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疫情启示录:信息化为医院感控穿上盔甲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谭啸

(图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摄影记者:蔡小川)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行业习惯简称为“院感”或“感控”)这一“冷门”科室推向前台。

据报道,此次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市中心医院有2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湖北省累计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有的因公殉职,代价不可谓不惨重;而4.26万名各地援鄂医疗队员则是“0感染”。

冰冷的数字对比中,感控工作的重要性凸显。而在医疗信息化版图中,院感信息化作为一个专业子系统,时隐时现。即便对于许多医院信息科来说,也不是很熟悉这一领域的信息化需求。

感控的尴尬:“生命攸关”却不大被重视的专业学科

在疫情中,原本在后台默默无闻的感控科室一时间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吸粉无数,很多老百姓都关注了“华山感染”公众号,该公众号几乎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在10万+。然而,感控的真实情况却是“没事看不到,有事才想起”。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吴安华教授在抗疫前线奋战了40多天,培训了100余场,培训医务人员超过14000人。他在与白岩松的新闻连线中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医学院所有本科学位教育开设院感课程;二是加强医院感控队伍建设,特别是要解决感控人员的后顾之忧,如晋升、待遇等,这样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

“非典”以来,我国感控事业快速发展,但依然面临着人才短缺、学科建设、投入不足、待遇低和晋升难等问题。感控科室作为成本部门,不能为医院带来直接效益,而且投入后往往看不到直接效果,这就造成很多医院对感控科室的经费投入不足、人员配置不足。

实际上,医院感控是“生命攸关”的工作,感控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也直接影响医疗环境安全,关系到众多医护工作者以及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医院感染因素贯穿医疗活动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为患者或医护人员带来重大危害,所以说,感控应该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国感控事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1986年9月,第一次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召开,成立了院感监控协调小组,开始了院感发病率的监测。20年后,2006年9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由原卫生部发布实施。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2015年4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详细阐述了13项指标。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并明确提出,该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和“强制性”。

感控也有信息化需求,实用是硬道理

疫情期间,重庆大坪医院信息科为奔赴前线的感控科同事搭建了“远程院感监督指导系统”,在摄像头下指导医生落实感控要求,提高依从性。

感染发病率的下降取决于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及依从性。据该院信息科主任黄昊介绍,该系统搭建简单,得到了感控科同事的一致赞赏,不仅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而且观看地点也可以灵活选择,还能通过小米的平台进行多摄像头切换,实现多人观测。

大坪医院的这个创新之举,得益于该院长期以来对感控工作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大坪医院感控科成立于1990年,主要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预警以及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在院内感控管理方面有一只非常专业的队伍,医院也非常重视发挥专家和职能科室的作用。2005年,大坪医院感控科被授予“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承担着整个重庆市院感管理的培训及指导工作,负责全市《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考核,协助市卫健委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

在黄昊主任看来,要提升医院的感控水平,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领导重视,要把院感纳入医院整体安全体系,计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核;二是要发挥好感控团队和专家的作用,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去做,需要决策时,也是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后进行;三是要给感控科配备必要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大坪医院很早就上线了院感管控信息系统,能够根据微生物监测情况、结合病历书写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苗头进行干预。

黄昊表示,在感控信息化产品选型方面,要充分尊重业务部门的需求,以感控科的意见为主,感控科希望尽可能地汇总相关数据,如LIS、电子病历、PACS等数据;信息科主要考虑是否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系统如何管理、数据如何保存利用、数据接口的规范型以及维护保养等因素。

2017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正式实施,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监测功能要求以及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监测功能要求等。这份医院感控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文件,直接推进了医院感控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通过实现感控数据共享,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同质化。

疫情之后,院感的定义范畴需要拓宽

钟初雷,有着丰富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曾经作为感控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参与编写《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他在接受HIT专家网采访时提出,经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原本的“医院感染”定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难以满足新需求,“医院感染”的定义需要被拓宽。

“医院感染原本是针对住院病人的,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但经历过新冠肺炎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患者是在医院门诊就诊过程中被感染的。”钟初雷认为,医院感染的定义范畴有必要从住院拓展到门诊,应当在门诊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加强院感防控。

如何在门诊加强院感防控?必然离不开信息化手段,钟初雷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应用场景:一是在挂号时,如果患者选择与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的相关科室时,应该要求填写体温、是否发热、是否咳嗽等调查表,系统可以据此初步判断疾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提醒患者戴口罩就诊,并在门诊入口处进行分流。

二是针对发热门诊区域,要减少发热病人在诊区聚集,可对发热病人实行分时段精准预约,减少因为人员聚集的交叉感染。此外,发热病人应佩戴口罩、刷卡进入发热门诊,可在发热门诊设置口罩自动售卖机。

三是症状监测,通过对发热、咳嗽等病人按时间、区域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如果某一时间或某一区域的某类病患增加,系统会自动报警。

这也是在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中唯一一处提到“信息化”三个字的内容: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感染监测评估工作。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感染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持续改进感控工作。

疫情凸显了从中长期发展角度加强医院感控学科建设的紧迫性;而作为最现实的提升感控水平的信息化手段,则更可以迅速为医院感控穿上一套坚实的盔甲。

【链接】

感控信息化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医院评审升级的必备要素。3月中旬,HIT专家网在“HIT香茶”平台上提问:“请问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厂家有哪些?”答复包括:杏林科技、江苏新思维、上海利连。综合各方公开信息,笔者整理出如下几家有代表性的感控信息化企业。

1.湖南省蓝蜻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蓝蜻蜓院感软件背后的专业支撑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医院是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全国培训基地成立至今已有24年。从蓝蜻蜓官网获悉,蓝蜻蜓感控系列产品包括:感控7.0、传染病监控平台、感知网、医院感染网、感控助手App、基层感控App。蓝蜻蜓院感系列产品的用户数量较多,目前在全国拥有5000多家用户、500多家合作伙伴,覆盖全国40%的三级医院。

2.杭州杏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杏林科技是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合作开发单位、浙江大学商学院案例研究单位、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培训基地、浙江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合作单位。前身始于2002年浙大网络中心研发团队,2009年开始与解放军总医院合作研发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即: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杏林科技官网停留在2017年,且无法点击查看新闻、产品、解决方案等信息,网站多年未更新维护。

3.江苏新思维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新思维院内感染系统采用C#和.NET为开发工具,C/S架构,结合WPF等开发技术,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建立了后台数据仓库,支持数据挖掘技术,支持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与HIS、LIS的数据无缝联接。

4.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银江医院感染管理系统通过加强病例感染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环境检测管理达到控制感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主要功能包括:病例感染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环境检测管理。

5.上海利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利连院感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在院感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引入认知技术,结合临床诊断经验和医疗大数据,将院感管理的关口前移,实现了实时、准确、全面的医院感染的预警和监控。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谭啸】

赞(6)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疫情启示录:信息化为医院感控穿上盔甲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