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HIT业界对“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探索由来已久。从2016年开始,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主任曾多次撰文,分享他对“新一代”的认知与期待。
“过去几年,从HIT企业的角度来看,许多厂商都在推出自己的新一代产品。但从医院推动新一代建设的情况来看,95%以上的医院还是在老系统里修修补补,有顶层设计的还是少数派。”陈金雄认为,“新一代”还面临一大挑战,那就是系统用户的获得感是否有明显提升?是否依然存在“都在用、离不开、总抱怨”的老问题?
医院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与医院信息部门的能力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反差,如果信息部门不能迎难而上,就反而会进一步降低信息部门的地位。这是医院信息部门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一代”必须逾越的障碍。
跳出信息化看“新一代”
陈金雄一直倡导“跳出信息化看信息化”,就像买车买的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生活半径的变化、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样,医院信息部门在为医院选购、建设新系统时,也要站在未来医疗发展的高度来筹划。
未来医疗将是什么样?陈金雄认为其中存在多个转型需求,包括医院业务模式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医院付费模式从“按项目付费”向“按价值付费”转型;医院发展模式从粗放经营向精益管理转型,医院业务流程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下+线上”一体化转型,从以院内为主向院内、院外结合转型,医院工作内容从以临床为主向“临床+研究”结合转型等。
由此,HIT业界正面临两大转型,一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升级,二是医疗业务模式的转型。陈金雄认为,“新一代医疗信息系统”的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基础信息系统(HIS);二是广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智慧医院的全面构建与数字化转型。本文重点谈论狭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基础信息系统(HIS)。
“为什么有的医院动不动就要推倒重来换系统?”陈金雄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既有业务信息系统缺乏一个底层操作系统,不能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医院转型发展需求。
对于新一代基础信息系统(HIS)而言,如果能将自身进化成底层架构、业务中台,具备高度抽象、组件共用、标准开放、自行定制等特点,就能实现从HIS到HIOS的跃迁,将能更好地满足医院基本业务需求、满足医院发展数据需求、支撑专科业务发展、支撑基于互联网医疗业务、支撑跨院区医疗业务协同、将AI融入医护业务过程等。
要实现这一目标,“新一代”一方面要做到核心系统一体化设计,包括界面、数据、流程、业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做到异构系统标准集成,通过标准API以及低代码工具来对接。
“新一代”的五个特征
陈金雄认为,狭义的“新一代”,也即新一代HIS应具备如下五个维度的主要特征。
1.功能定位
“新一代”应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医嘱为主线。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系统设计者拥有深入的业务理解。为什么医院经常对系统感到不满意,经常提出个性化需求?有时是因为系统设计者对医院的业务理解不到位,产品设计就难以到位。特别是当用户提出的需求并非个性化的时候,用户其实已经走到了设计者的前面。
比如,医嘱系统就是简单将医生下医嘱的过程,从原来的手写变成计算机录入吗?
深入研究“下医嘱”这个业务动作,不难发现其潜在要求包括:正确下医嘱、医嘱下正确、高效下医嘱、下医嘱场景、用医嘱角色、全流程闭环、无纸化执行等;再对“医嘱”进行细致拆解,可以分为临床属性、任务属性、费用属性、导诊属性、辅诊属性等多重属性。
陈金雄认为,如果能将医嘱系统研究到这个程度,就会发现“到CDR里找闭环医嘱管理”的设计就不甚合理。
2.数据能力
HIS是数据最核心的生产者,同时是最大的消费者。“新一代”应基于智能医疗决策和医院管理等需求,倒推相应的数据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功能,从源头解决数据生产、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问题,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操作数据埋点采集等,从而为医疗大数据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实施奠定数据基础。
陈金雄认为,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业务数据化,业务数据化有三全(全要素、全过程、全关联)、三性(一致性、实时性、可追溯性)、三化(结构化、标准化、语义化)的要求。业务数据化需要打通“数据联系”,包括建立各种主索引,但现在能把患者主索引做得很好的医院屈指可数。二是数据业务化,包括数据展示、数据洞察、数据赋能等。
3.用户体验
良好的用户体验、优化的诊疗流程,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新一代”要实现从“工程师软件”到“用户想用的软件”的跨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产品一体化”的设计思路转为“角色一体化”,强化角色概念,淡化系统概念。
要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一是需要设计者加强业务理解,二是需要加强数据驱动,比如通过常用项、高频项等个性化定制和辅助功能,帮助医生实现最朴素的诉求:高效便捷地工作。
4.技术架构
陈金雄建议,“新一代”应采用“云+端”结构设计,可根据客户医院的需要和基础设施水平,部署于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基于最新的前端和后端技术平台,以及中台和组件化技术架构,满足灵活部署、高效开发、高效运维等要求。
新一代HIS通常采用互联网主流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是要理性分析。互联网企业有三个特点:单一平台型,并发量大,技术能力强;但医院的实际情况是应用复杂、并发小,面对成百上千的机构,技术能力弱。因此,医院应用新技术要把握先进性、适用性、实用性、可维护性的“四性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概念、技术、产品都是中性词,关键看谁来用,要看应用条件,找到应用场景;既不能捧上天,也不能踩下地,这都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比如中台,其本质是业务理解、业务抽象、组件化、可复用、可编程,更好地支撑各个不同前端的规律性应用。如:把收费或支付设计成一个业务中台,就可以更好支撑窗口、自助机以及各种移动端的应用。对于医院而言,应用中台面临的挑战是业务抽象能力、技术能力、IT治理和组织变革,还有一个“谁来建中台”的问题。
5.系统设计
“新一代”要支持集团化的运营管控需求,可在多个院区部署,支持多院区、多层级的医疗和医院资源统筹管理和运营管控。其次要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整合实体医院和线上互联网医院服务,将线上的问诊、挂号、预约检查、处方等与线下提供服务的医生、检验设备、药房等打通。
医院建设“新一代”的策略选择
狭义的“新一代”怎么选?广义的“新一代”怎么建?陈金雄为医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面向未来:一方面打牢基础,一方面创新引领。
在打牢基础方面,医院的核心工作要围绕基础系统(HIS)、集成平台、数据中心、HRP以及流程优化来开展。
基础系统(HIS)强调:稳定性、功能完善、体验感、数据驱动、智能应用、开放性,符合电子病历评级要求;集成平台要强调:主索引、主数据、闭环医嘱、数据链打通,以及构建“面向未来的集成能力”;数据中心强调:从“死数据”到“活数据”,要按角色要求融入业务场景,实现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型;HRP则强调:系统完善,通过集成平台与HIS数据链打通,优化供应链。
在创新引领方面,医院的核心工作是基于数据赋能+互联网系统,驱动医院数字化转型发展。
其次,系统建设的策略问题。
如果医院对原有的业务系统感觉不满意,到底是优化、升级,还是更换系统?用医学术语来说,是选择器官移植、外科手术还是内科治疗?陈金雄建议从三个维度来思考:先看系统功能,是否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再看技术架构,能否满足医院未来3-5年的发展要求?第三看服务能力,系统供应商和医院自身能否提供持续的服务能力?
如果现有系统要利旧,应该怎么处理?一是可以参观现有系统的样板医院,看是否令人满意,或可供借鉴。二是可以更换思路,取代旧马车的不一定是一辆新马车,也可能是一辆汽车。依据薛万国主任提出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患者管理、计价收费和电子病历三大核心功能,有不少功能完全可以引入互联网方式。比如:“患者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从片段到全流程,从线下走向线上;“计价收费”环节,移动支付无疑是互联网更擅长的;“电子病历”环节,除了开医嘱、写病历外,大部分功能可以移到线上。
如果要换新系统,应该怎么处理?首先要按照俞军提出的“用户价值 = (新体验-旧体验) -替换成本”计算公式,其替换后的用户价值应该为正。其次要参观新系统的样板医院(包括成功和失败案例),如果连样板医院不满意,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如果对样板医院的效果比较满意,要进一步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资金投入、医院自身技术实力、管理规范化程度、员工素质以及企业的重视程度等,样板医院的经验不一定可以完全复制。
畅想未来,陈金雄主任希望医院信息中心能转型成为“医院共享事业部”,“新一代”能成为未来医院发展的大中台,医院的所有业务都建立在这个平台上,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型。
【拓展阅读】
【责任编辑:陈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