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崇铭
2025年9月20日,2025“智慧中医·数字健康”首都中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能力培训班暨第九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化学术会在北京举行。学术会以“安全筑基、AI赋能、协同共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近40家医疗机构不同部门、心系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行业同道参会,共同探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学术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信息处处长、副主任委员杜松星主持。
开幕式环节,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韦云在致辞中表示,近年医疗信息化行业交流不断深化,希望本次学术会作为分享研讨的平台,带动医疗机构合作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信息协同与数据共享等发展新格局,通过AI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为智慧中医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刘刚表示,如何推动医疗AI发展以及保障医疗安全是医疗数智化发展轨迹上的重点问题,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但未来的“好医生”需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希望以本次学术会为契机,搭建好学术平台,促进相关交流与讨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云业务部部长王彬通过数字分身的方式云端致辞。华为将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中医数据创新平台,共探中西医现在诊疗新范式,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
在学术分享环节,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医院》杂志社社长王才有分享了提升数字素养对医院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面对技术浪潮,医院CIO不仅要适应技术创新,还要探索技术创新后的管理创新。数字化转型只是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体验,增加医院效益。医院CIO从技术领导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既要拥抱技术,推动医院人才能力建设;又要重视被忽略的管理要素,对齐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总会计师高志强介绍了医院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建设方法及实践成果。他强调,医院内控管理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各部门支持和协调,最终形成由风险识别与分析、内控管理评估、流程优化与风险管控设计、缺陷整改等环节组成的内控建设循环。
在创新医疗AI应用方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计虹介绍,借助大小模型融合+RAG技术+自研算法,医院原有AI助手升级为“三宝”智能体,全方位赋能医院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已应用于“智医+”“智护+”“智诊+”“智研+”等场景。北京儿童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邓卓梳理了自ChatGPT问世以来的AI发展脉络,着重介绍了LLM发展的关键节点、最新动态,以及人工智能助力医院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
在医院网络安全方面,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郑攀分别从系统信息泄露事件与医院安全事件真实案例切入,分析了医疗机构网络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他认为,建立医院网络安全体系需落实各方责任、持续完善规章制度、全面梳理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技防人防,强化应急预案针对性、场景性、真实性。
在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韩伟分享了互联网医院运维管理经验。作为北京市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建设了医生可通过云桌面多端接入的“智慧门诊平台”,并持续打磨互联网医院细节,开设支原体诊疗专区、协定处方“特色专区”、体重管理门诊,提供上线代煎药品邮寄等服务。
会上,来自华为、杭州迪普、用友网络、北京融威众邦的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为医疗机构打造的AI推训与部署、常态化API监测、管理会计闭环、智慧服务建设等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数智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