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陈昌齐
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数量逐步增加,医学影像检查每年消耗的胶片数量随之增加,提高了耗占比且是纯成本支出。据统计,2018-2021年,医院平均使用胶片超过8万张/年,胶片成本超过65万元/年。同时,医学影像存储消耗越来越大,平均每年增加存储8T以上,医院每年用于胶片耗材、影像存储、PACS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成本约近百万元。
在“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推动下,业务系统的上云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医疗信息系统从传统部署模式转向云端部署。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科通过调研分析,于2021年将传统PACS系统替换成云PACS,面向患者推出云胶片服务,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好评。本文将简单介绍云胶片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
在实际建设中,该云PACS系统部署在云端,通过专网打通院内和平台,专网经过防火墙、路由策略、网闸等接入内网,内网部署一台前置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前置服务器部署服务接入集成平台,通过集成平台与医护工作站进行信息交换,完成医生工作站的检查申请单传输;放射科检查完成后,报告和影像信息通过该前置服务器推送到医生工作站,同时前置服务器将影像信息和报告上传到云平台,患者使用手机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查看自己的影像报告,如图1所示。
1.PC端功能
在PC端,医生可通过医生工作站直接调阅患者影像和报告,和传统模式相比,工作流程与阅片效果无差别,如图2所示。
2.手机端功能
医生可在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的影像结果,不局限于在办公室或PC端,从而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如图3、图4所示。
患者可通过医院公众号查询影像报告,也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纸质版报告左上角的二维码查看影像,如图5、图6所示。
项目价值分析
2021年,云胶片服务正式上线,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云胶片,或传统的实体胶片。按照本省物价收费标准规定,提供云胶片服务的医院可向患者收取云胶片存储费用(25元/人·次)。从笔者所在医院的运行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都倾向于选择更加便捷的云胶片,由此医院开始减少传统胶片的采购数量。
项目上线两年多时间以来,从服务临床的角度来看,云胶片的建设和应用支持在多种智能移动设备上查看报告与影像,打破了以往影像浏览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性,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提升了临床诊断正确率和工作效率,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高度肯定。
从服务患者的角度来看,部署云胶片服务后,医院为患者多提供了一个选择,患者不用排队领取纸质报告和实体胶片,通过自己的手机就可以查看影像和报告,复诊时也无需随身携带实体胶片,提升了患者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从服务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引入云胶片,降低了医院每年用于胶片耗材、影像存储、PACS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且本项目采用“无需医院投入建设成本,按比例与项目建设方结算服务费”的方式,费用从向患者收取的云胶片存储费用(25元/人·次)中支出。因此,医院通过云胶片建设不但有效节约了成本,而且每年还能略有收益。更重要的是,云胶片丰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内容,为医院提质增效做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陈昌齐,2009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为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信息中心软件组组长。曾负责医院HIS、EMR、LIS、输血管理、一体化护理平台、重症监护、手术麻醉等系统实施及协调工作。独立完成医院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文档的完善工作。
【责任编辑:陈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