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金雄:从“工具支撑”到“战略引领”,医院信息化需要思维转型 | 2022年南湖HIT论坛
把握五个角度、五个关系,信息化建设“五步走”。
把握五个角度、五个关系,信息化建设“五步走”。
数据一定要服务于某个业务场景的决策或行动。
充分依托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手段,方可实现两条曲线的跃迁。
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地把PC端功能压缩变成手机端功能。
对价值型项目来讲,验收合格才是真正应用的开始。
基础和核心系统要尽量做到产品一体化。
组织能力提升有哪些“基本功”?
从医院战略、业务需求和实现目标的角度去建设系统或完善系统。
11月26日(星期五)下午14:00—14:25,陈金雄公开课在线直播。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组织变革和业务重塑的过程。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现况:切换成本高、效果有待检验、落地案例不多。
互联网医疗依然还处在建设发展初期。
做到“五个面向”,精准提供用户所需,是医疗数据应用的关键。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要具备深度理解业务、数据全面标准以及技术架构灵活等要素。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是未来数字医疗生态的核心构件。
在此次疫情防控和防治中,大数据和AI到底如何发挥作用?
重大疫情来袭,互联网医疗如何能够由此发挥更大作用,会不会因此成就互联网医疗?
从按项目付费到按价值付费转变,民营医疗机构适合基于价值驱动的数字化建设方式。
诊间结算对优化患者诊疗流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没有更好的支付方式来优化诊疗流程?
互联网在健康医疗领域的逐步渗透和深化应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望2018年互联网医疗,用“柳暗花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系统建了不少,努力付出不少,成效取得不少,抱怨不见减少。
真正的信息集成是基于医嘱的集成,主数据管理、医嘱系统、临床数据中心三要素缺一不可。
电子处方是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服务的分界线,也是互联网医院要实现的最基本功能。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2011年起步、2014年和2015年发展、2016年兴盛、2017年观望、2018年借政策东风再启航。
不缺“智能”、缺“人工”,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真实的写照。
这一轮人工智能之所以引起热潮,主要是因为在各个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2017年人工智能及智能医疗的发展,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把数据准备好,一定要有数据意识。数据是基础,有了数据才有协同、流程和智能。
前几年互联网医疗发展比较盲目,企业依靠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快速融资,因此迅速扩张,但忽视了深度和用户体验,忽视了医院、医生和患者的积极性,这也是今天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困难的很重要因素。
最新评论
病历归档,是归档! 并不是为了为计算机处理信息提供保障,后者有数据管理系统支持。PDF格式是为了确保自然人视角确定,理解稳定一致。XML格式既不必要也不可行,因为病历包括患者的所有信息,是多模态的,并
这是在紧跟政策吗?这个生态圈是不是太大了,能承载医院场景吗?
ok
学习了
看上去很高大上啊,只可惜产品实力还不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