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政策暖风频吹,临床营养信息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朱小兵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临床营养学科并启动试点工作。临床营养信息化,由此纳入医院临床营养科配套建设日程。

政策暖风频吹

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已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本机构临床营养诊疗能力;鼓励尚未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根据《指南》要求,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营养科。临床营养科职责包括:开展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及治疗,为患者提供医疗膳食、肠内、肠外营养处方,规范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使用,制定本机构临床营养相关工作规范等。

《指南》还以专门条款强调,临床营养科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书写、保存病历等医疗文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决策水平,并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统计分析。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将临床营养科纳入信息化建设范畴整体推进。

《指南》还以附件的形式,同步发布了《营养筛查及评估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开展营养筛查及评估工作。

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遴选工作,并于6月公布了207家单位为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其中就有一批医院入选临床营养科室的信息化建设试点方向。

2020年9月,为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国办发〔2017〕60号)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承担并启动了《临床营养信息标准规范》标准起草工作。

实际上,我国医疗机构临床营养学科建设方兴未艾。近年来,广东、湖北在医疗机构增设营养收费项目,为全面建设临床营养学科工作积累经验。贵州要求三甲医院全部建立临床营养科。《指南》的发布、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的启动,同样对于临床营养信息化预示着巨大机遇。

临床营养学科迎来最好机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入选了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规范化应用方向。

早在1952年,上海十院的前身——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就成立了营养室,2009年更名为临床营养科,2014年设立肠内肠外营养部,2018年通过擂台遴选方式成为新一届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上海十院院长秦环龙出任该质控中心主任。通过一组数据,或可管窥上海十院临床营养科的建设现状:膳食营养(治疗膳食)达到26.6万人次/年,肠内营养(管饲、口服营养补充ONS)超过1.65万人次/年,营养评估超过1.1万人次/年,位居上海市质控评分排名前三。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 秦环龙

“临床营养科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我们也参与了前期的政策制定。”作为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秦环龙院长对临床营养学科建设发展有着超前的规划思路和深刻的洞察。

秦环龙院长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出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临床营养学科相比其他临床学科而言还很薄弱,迫切需要政策推动。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临床营养学科本身的工作范畴还不够清晰规范,早期很多医院都是以膳食营养为主,工作上也不直接接触患者,有的就叫膳食科或干脆划归食堂管理,类似的岗位职责决定了其作用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临床营养人才的培养相对薄弱,不少是从其他临床科室转过来,包括从护理队伍转过来。

二是为了进一步缩小临床营养科跟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差距,《“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均对于临床营养学科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加强临床营养学科建设刻不容缓。

三是临床营养学科及全国上万名临床营养同仁,已经清楚意识到历史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他们一直在渴望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上海市于1997年开始设立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成为继天津之后全国第二家临床营养质控中心。自2018年担任质控中心主任后,秦环龙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扩大临床营养质控的边界与范畴。在他看来,临床营养质控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首先临床营养对临床治疗带来影响。如果脱离临床,营养治疗就存在局限性——对慢病管理偏多,而对重症、特殊病种的营养治疗相对偏少,这也不利于建立肠外、肠内营养的质控体系。

其次过去对笼统的营养管理实施偏多,而对单病种临床营养质控体系设计偏少上海这四年在逐步推动单病种临床营养质量控制。

第三,发挥信息化对临床营养质控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前,需要依靠人工抽查的方式来做质控;现在,借助营养信息系统,可以开展营养督导、检查、筛查、干预、病种结局转归等,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质控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第四,培养临床营养人才。上海要求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建立涵盖由医生、护士、药剂师甚至营养师共同参与的院级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 NST)。比如,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必须要有相应人员参与NST。

第五,推动临床营养走进社区和家庭2019年,上海开始试点社区临床营养项目,把三级医院的临床营养资源向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延伸。上海有30万张家庭病床,其中约近46%的患者在家庭病床上出现了营养不良问题。截至2022年6月,上海市已经建立了千余张家庭营养床位,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这是上海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正在重点推进的工作。

临床营养信息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现在的临床营养科是要服务全院患者的,不可能还用手工模式去开展临床营养工作。”秦环龙院长强调,信息化对临床营养的发展非常重要。

据介绍,上海十院采用了营康营养信息系统,涵盖所有住院患者在院内的营养治疗过程,包括治疗膳食管理、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监测、营养宣教等。

这就要求首先建立一套临床营养业务标准体系,并与营养信息系统结合,打通医院HIS和各类诊疗业务数据,并与国际疾病诊断编码(ICD10)、疾病组综合指数(CMI)等对接,进而满足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要求。

如要将临床营养延伸到社区,针对患者出院以后开展营养治疗和管理,同样也要连接患者数据。营养管理是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慢病人群提供长期营养管理,要有针对慢病人群的全程管理信息系统,涉及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干预、营养状态等,将来在此基础上能够预测健康人群慢病发生的概率。

个人健康管理移动端应用(App),也可以是营养信息化的一部分。通过App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个性化营养管理。

上海十院入选临床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规范化试点单位,信息化对于临床营养学科的规范化发展尤为重要。

秦环龙认为,针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责任管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既不是药,又不是普通食品,而是针对疾病进行营养干预和治疗的一类新型食品,必须首先明确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上海十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的委托,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管理专家共识》,首先明确由医务处归口管理,委托临床营养科作为重要职能部门、重要科室进行操作,在医院内部要建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专家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副院长、医务处、护理部和相关学科组成,常设机构则放在临床营养科。

二要建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招投标制度特医类食品目前在我国已有近60多个产品,经过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委员会授权后,通过招投标才能进入医院。

要借力信息化开展规范化管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院内的使用和药品存在很大差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对此明确提出要求,包括系统筛查有风险、评估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才可以使用。相关处方要在临床医生和营养科之间进行流转、配制和配送,同时医生的处方要有医嘱和执行医嘱记录等。

要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收费和配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属于医保目录,需要合规的收费并且要有记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要在相对封闭的无菌操作室进行,并在使用过程中监测不良反应事件,同时要提升严重并发症处置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合理的适应症制度。

秦环龙表示:“临床营养信息化,要从信息管理上升到数据管理,从数据管理上升到数字管理,从数字管理上升到数智管理。这是我对临床营养信息化发展的期盼。”

【采访嘉宾介绍】

秦环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人体肠菌移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肠道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副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临床营养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副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单,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14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二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

【互动调查】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参与“临床营养信息化建设需求微调查”

为调研临床营养信息化建设需求,HIT专家网联合专注临床营养学科建设领域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营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本次微调查,欢迎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医院信息科同仁踊跃参与。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秦勉】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政策暖风频吹,临床营养信息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