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仁济医院郑涛:“十四五”医院信息中心定位再谋划 | 2020年南湖HIT论坛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徐倩 根据录音整理

“或者改变,或者趋于平淡 。”在10月24日由HIT专家网主办的2020年南湖HIT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郑涛谈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她的团队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医院信息中心未来定位发展造成的影响。

郑涛坦言,对于这当中很多问题,自己也没有答案,但是期望与同行们共同思考。

点击观看:2020年南湖HIT论坛视频回看

“短平快”成为医院信息化工作新常态

“可以说,新冠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颠覆式改变。原有的规划和设计,几乎都要经过重新思考和布局。以往项目上线是以月度来安排,而疫情到来后,很多项目的上马是以周来安排。”疫情之后,“快”成为了郑涛工作的关键词:1天构建起患者流行病学电子登记系统,2天内完成医院职工“健康上报”的信息化工作,10天上线互联网医院,2个月实现医疗电子票据全覆盖……

“新冠疫情发生前,上线一个项目,一般需要半年到8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在疫情期间,突如其来的需求加快了上线节奏,10天上线一个项目不再是新鲜事,甚至一天就能上线。”郑涛说。

让郑涛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3月上线的互联网医院项目。仁济医院是上海首批6家正式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颁发的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医院之一,于2020年2月26日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3月5日正式上线,前后仅用10天时间。

该互联网医院,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在线复诊和咨询为主,是集问诊、处方、医保支付及药品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战时’状态,互联网医院‘无接触’式的就医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可能,得到了医生和患者们的一致好评。”郑涛说。

10天确实是神速,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团队工作量的翻倍。团队很多同事都跟郑涛说:“这个项目上线太辛苦了,能不能从从容容地像以前一样,一步步来?”但疫情就是命令,提供技术支撑是信息部门的责任。

疫情的到来,也加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 “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进程,比如医保卡电子凭证脱卡支付。2020年6月9日,作为上海市“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试点的首家三级医院,仁济医院又率先实现了上海市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就医服务号的线上支付以及“随申办”市民云的信用无感支付和线上支付。7月9日,仁济医院完成了门急诊电子票据和互联网医院电子票据的上线,打通了就医流程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由此,医保“无接触”支付彻底实现,既解决了患者“需要就诊却发现没带医保卡”的尴尬,也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020年6月10日,脱卡支付上线后首日,仁济医院即经受住了医保挂号8455笔、医保收费7358笔、医保入院350笔、医保出院310笔的考验,当日总门诊量达到16496人次,就医秩序平稳有序;截至2020年7月10日17时的统计数据显示,上线首日医疗电子票据开票量已达29939张。

“快速”对于信息化建设是机遇,也是风险

从年初疫情爆发到年中的短短几个月,上线如此多的新项目,郑涛心里有喜也有忧。“短时内出了这些成绩,让全院看到了信息团队的能力,也帮助团队加深了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不过,快是机遇,也是风险。”她说。

疫情期间,紧急上线的各种信息发布方式、信息采集工具、互联网化的医疗服务方式、在线交互模式等,虽然在应急状态下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留下了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隐患。

平常应用发布前的测试,是堵住安全漏洞的有效手段。“以往,我们团队上线一个项目,要经过大量的测试。只有当系统运行完备后,才能正式上线。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保证系统不会出现问题。疫情期间任务紧急,留给项目测试的时间非常有限。”郑涛说。

项目测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服务器测试、接口测试、网络测试、终端测试等,其中约有10%的问题出在接口上。“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有些项目可能只进行了部分测试,测试并不充分。”郑涛说。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Bug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上线后的项目,会被兼容到HIS系统。而在HIS系统内,项目出错后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HIS系统就像一张蜘蛛网,一个点接一个点,一环套一环。一个点上的失败,就可能导致全局崩溃。”郑涛说。

如果说项目自身的漏洞,内部还能查漏补缺,那么最让郑涛头疼的,是外面的敌人——黑客。资料显示,2020年1月22日,土耳其黑客组织集中对中国政府、医疗机构网络实施DDos攻击;1月29日,相关部门发现多起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相关热词开展的攻击行动。另外,还有一些黑客组织制造并大肆传播一系列电脑版病毒,这些病毒均带有“冠状病毒”、“疫情”、“武汉”等热词,它们可导致电脑上的文件被窃取,一些版本的病毒还会删除操作系统中的核心文件,导致无法开机。

为了应对网络攻击,郑涛介绍,在软硬件方面,团队已进行了相关部署,并建立了应急信息系统。但她坦言,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团队的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依旧有待提升,今后一定要加强信息安全团队的人员配置和培训,而且要提升网络安全人员的话语权。

另外,由于疫情期间的上线任务增多,上线项目中的部分模块是由厂商提供。“厂商提供的标准化模块,理论上直接接入医院系统就可以了。这虽然看似方便,也加快了上线速度,但给系统带来了极大的不透明性。”郑涛说,因为相关模块不是出自团队之手,一旦出现问题,难以找到出错位置,这也将增加后期的运维成本。

比如,仁济医院的电子票据项目,上线用时仅两个月。厂商为郑涛团队提供了相关模块,所以他们不需要了解电子票据的内部逻辑,只要和系统做好对接即可。可是,没想到项目上线第一天就碰上了麻烦——电子票据打不出来了。“当时,我们赶紧排查,究竟是哪里出了错,有可能是模块,也有可能是系统自身,一时间难以确定。而如果换做其他项目,我们可能很快就能把Bug找出来。”郑涛回忆道。

重新定位,医院信息部门必须主动求变

面对这些挑战,郑涛认为,医院信息中心首先要做的,是要保证基本的技术服务。要做到这一点,信息中心要完成4种角色:一是运维工,维护网络设备的日常运行,做好软硬件相关技术支持,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二是架构师,搭建医院信息平台的架构,整体把控产品及项目的进度;三是设计师,针对一线需求,对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而非采用跟随式思路;四是专业买办,在明确自身需求的基础上,与厂商进行深入沟通,购置适合本院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施。

其次,针对当前医院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信息中心要把安全防范工作放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现在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在很多短板。比如,很多医院虽然意识到要加强网络安全,购买了一大堆硬件设备,但无人监管,甚至即便设备提示了问题,也没人知道该怎么解决。还有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https的加密传输,传输信息一旦被截获,就会泄露患者信息。”对此,郑涛建议,医院不仅要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而且要聘请外部专业团队进行实战化测试。

最后,信息中心要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信息中心对人才的评价体系相对单一。未来,我希望能对标临床医生的考核指标,信息人员也要发论文、申请课题,而且要发表在世界知名期刊上,要申请国家级课题。此外,希望能建设信息化教学培训基地,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郑涛认为,“优秀的信息中心主任应具备五分沟通力、三分谋划力、两分技术力。保基本、重安全、保发展、搞科研、建队伍,这是信息中心的重点工作。”

总之,一系列变化驱使医院信息中心对自身定位必须作出改变,不能止步于传统的信息中心建设模式。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5)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仁济医院郑涛:“十四五”医院信息中心定位再谋划 | 2020年南湖HIT论坛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