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助推综合医改,“互联网+”成改革最大增量

来源:HIT专家网       编辑整理:陈曦

11月17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化医改场,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上海市、江苏省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浙江省深化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先后确定了两批11个省份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几年来,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医改取得新实效,形成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亮点做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总结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信息化支撑进一步强化。各试点省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推改革,使“互联网+”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增量。其中,宁夏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基本建成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青海加快医保信息系统改造,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同步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接结算。浙江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为引擎,优化升级医疗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老百姓就医获得感。

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上海市以健康上海建设为导向,探索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升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组建了“瑞金—卢湾”等55个区域医联体,探索通过优质资源扩容,带动布局建立东南西北中均衡布局的儿科、妇产、中医、康复、肿瘤等网格化专科医联体;加快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目前,全市居民“1+1+1”签约800万人,签约率超过35%,签约居民71%的年内门诊就诊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探索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公立医院监管评价机制;发布互联网医院、医疗和医保管理办法,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开展“互联网+护理”试点,最大程度便民利民。2020年6月以来,医疗付费、出生、医疗费报销三个“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先后顺利上线,革命性再造业务流程,打造 “信用就医”上海模式,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率。全市全部38家市级医疗机构以及16个区已完成互联互通互认应用的全覆盖,设立了44个检查检验项目,实现了互联互通互认,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重复检验,降低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和医保费用。市级医院经临床医生确认互认达71.62万人次,总体互认率90.79%。

江苏省医改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少冬介绍,江苏省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全省建有医联体511个,24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实体化运行,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即二级以下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都属于基层,都要承担网底的责任),加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率先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已建成社区医院133家。在紧密型医共体内部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建设互联网医院84家。依托县级以上医院,建立区域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覆盖9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浙江省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介绍,浙江省以全省域推进医共体改革为抓手,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高规格召开医共体现场推进会,密集出台“1+x”政策体系,紧扣“一体两层级、三医四机制、五中心六统一”框架,强力推动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格局加快形成,县域就诊率提高4.3个百分点(2016年为84%,2019年为88.3%),基层就诊率提高2.2个百分点(2016年为50.5%,2019年为52.7%)。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为支撑,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抓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契机,大力推进医院内部和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2018、2019连续两年推出“看病少排队”等20项改革举措,2020年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推出15项便民惠民举措。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城市医院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79%、71%,高峰时段平均排队时间缩短到2.7分钟,平均住院日从8.6天下降到6.9天,“出生一件事”让十万多个新生儿家庭实现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社保卡“一次不用跑”。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助推综合医改,“互联网+”成改革最大增量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