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雅森科技CEO陈晖:打造核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的“量杯”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特约通讯员:陶玲

12年前,陈晖、李刚、徐岩,三个来自不同领域、没有医学背景、性格各异,但都怀揣科技创业梦的青年聚在一起,创建了北京雅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森科技)。

2004年,陈晖还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商业智能(BI)分析;徐岩和李刚在一家做协同办公应用的外企工作。三个人合作了两个项目都比较成功,发现彼此志趣相投,决定一起创业做点什么。

与很多创业公司一样,初期为了求生存,雅森科技初创起步时也尝试过各种类型的业务,帮人开发过网站,做过App,甚至尝试打造了一个买卖生鲜产品的网站。今天,雅森科技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注于医学影像智能分析的软件公司。尤其是在核医学影像领域,雅森科技已经坚持了整整8年的研发。

雅森科技CEO 陈晖

雅森科技CEO 陈晖

核医学专家指点迷津 

雅森科技进入医学领域的开端,是在一位在西门子公司工作的朋友建议下,开发当时市场正火的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2006年,雅森科技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医学软件:中文影像报告系统。

2007年,雅森科技将这个产品推广到北京神经内科比较权威的某三甲医院,结识了该医院核医学中心的专家。合作过程中,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专家提到了他一直思考的难题:医生是靠眼睛和经验来看影像报告,这可能会产生30%左右的漏诊、误诊。他注意到国外有一个神经影像评估软件叫统计参数图(SPM),能把肉眼直观看到的影像转变成有层次、有分区、有程度的一系列数值,与参照组数据进行统计比对,实现定量化分析,这在国内还是空白。目前的现状就是,影像报告系统只是帮助医生完成图文排版编辑,而医生更需要的是这类能够解决自身业务痛点的智能分析、辅助诊断软件。

这位核医学专家的一番话让他们三个茅塞顿开。经过调研,他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个需求的急迫性。比如,医疗行业里也有不少从业者将影像科拍片看成是“算一卦”。报告只能讲疑似什么,可见什么,建议做病理。而做全影像分析,国外的企业大多也只有一到三年时间,处于A轮融资阶段。中国这类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作为公司研发总监的李刚,从此开始了对核医学影像领域的潜心钻研和“恶补”。

“一个创业企业需要它的创始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形成互补。老徐性格外向,感染力强,负责整个公司的对外关系拓展。李刚是我们技术总监,计算机专业,爱好钻研数学难题。他以及我们研发团队中大多数人都曾获得过省市、乃至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牌。”陈晖如数家珍介绍。而对于影像的分析处理,李刚及其研发团队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正好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绝望中坚持

但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刚接手这个产品研发方向时,难度很大。

2006年-2011年,李刚带着他的小团队一直在做基于SPM理论的基础研究,并且一干就是四五年时间,大量学习了医学影像的相关知识。前两到三年最为艰苦,雅森科技把开发App、做网站赚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影像智能分析技术的研发。期间也一度有过犹豫,要不要坚持做下去。

“最绝望的时候,就是做实验的时候。一开始做了几十例都没问题,但在做单盲测试时,就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正常人的数据,但软件却判断这个人的代谢值是异常的。”陈晖坦言。这时候,团队也产生过动摇,怀疑是不是方向走错了,或者这个问题根本就无解。

“因为市场上并没有一个现成的产品来证明这一切是对还是错。我们所做的产品太新了,但这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陈晖说,“我就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雅森科技,会不会有其他公司做出这类增进精准分析的影像软件?大家的答案是肯定的。” 带着这样的判断,这条路就这样坚持下来。

到了2011年,雅森科技的研发团队从基本理论到基础算法都基本理清、成型。基础打好后,雅森科技开始根据人体的不同脏器、病种开发出各个领域有针对性的细分产品。陈晖介绍,雅森科技的技术内核,其实是在做一个标准的“量杯”,建立一个辅助影像诊断的标准。这就首先要建立一个正常人群的影像数据库。

建立正常人群的核医学影像数据库,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因为数据来源非常难以获得,一般不大可能让一个健康的人花费数千元把全身做一个PET扫描。“一般发表文献里引用的正常人群组的数据通常是以20例为上限。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在我们数据库里的正常人数据有1500-2000例左右。”陈晖说。事实上,雅森科技的每个员工,几乎都参与了正常人体的PET扫描样本的采集。

然后,要把单个人的影像数据和正常人群影像数据库中的正常影像标准模板进行比对,通过归一化的算法和统计分析等,对不同个体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分层、去除伪影等处理。这样就能帮助医生发现常规靠肉眼和经验不能发现的问题。

2012年之后,雅森科技在核医学影像智能分析领域的业务日渐明晰,同时在学术界引起关注:不仅发表了重量级论文,而且受邀参加当年举办的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并做了主题演讲,介绍了其在核医学影像智能分析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进展。

2013年底到2014年初,雅森科技正式把算法写成代码,变成可以让医生直接操作、可视化的辅助诊断软件——BIONALYX,一款可针对核医学影像进行定量分析的软件产品。与此同时,雅森科技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几名天使投资人也加入了公司的高管团队,一起创业。

完成产品需求和原型研发,雅森科技影像智能分析产品的应用第一家落地是在北京一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开展了包括脑、肺、甲状腺等部位的定量分析。紧随其后,分别与另外两家医院分别做心脏、肺部的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雅森科技形成了图像处理技术、核心算法、中国正常人群组数据三大核心技术。

雅森科技创业团队,后排左起:王祎颖、蔡承叞、顾巍、陈晖,前排左起:徐岩、李刚。

雅森科技创业团队,后排左起:王祎颖、蔡承叞、顾巍、陈晖,前排左起:徐岩、李刚。

通过200张影像考验,赢得信赖

陈晖讲述了他们和一所全国顶尖医院核医学中心达成合作的过程。2016年6月,雅森科技的团队去这家医院谈合作。医院的专家认为,这个项目方向很好,但是必须测试雅森科技的软件准确性,如果分析结果跟他们会诊意见一致,那就继续合作。随后,医院给了两百张片子让雅森科技进行分析。

摆在雅森科技面前的,是一场严格的专业“考试”。雅森科技工程师花了一周时间,将测试结果做出来,提交给医院。最后结果跟这所医院专家诊断的结果完全一致,医院终于与雅森科技达成合作。

“这个小插曲,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我们的技术价值。”陈晖说。

经过努力,2016年,北大人民医院、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宣武医院陆续安装使用了雅森科技影像智能分析软件。与众多知名三甲医院、专科医院的合作,为雅森科技不断研发、验证新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陈晖话锋一转:“我们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对产品的认可,主要体现在提升诊断效率,反倒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更欢迎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能解决医生看不准的老难题。”由此,也启发了陈晖和他的团队,依托北上广的专家知识开展产品研发,而将目标用户重点锁定为全国的二、三线城市。通过采用这款影像定量分析产品,可以大幅度减少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误诊、漏诊。

“雅森科技也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陈晖表示,雅森科技希望建立联合影像智能分析服务平台。“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功能性影像分析的制高点,今后两三年,再顺势而为,将产品延伸到门槛较低的结构化影像的智能分析。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一家全影像分析全球化领先的企业。因为这是一个新兴领域,同行中发展最久的也没有超过十年,甚至五年以上的都很少。中国在此领域不算后发,而且有很多优势:病人数量大、病种多。这就使得我们所能掌握的数据量更大。中国的环境,完全可以催生一个影像大数据分析类的全球领先企业。”

“人总要去创造前人没有的东西,这一辈子才有意义。”初冬,在望京SOHO的办公室,面对HIT专家网记者,陈晖这样平静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宇宙。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雅森科技CEO陈晖:打造核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的“量杯”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