需求,使信息化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从临床、科研到管理,需要信息化无缝衔接

现阶段,临床科室对信息化的主要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在临床业务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多科室协同,提高医疗质量;另一方面是在科研领域扩大样本量与数据范围、提高数据质量。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福成介绍,在心血管临床业务中,术中数据需人工纸质记录、术后再手动录入HIS系统计费等问题普遍存在;术中时间线记录、手术质控以及术后随访记录等功能的缺失,使得手术质量管理、术后随访管理难以有效进行。在耗材管理方面,由于完全依赖人工,错记、漏记时有发生,无法形成耗材的全生命闭环管理。在数据利用方面,历史数据流失严重、临床数据调阅繁琐等问题,不利于科研数据库建设及科研工作进行。

据孙福成介绍,通过引入GE公司的介入信息智能中心,北京医院建设了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流程心血管信息平台,形成了精确诊断、精准治疗、精益管理的心血管专科临床信息系统。借助这一系统,北京医院心内科实现了手术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表、护理记录单等多个表单的电子化、结构化,并一键式生成冠脉介入结构化报告,与HIS、ERP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建立了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库;与LIS系统集成,实时掌握患者术前、术后的关键生化检查数据;与计费系统对接后可实现自动计费管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心血管临床大数据库,实现临床数据与手术过程的整合,并实现数据导出后,可直接使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为人才培养、大数据分析及专项科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任谢传淼介绍了其在影像专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影像科进行合理的科室排班与任务分发,实现了影像工作流程优化和系统互联,使得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与共享。据谢传淼介绍,通过影像360驾驶舱,影像科将患者从预约到获得影像报告的完整流程管理起来,实现全流程可管控、各节点可量度,结合闭环质控机制,为科室管理提供抓手,助力提高科室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影像诊断方面,医院一方面通过使用结构化报告工具及肿瘤分期表,实现影像报告的规范化、结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实现影像数据的有效再利用。结合GE公司的AW高级可视化诊断工具,在9大临床领域辅助影像科医生做出精准诊断。如肺结节应用,通过AW高级可视化工具,影像科医生能快速发现3-12mm的结节,帮助影像医生获得“第二双眼睛”,有效提高诊断效率与质量。此外,在疫情期间,影像科医生通过云报告系统在院外进行读片和报告,极大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安全。

除日常工作之外,影像科医生还需准备各类考试、参与科研项目。谢传淼介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打造了基于病案的教学系统,与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帮助影像科医生在工作中实现数据收集与分类,针对多项病种的完善数据库也有力支持了影像科室的科研需求。

临床专科数字化建设:结合特色,设计为先

“有趣的灵魂,漂亮的皮囊”。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这样形容临床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有趣的灵魂来源于临床智慧,漂亮的皮囊则是指信息技术如何对临床与科研进行技术跟进与持续提升。黄虹认为,临床科室对信息化建设的期待,从深度上体现为对专病、专科病历的需求,从宽度上体现为对形成完整的治疗流程支持与多学科协调工作平台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信息部门需从底层入手,实现医院整体信息服务框架的重构,包括业务支撑的微服务化、流程服务集中为业务中台、CDR转换为数据中台、构建科研临床一体化的业务平台等。

黄虹建议,临床专科数字化建设要结合特色进行开展。她举了两个例子进行说明:基于华山医院的垂体专科特色,信息中心作为基础数据支撑部门,支持专业团队建设了华山金垂体知识图谱和垂体瘤App,协助开展基于垂体瘤影像学的大数据分析;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华山医院充分发挥多院区优势,医生即将在线上为患者开具检查检验单,患者可选择距离最近或最方便的医院进行线下检查,这一设计能对华山医院的多院区资源进行充分调度。

医疗信息化建设,设计为先。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朱卫国认为,互联网诊疗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项目,而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的、需要多部门合作推进的一把手工程,不仅需要工程师,还需要设计师,从合规、模式、流程、架构、功能、安全、体验、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盘规划与统筹设计,其中就涉及临床规范、业务流程、患者体验等多项内容。

比如从临床工作规范的角度出发,即使互联网诊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患者是否属于复诊范畴,也应给予临床医生更高的自主判断权限,在他们发觉线上复诊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可停止线上诊疗,将患者转入线下就医;从业务流程与患者体验出发,为避免患者因填写病情描述而错过号源,可在系统设计时将“病情描述”放在“挂号确认”环节之后。“医疗的复杂性是无法完全简化的。作为信息人员而言,要做的不是把复杂变简单,而是把复杂分解、将流程重塑,让用户随时有清晰的路标,而不是落在复杂的迷宫里。”

点击进入,观看本次交流会视频回放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从欢喜冤家到亲密队友,信息化如何提升临床的满意度?(附视频回放)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