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补足防控短板,疫情加速新医疗模式落地

来源:HIT专家网    供稿:创业慧康

【编者按】

抗击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这并不妨碍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

HIT专家网从1月24日除夕之日即启动持续开展“抗击疫情”系列报道,在业界产生强烈反响。近一个多月来,置身医疗信息化行业,无论是疾控条线公共卫生领域、医疗机构、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还是医疗信息化产业、企业,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为此,HIT专家网2月18日启动“思考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影响中国医疗信息化”主题征文,旨在分享业界真知灼见,推动中国医疗信息化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投稿邮箱:zhu_xiaobing@HIT180.com)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这场重大公共卫生疫情影响了国家及民生的方方面面。疫情的发展也充分暴露了疾控防控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导致整个医疗卫生领域被迫变革,以更好地应对类似事件。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性得以充分体现,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AI诊断、大数据防控、物联网防交叉感染等前沿技术与应用的优势凸显,诊疗方式切换;对医疗数据与业务互联互通的认识也被推向了更高层次。疫情对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影响同样深远,总的来说是:补足防控短板,加速新医疗模式落地。

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互联互通

在本轮新冠肺炎攻势下,各业务条线的信息孤岛与壁垒严重,特别是疾控CDC等专业条线与卫健委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问题。因此,疫情后将催生新一轮区域卫生互联互通建设。

区域卫生互联互通的建设需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者到一线医护人员及社区防控人员的全面规划。建立起以区域流行病疫情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区域流行病疫情大数据预警监测与防控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各业务条线的互联互通,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疾控CDC、妇幼、急救120、社保、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移动部门等专业条线系统。

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细到社区网格员收集的个体数据、大到移动部门和交通部门的时空大数据库,结合防控专家、数据科学家、政府管理决策团队进行多个维度、多个专题、不同阶段周期下的大数据分析,为国家、省级及地方提供数据层面的高级决策支持,形成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流行病大数据协同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完善流行病防控与治疗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都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指明了道路。

创业慧康看来,完善的流行病防控与治疗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应充分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包括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行“平+战”模式,即:无重大疫情时,重在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疫情发生时,重点在防控与治疗协调。

朝着这个方向,创业慧康已发布“流行病防控整体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搭建起区域内疫情分析预警、监测监督、协同处置、居家防护的四大管理体系,实现疫情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防控预警、综合展现等系列化过程的有利支撑,进而形成及时的、科学的增值化传染性疾病信息报告,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传染性疾病整体监测监管能力。

在治疗体系上,构建以互联网医院、多学科远程会诊平台、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分析、5G院前急救为主、隔离病房数字化应用、远程危重查房、远程协同门诊、多学科5G移动诊治等为主的流行病治疗协同体系,大幅提高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缓解医疗资源不足,减少医护交叉感染。

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本次疫情中,为避免交叉感染、缓解医疗资源不足,互联网结合人工智能应用,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线上问诊模式,让医疗机构充分体验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国家和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加快了医疗资源上云上线的脚步。悬而未决的互联网收费问题也逐步解决,特别是在医保政策上面,上海已推出“医保12条”措施,为互联网医院费用结算问题的解决带来新希望。

创业慧康一直以来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开展,作为创业慧康“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的落地,部署了江苏省中互联网医院、中山市互联网医院、上海东方医院互联网医院等实体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院,实现了互联网轻问诊、处方流转等应用。在本次疫情中搭建了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为全国范围内的任何医院免费接入,进一步缓解医院接诊压力,加速了互联网医院建设及资源上线进程。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谭啸】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补足防控短板,疫情加速新医疗模式落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