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实习记者:王方怡
中国医疗信息化的红火,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产业的壮大、资本的追逐。卫宁、创业软件两家纯医疗软件企业,已然在创业板市场风生水起,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股价大幅走高。作为最初一批进入医疗信息化市场、总部位于北京的天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健),却一直显得不温不火。这家从应用推广“军字一号”开始切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老牌HIT企业,在资本市场如此青睐医疗信息化的当下,仿佛自甘沉寂,也让业界产生很多揣测,加之中间还穿插有外资股份的进入与撤出等波折,更加平添了外界对天健的神秘感。
“老姜”,是业界对天健董事长姜跃滨的习惯称谓。此刻,老姜究竟在想什么?面对滚滚而来的医院信息化创新大潮,天健为何看上去总是波澜不惊、如此平静?老姜,你沉得住气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HIT专家网近日独家专访了天健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姜跃滨,由此获悉了天健低调外表下的很多重大战略性举措:跟进移动医疗、确立健康管理“亿人计划”、甚至进军HRP、投资医疗数据分析公司等,一系列组合拳令人目不暇给。
“天健实际上有三块业务:医院业务、区域业务和在此基础上的移动医疗业务。”姜跃滨开门见山,并随后逐一简要剖析了天健对于各块业务的战略部署和打法。
医院业务:研发变为以医务人员角色为中心
“首先,我们认为医院业务应该分为三条线,包括医疗业务线、医院管理业务线和患者服务业务线。天健只专注于在这当中的医疗业务线上进行深耕。不做我们不擅长的事情,这是天健一贯的理念。”姜跃滨如是说。
在医疗业务线方面,天健以HIS系统为基础,不断帮助客户升级系统和增添功能。天健一直有一个近百人的“医院产品研发团队”,大约每5年全面升级一次HIS。据姜跃滨介绍,自2002年以来,天健HIS已有过两次大的升级。目前,基于“军字一号”的天健HIS 6.6系统,已经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在内的十几家医院上线应用。
经过21年在医院信息化领域的摸爬滚打和积累,天健从2015年开始对研发组织架构做出重大改变,全部变为以医院的用户角色为中心,而非之前的以实现软件功能为中心。如今,天健是按照用户角色来划分研发部门的,例如设立了医生应用软件研发部、护士应用软件研发部等。这样在每个角色的软件设计上都更具有整体思维,更加注重需求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用户体验,研发的产品也更深入。“以前,我们知道医院信息化项目周期长,很大的原因就是软件系统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做出这种转变,就是希望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用户的整体需求,不会因为需求难以完全满足而导致医院不能顺利验收第三方公司研发的系统和软件了。”姜跃滨说。
老姜也用一组数字证明了这一转变带来的实际效果:天健HIS的准时验收率能够达到79.6%,临床产品如PACS更是高达95%。姜跃滨介绍道,在这方面,天健具有非常科学的算法和管理。“首先,会根据医院的床位、门诊量等把医院分为ABCDE五类,针对每一类医院都有一个详细而清晰的列表,标明需要上线哪些应用软件等。其次,根据医院的类别和需要上线的应用软件,系统会定出该项目需要的工期,以及整个工期的成本和预算。第三,在工期内,各部门配合科学,分工合理,工作高效。”
姜跃滨还透露,在“军字一号”走过20年之际,天健正在以三年为周期酝酿新的HIS版本,以解决医院信息化在新的管理、技术和需求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接下来,天健还会联合一个世界级公司,共同成立一个新公司,以天健在医院业务方面的行业经验为基础向HRP进军。”他说。
区域业务:市县乡村一体化
早在2009年,天健就为河北省卫生厅打造了数据中心,这也是国内第一个省级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案例。时至今日,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姜跃滨认为,“较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数据的问题,特别是数据从哪里来的问题。”
很多区域卫生平台的数据是靠人为填报的,而不是从医疗业务系统中自然产生。针对这一弊病,为了获得鲜活的区域卫生数据来源,一贯强调“专注”的天健采取了深耕的做法,即推动“市县乡村一体化”建设。在一个以市为单位的区域内,天健把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市、县、乡、村)全部接入到统一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上有四个数据库:电子病历库、健康档案库、人口资源和卫生政务管理库、居民卫生服务库。这样,无论患者在哪个医院看病,都能够在一个主索引下看到所有的病历和诊疗记录,上下级医院之间就可以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初步实现分级诊疗。
目前这样的平台搭建已经在河南省周口市、焦作市和安徽省淮南市这三个城市初步实现。而且,在河南省焦作市,虽然34家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异构的,甚至包括不符合数据采集标准的信息系统,天健依然凭借自身实力成功实现了平台搭建、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在该项工作中,姜跃滨表示,“第一期目标是实现两个70%,即连接的用户数达到70%,数据质量的合格率都要达到70%。”
在此基础之上,天健形成了雄心勃勃的健康管理“亿人计划”。姜跃滨说:“天健希望未来在14个目标城市中实现平台搭建和数据共享,预计将覆盖上亿居民。而且,天健在挑选城市时十分注重其样本数据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经过精心挑选,已签约的5个城市和即将签约的9个城市都位于数据典型的地区。”
然而,天健的脚步并没有停在这里,把“一件事做到底”才是天健的风格。姜跃滨透露,眼下天健意欲投资两家医疗数据分析公司,以更深入地对其平台上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大数据分析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就强强联合。”对于天健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老姜的理念一贯地清晰而坚定。
移动医疗:九分之八的冰山在水面以下
天健科技旗下有三家公司:一是天健军卫,专门做PACS;二是天健恒达,主要做军队业务;三是天健源达,做地方业务,这也是天健科技集团的主体。2008年12月,天健源达引入国际化产业资金,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增资入股天健源达。2013年6月,姜跃滨重新购回富士所持的股份。
姜跃滨介绍,天健最早是从2007年开始接触移动医疗的,而2013年中自己耗资亿元回购富士在天健的股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发展移动医疗。
“做移动医疗的公司有两类,一类是走较为普遍的挂号模式,而天健属于另一类。”姜跃滨表示,考察整个医疗过程,天健发现其中有三个节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患者要知晓;第二点是患者和医生要互动;第三点是患者看完病以后要形成居民健康档案和医院电子病历,也就是说形成患者的病历库。
在患者知晓方面,天健联合医院力量建立了一个智能知识库,患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查询疾病情况,而且,当医生在医患交互过程中不能及时回答患者提问时,系统可以自动智能答复患者。
在患者和医生交互中,为避免患者提供过多无效信息而降低效率,天健改变了“患者问、医生答”的局面,直接提供表格让患者填写必要信息,以引导和规范医患互动。“医生看病有临床路径来规范,那么患者看病,其实也应该有指引和规范,我们称之为问病路径。”姜跃滨说,“我们应当引导患者采纳问病路径。”在移动医疗的医患互动方面,天健已经与40多家医院开展合作,包括河北唐山的开滦医院和辽宁盘锦市中心医院等。
老姜坚信,简单的轻问诊模式是不科学的,如果医生不清楚患者的过往病史和身体情况,是不能做出精确诊疗的。因此,天健在医院的各个系统之上搭建了一个数据集成平台,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都整合在一个主索引下,那么每一个患者在任何时间、任何科室的诊疗记录都可以检索出来。这个集成平台部署在云端,终端分别有医生端、患者端和护士端,以便实现实时互动、实时知晓和精确诊疗。现在天健的集成平台正在两家医院进行部署,分别是湖南湘雅医院常德分院和内蒙鄂尔多斯中心医院。
“这其实就是医院模式下的移动医疗。”姜跃滨说,“天健信奉‘九分之一在外,九分之八在内’的‘冰山理论’,亦即,如果想做好移动医疗,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基础工作必须打牢。基于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基础工作,天健希望做到让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真正与医生互动起来,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全部数据。”
天健正在技术、管理和需求的三方导向下稳步前进,老姜常用“麦田守望者”来比喻天健的行事风格:多年来,天健只做自己能做的事,只做能做好的事;而且,在没有做好之前不吹嘘、不轻谈。
1997年,天健先从医学影像工作站做起,后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开始做PACS。2000年,天健与总后卫生部签署医学影像合作协议,成为全军的医学影像系统推荐产品。2001年,天健与总后卫生部签署8年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升级推广“军字一号”工程,该系统的地方版权归天健所有。从此,天健HIS在全国各地开花,享誉军地。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军字一号”技术研发负责人任连仲这样评价道:天健以其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持续延伸和扩展了“军字一号”的生命、价值和影响。
“今年的6月18日是天健成立21周年的日子。”姜跃滨在结束本次采访时如是小结,“21年来,我什么都没做,就做一件事——医疗信息化;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还是只做这一件事,誓把这件事做到底。天健的文化,正如我一贯所坚持的,就是专注、低调!”
面对如今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已经历经资本市场变幻的老姜反倒是更加平静。正所谓“好饭不怕晚”,更何况,大势对于默默深耕了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21载的天健来说,用“酒是陈的香”、“姜是老的辣”来形容,或许更为贴切。(谭啸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