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独家】钟初雷:实现“云胶片”技术上并不难

钟初雷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7月10日,绍兴市人民医院宣布,告别医疗行业沿袭了数十年的让患者携带“牛皮纸+胶片”的影像报告方式,正式启用“云胶片”,朝着无胶片化迈出第一步。 “云胶片”是指,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做完X光、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后,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查看相关影像及报告。

信息化只是“顺水推舟”

要了解这则新闻的含义,需要先普及一点常识:患者在医院拍片(X光、CT、磁共振等)后,不管影像检查有没有阳性结果,通常都需要打印胶片。打印胶片的费用一般也都是患者自费的项目。打印出来的胶片,一是可以供本院医生看,也可以供患者携带,到其他医院找相关专家会诊。于是,现实中常常看到有患者或家属带着印有“某某医院”名字的牛皮纸袋(内装胶片)求医问药的情景。

医生读片主要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看打印出来的胶片,简称“读片”;另一种是直接通过医生影像工作站,在屏幕上直接阅片——也就是查看影像检查DICOM文件。前者多见于非检查医院,也就是外院患者前来转诊、会诊,后者多见于检查医院,主要是在本院做了拍片检查的患者。

绍兴市人民医院信息处钟初雷处长介绍,早在2004年医院建设第一套PACS时,他就想到了无胶片化。但是,做出这个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毕竟这牵动着很多方面的改变与适应。而这次,院领导决定启用“云胶片”,作为信息部门是“顺水推舟”而非“逆水行舟”。云,仅仅只是手段。

 从技术上实现“云胶片”并不难

其实,实现云胶片从技术上非常简单。任何一家医院,都非常容易实现。难的是取消胶片。当然,这是需要医院领导决策的。作为信息部门,更多考虑如何从技术上更好地实现和患者的体验。特别是,取消胶片后,患者通过手机,如何便捷地查询到胶片报告。

钟初雷处长介绍,如果直接把影像检查设备产生的DICOM文件放云上,文件容量会比较大,常见的一个检查从几十兆到几百兆不等,一家三甲医院每天产生的影像文件容量大约80-100G。为此,绍兴市人民医院联合PACS供应商——浙江莱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莱达),另辟蹊径,由放射技师从DICOM文件中选择若干有价值的图像,形成一个以往需要打印成胶片的文件,在PACS后台直接产生一个3.6M左右的JPEG文件,然后仅仅把这个JPEG文件放到中国电信的云端存储。同时,为了确保病人隐私数据的安全,医院把患者个人信息、影像检查的报告内容,都存放在医院数据库,不上传到云端。这样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实际上也就只有几张胶片放到电信云存储上,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描述、诊断、治疗方案等,全部存放在医院的数据库。

具体来说,就是莱达在PACS软件系统中,通过DICOM网关生成JPEG文件,传输到一个临时服务器(容量不需要很大),通过后台执行程序传输到云存储。同时,莱达专门为微信调用提供一个链接分发功能,把检查报告的内容、云胶片图像,整合到一个界面,以链接方式提供微信调用。

另外,钟初雷处长特别强调:“我们借助微信而不是APP来实现云胶片,医院没有必要麻烦患者为了查询胶片报告专门安装APP。患者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就能很方便预约挂号,查询云胶片及影像报告,还可以通过微信转发分享到其他医院的医生。” 

医患双方都受益

那么,与传统的方式相比,云胶片给相关各方(医院、医生、患者)带来了哪些不同感受或收益?

对于医院来说,一般胶片几乎不产生利润,无胶片化其实让医院扔掉了一个累赘。对本院医生来说,可以在屏幕直接看到DICOM文件。对于患者来说,一般也不用为打印胶片付钱了。大部分检查是阴性的,本来就不必要打印胶片,特别是体检。云胶片的最大受益是患者,其次才是医院。

HIT专家网记者注意到,绍兴市人民医院特意在公众号提醒患者:“可以将影像检查结果与图像通过微信发给非检查医院的临床专家。”钟初雷处长解释,取消胶片后,很多病人需要到信息中心拷贝DICOM文件,医院信息处的工作增加很多。所以,绍兴市人民医院在微信上提供了共享转发功能,让院外的医生能看到报告和图像。当然,这些图像还不能达到放射科医生诊断的级别。如果需要诊断,还是需要查看DICOM文件

钟初雷介绍,云胶片上线3天来,患者反响比较好。下班时再也看不到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拿着一大堆病人丢弃的胶片。对于跨院咨询确实需要携带胶片的患者,可以登记后付费打印胶片。目前门诊每天也就10个左右患者需要打印胶片。这样算下来,这两天门诊胶片费用下降显著,仅仅相当于原来的10%左右。

【责任编辑:封诚】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独家】钟初雷:实现“云胶片”技术上并不难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