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郑西川
医院信息化从业人员应该关注学科建设,包括以高校为主要载体、面向科研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的发展。
医学信息学是信息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它综合应用信息科学方法技术对医学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组织整合以及挖掘分析,并有效应用于医学科研、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和卫生决策等方面。也即:信息科学提供技术方法和工具,医疗卫生是其应用领域。
在1977年举办的第3届MedInfo大会上,Dr. Morris提出了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概念,确立了医学信息学的信息科学与医学领域结合体系;1988年,美国医学信息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AMIA)成立,医学信息学逐渐成为极具活力富有成果的学科。
进入21世纪,医学大数据迅速增长,全面融合的医学信息学研究模式逐渐形成,精准医疗、协同医疗、数据融合以及人工智能等为医学信息学发展增添了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学科设置不断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本科专业教育为基础、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的多层次教育格局。
医学信息学领域主要有生物分子信息学(分子水平)、医学影像信息学(器官水平)、临床信息学(个体水平)、公共卫生信息学(群体水平),也包括药物信息学、中医信息学以及医学信息情报等内容,明显呈现综合交叉学科多学科融合特性。当前,医学信息学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扩展其信息学理论方法内容,同时服务国家健康战略,更加注重人的健康信息服务,“临床医学+信息科学+卫生管理”的学科格局基本形成。
不过,由于我国医学信息学起步较晚,当前的学科建设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发展需要,需要研究制订相应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数据标准化应用不够充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空白点较多,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缺乏适合我国医疗特色的信息标准;在标准应用方面,各地差异较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不足,缺乏常态的信息标准应用和监管力度;在卫生信息标准开发维护与应用推广方面,缺乏专项经费投入,卫生信息标准专家人才稀缺。为此,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医学数据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医疗信息标准化应用,重视医疗信息数据治理,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需要建立科学系统、量化公正的医疗数据标准化技术体系和评价认证管理机制,促进医疗数据标准的应用推广和执行监督。
2.医学信息学科体系建设尚未成熟。我国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不够成熟,研究领域也不均衡。目前需要重视医学信息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特别是以医学、信息学科以及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交叉融合学科内容建设。20世纪的信息科学(特别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发展,为各门学科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成为医学实践领域的重要工具;计算机人工智能及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为医学信息学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全科医学、卫生保健服务、生物医学以及医疗器械工程等也与医学信息学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不断拓展医学信息学的内涵,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健康档案建设、临床决策支持以及互联网健康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充实学科核心内容,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3.医学信息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优化。人力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医疗健康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人才培养的顶层规划和协同机制,顶层设计不足,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之间缺少协同机制,未能形成统一的培养模式,因此人才培养供需失衡;在医疗科研机构,医疗信息学队伍的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不受重视,缺乏医学信息学职业认证、资格认证以及激励体系,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意识、动力不足。为此,需要建立国家、社会、院校多方协同培养体系,共享各方资源;完善医疗信息学职业发展设计,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才能使医疗信息学的高端复合人才不断涌现。
4.需要重视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医疗信息质量。信息新技术包括医学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其应用快速地推进了医疗信息系统质量的提升。比如,以医学大数据为核心的真实世界研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临床试验周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能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总体来说,在医疗健康服务和医院管理等领域,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广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制订相关政策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医疗信息学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国医学信息学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机遇期。国家已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数据驱动健康,开放促进创新”的理念正在形成,我国医学信息学在学科研究和应用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医疗信息专业、临床医疗以及卫生管理部门结合,深化医学信息学方法学应用,开放融合,促进医疗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培养适应新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卫生健康信息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新时期对医学信息学的新要求。
【作者简介】
郑西川,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教授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医药信息分会常委,《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①基于PACS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共享;②HL7/XML电子转诊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③区域临床信息共享及协同医疗信息技术研究;④数字化医院的相关标准及实现技术。近年来,先后承担上海市“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经济信息委信息化专项基金以及院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
【责任编辑:晓青】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