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南湖相对论】智能医疗信息系统能否“替代”医生?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谭啸

今年,第四届南湖HIT论坛首次开设嘉宾对话环节。在上午的“南湖相对论”环节,四位嘉宾受邀登台:空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苏小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处处长潘传迪、IBM智慧城市医疗解决方案经理杨秀合、InterSystems临床顾问弓孟春博士。杨秀合应邀先简要介绍了IBM机器人医生“沃森”的情况,之后主持人——HIT专家网总编朱小兵抛出了两个方向性的问题让大家探讨。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处处长潘传迪(右一)、空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苏小刚(右二)、IBM智慧城市医疗解决方案经理杨秀合(左二)、InterSystems临床顾问弓孟春博士(左三)

左起分别是HIT专家网总编辑朱小兵、IBM智慧城市医疗解决方案经理杨秀合、InterSystems临床顾问弓孟春博士、空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苏小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处处长潘传迪

智能医疗信息系统会“替代”医生吗?

主持人:智能医疗信息系统未来是否可能替代医生的工作?

潘传迪:绝对不可能。因为人体是有个性化差别的,智能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也有可能减少医生数量。

苏小刚:完全替代是完全不可能的。智能医疗信息系统是医生使用的工具,医生需要利用好这个工具。

弓孟春:协和是以临床为重的医院,协和医学院最核心的课程是诊断学,它包括:视触叩听,比如:怎么倾听、怎么与病人沟通等。可以说,医学是科学里面最艺术的部分。在诊断过程中,智能医疗可以提供决策支持——support,它虽然不可能做决策,但在决策支持这一步可以做得很好。

杨秀合:如果医生只是“医匠”的话,他只是治疗技术的重复、治疗经验的复制,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替代;如果医生在思考、在搞科研,不断地在总结概括提高,那么他就不容易被替代。当前,机器学习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渐进式的,人可以顿悟、冒出灵感,如果医生不去学习、没有顿悟,那就容易被取代。目前,沃森诊断的符合率已经达到80%,如果沃森与互联网医疗相结合,就可以使疑难疾病的治疗大众化,而且机器比人强,不吃不喝、24小时不知疲惫,还不会死亡,可以积累知识。

主持人:我听出各位专家的言外之意是,将来的医生可能有两种:一种能跟上HIT潮流,就会成为好医生;另一种跟不上潮流的则会有职业危机感。

“南湖相对论”互动环节

“南湖相对论”互动环节

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如何变得更智能

主持人:智能医疗的发展是一步步分阶段实现的,目前由于我们在数据、集成度、标准化等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医疗信息系统已经具备引导和助手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您能给出哪些建议让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可以更完善、更智能?

潘传迪:从数字化医院到智慧医院,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从原先的数字化转向智能化。临床信息系统医院应该从院前、院中、院后提供全面的医疗方案,而且院前、院后的意义更重大。目前这方面系统刚刚起步,处在起跑线上,更容易取得成果。大数据挖掘可以给患者惊喜,患者出院几个月、甚至几年后,通过大数据挖掘提醒患者可能出现某种情况。离开医院或者来医院之前提供这种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医生来说,可以增加用户患者忠诚度,增加门诊量。我认为,医院管理好不好就看一个指标——门诊量,只有门诊量增加才能带来后续的住院、手术、科研、教学等,如果医院没有病人了那是很可怕的。

苏小刚:沃森在临床上的前景很广阔,但也许比较遥远。近5年内医院能干什么呢?有些事情大家都在干,但是效果还没完全展现出来,比如:临床数据中心(CDR)、临床决策支持、临床知识库、临床路径、临床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等。这些事情更多是从系统建设角度来考虑的。那么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有哪些需求呢?把医生解放出来的工作都可以做。比如在信息采集、医生录入方面,能否让医生的信息采集变得更简单?有的声音识别软件,医生录音后就能录进系统中,让医生的工作变得很轻松。再比如:信息展现,我们的电脑屏幕永远不够大,过去医生诊断时单子摆一桌子,如何集中展现?还有,融入系统的规则越来越多,医生记不住那么多规则,如果把规则做成刚性的,违反了就通不过去,这样医生又会感觉很麻烦,未来的医疗信息系统应该考虑如何能既解决问题又不让医生感觉很麻烦。

弓孟春:我从北京协和医院到了IT公司后,就在想:能否用技术解决以前当住院医、看门诊的烦恼。后来发现,医疗信息化基本就不是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在方法论层面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哪些临床决策支持的规则符合哪些特性才能在医院推广下去?首先是不能让医生产生过多的工作负担。比如,医生要给病人开谷维素,但病人在之前3个月没有查肌酐,这是系统不光要提示,还要有个链接,医生点一下链接查肌酐就开出去了。二是要让医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比如:2013版的糖尿病患者指南,我们把新指南放在系统里,链接在医生需要时弹出,他汀就开出去了。而且,这样反复操作还可以解决医生继续教育问题。第三,系统还要提供意见,提供标准的操作流程。比如:危急值提醒,血钾1.6了,系统不光要提醒,还应该显示出低血钾症的标准处理方案、标准操作流程,医生照着做就可以了。另外,对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不是很乐观,可以用系统提升基本的医疗质量、控制风险,依靠系统加一道把关,这是很有价值的。

杨秀合:医院信息化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由流程文书电子化向支持业务部门的职能转变,由临床向临床与科研并举,更多的要考虑科研系统的建设,把科研系统与临床系统相结合。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南湖相对论】智能医疗信息系统能否“替代”医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