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临床路径不宜神化


作者:潘习龙     
      近年来,临床路径大热。所谓临床路径,就是规范某些疾病的治疗及用药过程,这类疾病在某一阶段应该做什么检查、做什么治疗、用什么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以此规范医生的临床行为。类似临床路径的东西国际上很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有,通过临床路径控制医疗质量,把握医疗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中国,临床路径完全被神化了,作用被夸大了。甚至有人高呼,临床路径是医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事实上,每个推动临床路径的组织都有自己的目的。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希望通过临床路径控制医生的过度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软件公司的层面看,他们关注背后的巨大商业利益,一套软件价格几百万元,这里面包含着几百亿元的商业利益,甚至某些软件公司已经和某些政府官员狼狈为奸,用行政手段强迫医院安装这些软件,从中获取商业利益。

临床路径确实会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作用将非常有限。

临床路径本来就没有那么神奇的效果。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个体差异是千差万别的,治疗疾病不可能一刀切。以中医治疗感冒为例,由于时令不同、体质不同、症状不同,用药就完全不同。研究人员曾经在上海做过一次试验,同一个患者,找了十位名老中医开药,结果十位医生的用药全部不同,这个如何做到规范呢?患者不是流水线的产品,不可能一板一眼地按照工序来安装。人的生命不是一部汽车,并不是几千个零件按照要求安装上去,就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是人类还没有解开的谜团,疾病的错综复杂、器官的相互作用,不可能简单地用“路径”来理顺。

中国人的变通能力实在很强。很多看似很好的政策,执行下来都变成了劳民伤财的事情。十年前开始的药品招标曾经给了我无限的幻想和期望。想到公开透明招标,再牛的药品也会在竞标中降价,我幻想不出三年,中国的药价将会出现“雪崩”。但结果呢?

国内的民营医院没有搞招标,没有打击商业贿赂,也没有做临床路径,但就是没有药品回扣现象。我这样说,并不是主张医院私有化,而是希望给公立医院一个健康的体制,缺乏了这个体制,靠医德教育、靠管理措施、靠喊口号唱红歌,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历代政府曾经多次把黄河改道,甚至改变入海口,废弃被泥沙淤积的河道,建立新河道,但仍然没有阻止黄河变成“地上河”,仍改变不了黄河的断流。临床路径如同医改过程的一次河道改道,没有从源头治沙,改道的结果换不来一泓清水,也换不来源远流长。(转载自互联网,本网略有删节)

 潘习龙: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学博士,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后。中欧国际医院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欧国际医院管理中心首席培训师。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特聘研究员。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HIT专家网立场无关】

赞(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临床路径不宜神化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