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蓝色存在:从新冠肺炎疫情谈医疗影像信息化的提升空间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蓝色存在

【编者按】

抗击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这并不妨碍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HIT专家网从1月24日除夕之日即启动持续开展“抗击疫情”系列报道,在业界产生强烈反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为此,HIT专家网2月18日启动“思考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影响中国医疗信息化”主题征文,旨在分享业界真知灼见,推动中国医疗信息化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主编邮箱:zhu_xiaobing@HIT180.com)

2月22日,河南、山西、河北、天津、贵州、安徽等地的100多名影像检查技师组建专门的医疗队驰援武汉方舱医院。另据报道,仅在此后的两周内,至少有20台方舱CT交付武汉方舱医院等抗疫一线。

CT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重要诊断、评估手段,在不断投入使用的检查设备和冲上一线的影像检查技师大军的背后,之前不温不火的影像云、影像远程诊断系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些年,影像信息化向着云端化发展,使得影像诊断医师可以在千里之外在线提供诊断业务支持,并在网络可及的范围内共享数字化的检查影像和诊断信息,而疫情又恰恰给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了实战检验的环境。可以预见,本次疫情必将对医学影像检查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或将加速影像信息化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的落地。

加速医技影像科室检查流程信息化的再完善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DR、CT检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设有发热门诊和承担救治任务的医院的影像科成为发热疑似患者的必到场所,影像科在晋级“一线科室”的同时,也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高压力区域。如何控制交叉感染、保护医患的检查安全,同时提升影像检查和诊断效率,是影像科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关注点。在这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1.检查前,全面支持检查预约管理。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多医院将倡导门诊就诊的全面预约制,这将促使后端的医技检查科室也实施分时段预约检查,并将促使医技检查分时段预约系统加速建设和落地。

2.检查中,对患者进行科学分诊和标记。

疫情之下的分诊,不仅仅限于标识指引和叫号系统,而是对患者的科学分类和标记。前端HIS门诊系统纷纷改造,加以标识区分发热患者。与此相适应,患者的接触史、发热情况、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也应该传输到PACS的技师工作站和诊断报告工作站上,并被分类标记和识别。以方便检查技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检查流程和防护策略,提高检查和报告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同时,诊断医师也可根据标识,优先书写发热患者的检查报告,提高救治的及时性。

加速院内外一体化影像应用模式的落地

传统模式下,影像诊断医师早已习惯在PACS系统中书写审核报告,但这些终端目前还局限于医院内部的固定场所,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为了分散工作人员,降低感染风险,保持战斗力,诊断医师远程阅片、远程报告的需求尤为突出。

未来,允许影像诊断医师通过互联网接入医院PACS系统,实现远程阅片、报告和协同工作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可以随时移动的DR体检车和方舱CT恐怕要成为一些大型医院的标配,以便随时拉出去开展应急或日常巡诊之用。这就需要PACS系统要支持院内院外一体化应用,不仅要实现诊断医师可以院外诊断,也要实现部署在院外的检查设备的检查数据能回传到医院,统一存储和快速诊断。

这其中需要做的不是简单的云PACS替代传统的PACS,也不是传统的PACS直接转型为云PACS。而是在系统架构上,实现院内院外协作流程的打通,在系统应用上实现协同工作,使诊断医师和检查设备无论是院内还是在院外,都能获得一致的工作体验。

当然,这其中不仅要面临影像调阅速度、应用的完整性、终端显示设备适用性等方面的挑战,在网络安全、准入控制上同样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软件、网络、硬件等多方共同努力。

目前,已经有报道显示,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通过VPN技术实现诊断医师远程工作,这为影像诊断医师无边界阅片提供了很好的实践。

加速面向患者的数字影像服务模式落地

当前医院的影像科普遍应用了自助报告打印系统,虽然减少了人员的排队,但自助机作为实体终端,依旧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这使得电子胶片等数字影像服务手段得以发挥其优势,加速电子胶片等数字影像服务的普及,还将在患者康复后的随访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优势。

下一步,电子胶片需要持续突破法律法规、物价标准、存储年限、患者隐私保护、二次诊断适用性等方面的限制,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加速跨机构影像远程协同业务的推广

得益于云影像技术的发展,跨机构的影像远程协同业务一直被认为是最容易落地的业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基层医疗机构必将大量配置CT等影像诊断设备,但影像诊断医师非一朝一夕所能培养,由此而催生的跨机构影像远程诊断、诊断业务托管需求将会进一步突出。

加速AI、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嵌入影像工作流程

目前多家医疗影像AI解决方案厂商冲锋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为医院提供AI辅助新冠肺炎影像诊断解决方案,如果能真正发挥作用,将极大地减轻影像诊断医师的压力。

这也意味着这些新技术会进一步融入影像工作全流程。比如,为了减少技师在传染病检查过程中的接触和暴露风险,影像检查扫描程序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将是未来DR、CT这类影像设备生产厂家研发的方向。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影像检查技师必须出现在抗疫一线,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

超声检查已是最常规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像肺部这种含气的空腔脏器早已不再是超声检查的禁区。针对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在医生无法使用听诊器的条件下,在不便移动患者做CT的情况中,在需要引导评估穿刺的时候,可以推入隔离病房的床旁超声发挥了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目前已经有报道表示,浙医一院的超声医师在杭州通过5G网络隔空操作远在武汉方舱医院的超声检查机器人进行远程超声检查和诊断。远程超声机器人可以替代超声检查医师进入隔离病区给患者做检查,这是超声领域目前能看到的最先进的信息化应用,尽管尚未全面普及,但毫无疑问这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抗疫期间,很多定点医院的超声诊断医师也进入了隔离病区,与临床医护人员并肩战斗。超声检查医师在隔着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的情况下进行超声检查时,为克服护目镜起雾的影响几乎要贴着屏幕查看影像,同时在缺少超声报告工作站的情况下只能手写临时报告,这些都限制了超声医师诊断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检查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回顾。

一直以来,超声远程会诊系统都缺乏适当的应用场景,但在本次疫情阻击战中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超声机器人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通过院内无线网络或5G网络,可以将床旁超声主机的动态检查影像传输到隔离病区之外乃至上级专家所在的医院,实现超声检查的实时会诊,以汇聚更多超声专家的力量用于协助诊断,降低进入隔离病区超声检查医师的工作强度。

小结

疫情之下,医疗信息化是在看不见的后方提供支撑和保障,疫情促使很多技术快速投入应用。影像信息化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细分领域,这些应用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只要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就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简介】

蓝色存在:真名魏鹏飞,现蜗居郑州,北京伟业前程科技有限公司销售。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谭啸】

赞(1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蓝色存在:从新冠肺炎疫情谈医疗影像信息化的提升空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