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任连仲
【编者按】
本文是行业前辈、原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任连仲在2024年南湖HIT论坛上的总结发言。会后,应HIT专家网邀请,任老将发言观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今年的南湖HIT论坛,这么多业界大咖和企业主管从不同角度“探究医疗信息化价值”,说明本次会议主题获得了广泛支持。
主持人对每个报告都给出了精辟点评,让我再做“总结”已经没得可说,但一天的大会报告又勾出几句心里话。现把我想说的话概括为“两个提倡、一个反对”。
第一个提倡是:创新发展的同时不忘继承发展。
“创新发展”的价值空间无限,但“继承发展”的价值空间也很大。
为什么提倡继承发展?
纵观各行各业,凡有生命力的产品大都有系列版本,大都有个产品族,它们都很注重优秀成果的继承,很注重迭代发展。信息管理方面有很多案例可循,例如SAP等境外商家;我国航天科技也是如此,例如“嫦娥5号”中仍有“嫦娥1号”的诸多元素。再看我们行业,由于过于强调个性、轻视共性,加上过于看重“我的”创新,导致应该继承的成果没能得到应有继承,应该出现的系列产品没能出现,这也是不少医院不停“换代”“折腾”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元素很多,若能将这些共性元素精心梳理和总结,就可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成果、乃至公共成果。还有,在用系统中也有很多运行成功的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式,如能将这些架构和模式继承运用,我们的系统或产品则会更优,研发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举例说,武汉同济医院信息系统中若干年前就运行着一套既得到领导层赞许又很受使用者欢迎的“预算管控”机制。若能将这一机制广为推广,则当下大量的、用一点点钱也要层层申请和审批的“烦人”手续都可免掉;再例如,“军字一号”中的“计价机制”,经过多年运行演练,已证明它既符合医疗规范又易于维护管理,这套机制若得以更为广泛的继承运用,则应对当下频繁的价格变动和诊疗项目调整情况,系统的维护成本将会普遍降低。
关于应用创新,建议往纵深发展。那里的增值空间无限,仅举几例。
例1:运用共享手段,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可大大降低医疗开销。据粗略统计,检查检验费用占比接近整个医疗费用的30%,若“结果共享”可减下其中的1/3。照此推算,医疗费用消耗减下一成是完全可能的。整个国家一时难以达成,但可从一个个区域做起。据说,上海地区已基本实现。
例2:某主任医师说过:“面对一个病情复杂的患者,其诊断,初中级医生估计有5种可能,而高年资医生的估计将不超过3种。”当下的“大模型”可不可以算一算?将这类“可能”普遍降一降?若能,则不仅可将多余的检查检验减下来,还能让患者减少很多痛苦。
例3:对复诊患者,在给出本次检查检验结果的同时,或人工、或AI,同时给出历次结果的量化比较(数据、图表)是不难的。我问过医生,他们对此一致表示“很有价值”。
例4:老早前有人指出(我自己也曾在某主任医师门诊诊间蹲过几次,果真如此):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工作量对高年资医师是没有价值的。对此种情况,或人工、或AI,将这些“没价值”的工作量挤掉,则可释放出可观的优质资源,将其转给更为需要的就诊者。
概括一下:
创新固然是发展主体,但应与继承相伴而行;
优秀成果得以继承,系统会优上加优,研发成本还会降低;
验证过的、好的基础系统要完善加固,延长系统生命周期;
AI应用往更深处发展、发酵,会产生更大的医疗和服务价值;
一切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其结果都要经过实际价值检验。
第二个提倡是:多看书、多交流、学理论、找规律。
多读书这一点,我们得向爱读书的民族学习。一组虽是数年前的统计:“人均年读书量,以色列是60本,美、日是40本,我国只5本”(编者注:根据2024年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对我们也该有足够的刺激。
在我们的网站上,在微信群里,曾不止一次地见到,有的观点,有的结论,书中早已讲过,而我们的作者却还当作自己的新发现。
再说找规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钱学森院士的思想。他曾不止一次地提示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基础上总结规律,并将其上升为“技术科学”。
无理论指导的行动、不遵从规律的举措,是造成浪费乃至把事情搞砸的主要原因。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思量。
在多读书、学理论、找规律这点上,我们确实得加把油。
我希望,医疗IT工作者们在建好、用好信息系统的同时,还要总结出我们自己的规律乃至理论,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为后人留下宝贵资产。
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开展已走过30多个年头,理论、规律、规则也该有些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可喜的动向是,HIT专家网在国家政策指引之下已在撬动这方面的工作,他们主办的“医院CIO培训班”的学员们也开始自发开展起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术交流,在交流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在总结心得和体会;一些企业也开始注重行业发展规律的总结。
有些著作,建议同行们都要读一读:诸如《人月神话》《系统工程精要》或《系统工程干部读本》《走出混沌》以及编写过程中的“信息中心主任能力提升培训教材”(书名待定)、“软件工程系列丛书”中有关著作等。
一个反对是:大力反对形式主义。
为什么反对形式主义?因为它危害极大:浪费宝贵时间;浪费聪明才智;浪费财力物力;弱化系统思维;弱化逻辑推理;使人变懒,使人变傻,成效大减。
为正风正气,提出4点建议:
第一,弄清形式主义本质。毛主席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曾说过:“形式主义是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他明确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其更有入木三分的分析:“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眼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他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形式主义的特征很明显:只看局部,不顾整体;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一点一线,不看相关。
弄清形式主义本质非常重要,否则,会“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甚至变成形式主义的制造者、传播者。
第二,需持续地反、耐心地反、群众性地反。因为它很顽固。
第三,要大胆地反。中央专门开过会的,明确提出了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敢于抵制,因为“风成于上”。
第四,用好几个抓手:凡事,以系统性思维、整体性观念对待;凡事,从实际出发,按实事求是原则办;利用伟人、名人之言,扭转那些糊涂认识。
有多部反对形式主义专著,望请同志们抽空看一看。
形式主义不除,高质量发展难达目标,价值观难以体现。
【演讲视频】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