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编者按】
2022年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
《通报》显示,全国共3472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约占当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4%。其中,西医类医院2400家,约占当年全国西医类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5%。
根据参加考核的2400家西医类医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共有2184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参评率较2019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平均级别达2.59级。在参评医院中,69.10%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19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但仍有近三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为2级及以下水平,处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有待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其中有6.75%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为0级,即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建立,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
以下为《通报》全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0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
国卫办医函〔2022〕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按照《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21年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稳步推进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现将2020年度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如下。
一、稳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
经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全国共3472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约占当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4%。其中,西医类医院2400家(综合医院2221家,专科医院179家),约占当年全国西医类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5%;中医类医院1072家,约占当年全国中医类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0%(见图1)。与2019年相比,参加考核的医院数量增加398家,其中新增470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西藏等省份,因合并、升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72家。
在延续既往工作机制基础上,根据新冠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一是根据最新文件要求,进一步细化指标内涵、说明和意义,持续优化考核参照体系,按时开放二级公立医院数据填报与质控功能,搭建数据安全防护网络,提升数据采集使用全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二是组织专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指标解读、集中答疑、填报指导,并重点开设了有关病案首页填写、编码等专业培训课程。累计开展培训8场,培训人次数超10万,多渠道收集各类问题4000余个,发布答疑手册5期,持续提升医院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及业务能力。三是积极探索数据质量提升的工作方案,在多源数据比对基础上,发挥大数据计算和稳定专业团队优势,组织专家开展4轮数据质控和分析工作,向医院反馈相关数据问题并指导改进,并应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
二、结果分析
根据参加考核的2400家西医类医院数据,分析2020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指标监测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一)医疗质量方面。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9.39DDDs,较2019年下降1.57DDDs,达到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的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DDDs的综合医院比例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与2019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提高了1.47个百分点;重点监控药品(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为2.08%,较2019年下降3.55个百分点,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占比达33.8%,提高1.21个百分点。
参加省级室间质量评价的二级公立医院比例为94.38%,较2019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二级公立医院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中位数为89.66%,合格率中位数达94.01%,较2019年均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推动省内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奠定基础。但个别医院也存在参加率较高,通过率较低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质量水平。
(二)运营效率和内部管理方面。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分别为39.53%、29.98%,略有提高。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13.03元,较2019年减少12元。
截至2020年底,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医院中,共有2184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参评率较2019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平均级别达2.59级。在参评医院中,69.10%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19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但仍有近三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为2级及以下水平,处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有待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其中有6.75%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为0级,即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建立,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
(三)持续发展方面。2020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医护比为1:1.56,较2019年有所提升,已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达到1:1.25的目标要求。紧缺医师(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占比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但仍有约一半医院未配备重症医师,约三成医院未配备病理医师。二级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仍有约10%的医院无人才培养经费。
依据相关病种监测情况,对参加考核的各二级公立医院的专科能力进行评价。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专科能力整体得分较2019年有所提升,山东省、河南省的二级综合医院中,专科能力得分位于前列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相比之下,不同区域、不同医院的专科能力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如仍有个别二级综合医院科室设置不齐全,同一专科下不同医院收治的病种覆盖范围和疑难程度存在差异。
(四)满意度评价方面。2020年,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为85.23分,住院患者满意度为89.87分,较2019年均有所提升。相比之下,门诊患者对环境与标识、挂号体验、隐私方面满意程度相对较低,住院患者对出入院手续及信息、饭菜质量、环境与标识方面满意程度相对较低。二级公立医院仍需要持续巩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成果,在合理布局院内结构、明晰引导标识、提升挂号和出入院手续办理的便捷性、加强隐私保护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6.13分,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相比之下,医务人员在同级同事关系方面满意程度较高,在薪酬福利、工作内容与环境方面满意程度相对较低。二级公立医院需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与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体现岗位职责的薪酬体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二级公立医院。2020年,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各地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服务模式和就医流程,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一方面,二级公立医院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仍在不断提升。2020年,住院患者中实施微创手术和三级手术的患者数量进一步增加,手术患者中实施微创手术和三级手术的患者比例均较2019年有所提高(见图2)。参加考核的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总体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相当于2019年的1.06倍,反映出二级公立医院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复杂程度有所提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为0.032%,与2019年相比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幅分别为7.49%、6.39%(可比价格是指根据年度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价格),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幅分别为2.79%、0.42%,较2019年均有所下降。2020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02%,较2019年增加9.76个百分点,增加的部分主要为疫情防控的专项补助;财政基本拨款收入占医疗活动费用比重为8.16%,较2019年增加0.82个百分点。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平均为-0.66%,较2019年下降2.73个百分点。医疗盈余的普遍减少,与医院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同步开展,加大防控投入、运行成本增加等因素有关。约四成医院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医院的比例较2019年增加16.75个百分点,在亏损医院中,7.51%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9.53%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50%。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长短期借款类债务占负债总额的比为29.22%,较2019年有所增加,长短期借款债务风险增大,运营风险较高。
三、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各地要对辖区内二级公立医院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总结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成效,总结管理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有针对性地指导二级公立医院提升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能力,补齐医疗服务、运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中的短板,合理配置院内资源,重视专科能力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调整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有效兼顾疫情防控与正常医疗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正常看病就医需求。二是通过改进绩效考核反映出的问题,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引导二级公立医院通过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落实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二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优化二级公立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各地要根据医院性质、等级规模、发展阶段、学科特点等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和支持政策,巩固对口支援工作成果,推进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同质化发展,通过“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促进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供支持。二是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落实地方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尤其要注重研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下,对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合理补偿机制,并加大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优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形成更加有利于二级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政策合力,推动公立医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运行新机制。
(三)扎实做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思维,对辖区内各医院绩效考核涉及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综合挖掘,为科学推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公立医院建设管理考核等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推动实现卫生健康领域基于数据的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6月17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责任编辑:秦勉】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