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陈金雄谈医疗数据应用:“我想要的只是一杯咖啡”

来源:HIT专家网    实习编辑:段楚帆 根据录音整理

【编者按】

2019年12月21日,在2019年甬台温三地医学会信息学术年会上,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金雄发表了题为《医疗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发言,现根据录音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从2014年之前的云计算开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热词轮番登场。到了2019年,5G毫无疑问是最热的概念。这些热点与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和距离,媒体和资本会领先一步予以关注,企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则需要逐步推进。在此背景下,“智慧医院”作为一个热门新概念代表,受到了业内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内的广泛关注。

智慧医院有三个维度: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我曾经推出“势不可挡的互联网+智能时代,实体医院如何应对与突围”的网络课程,有超过2.7万人参与学习,且点击率位于该网站所有课程的前五名,足见这一话题受关注的程度之高。

目前来看,实体医院依然占据核心资源和数据,基于数据的数字化医院依然是基础性工程。在医院的三大核心资源(专家、设备、病房)之外,未来,数据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资源,数据价值将慢慢显现。

医院信息系统面临转型,经历从“部分应用”到“全面应用”,从“分散信息”到“数据融合”,从“事务处理”到“智能应用”的发展阶段。目前,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呼之欲出。从最早的技术驱动,即处在面向收费管理的全院级应用阶段(HIS),到业务驱动的HIS+(HIS+专业化信息系统阶段+集成),再到未来的数据驱动时代,不论系统怎样发展变迁,不变的核心要素都是数据。

医疗人工智能包含三大要素,即:以“有效数据”作为基础,以“先进算法”作为核心,以“强大的计算能力”作为保障。算法和算力只能由专业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去实现,医疗机构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数据做好。

如何做好有效的医疗数据管理与应用呢?我们需要做到“五个面向”。

第一,是面向智能。可以总结为“八个化”,即数字化、集成化、数据化、要素化、结构化、标准化、语义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即把手写数据变为电脑录入,包括病历、报告等。

集成化,强调的是数据共享功能。想要实现共享,前提是完成数据集成。

集成完成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不仅当下可以使用,还要方便日后的反复查询应用;不仅需要方便临床,也要利于科研和教学。建立数据中心,对数据加以管理,就是数据化。

完成数据化之后,如果发现要素不全或缺失,会对数据应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要素化非常重要,否则很可能面临看起来有数据、实际不可用的窘境。

解决了要素问题,接下来是结构化。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医院的数据基本都是非结构化的,唯一结构化的就是病案首页,传统的医院管理指标基本都来自于病案首页,包括入住率、出院率、好转率、诊断符合率等,由此可见结构化的重要性。如果除了病案首页外,医院各类数据都能实现结构化,将会给临床、科研、管理,包括药物临床试验等,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改变。

下一步是标准化。如果缺少统一标准,更深层次的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将无法继续推行。比如病案首页已经实现结构化,为什么还要推广ICD-10和ICD-11等标准化编码?就是为了对数据内容有更一致性的认识。

此后是语义化。语义化就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使得机器可以理解。可见数据要面向智能,其语义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畅想数据语义化后的应用场景:在技术层面,医生开的检查医嘱,无需经过任何人工干预,就可以直接控制诊断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当然,在实际场景中还需要身份确认、预约排队以及检查指导等,但核心业务内容是医嘱可以直达的。

最后实现智能化。有以上这“八化”的数据作为支撑,可以为智能医疗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加速智能医疗的发展。

由此可见,处理数据时,不仅要建立医疗数据中心,而且要满足智能医疗的需要,数据的可用性应当被给予充分重视。

第二,是面向专科。我多次在报告中提到,医院信息系统总的发展方向是前端越来越专业化、个性化,后端越来越集成化和融合。最近几年,专科临床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因此在数据管理这个层面,一方面,要能够支撑专科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把各类专科系统产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并汇总到全院完整的临床数据中。

第三,是面向协同。樊代明院士一直在倡导整合医学,我认为整合医学实现的前提就是数据整合。整合可以分为两种,即专科协同和院际协同。专科协同通常发生在医院内部,例如会诊、MDT等。如果没有临床数据中心,专科协同很难实现。集团化、医联体、医共体面临的是院际的整合,数据要实现院际协同,区域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台是有效手段。

第四,是面向健康。面向机构的数据中心(CDR)很难做到全流程的健康管理,因此还需要构建面向个体的数据中心(PHR)。尽管两者从技术角度可以说是类似的,但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当面向个体的数据中心实现以后,就可以实现医疗业务一体化,比如健康诊疗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院外院内一体化、机器医生一体化等。所以在未来医疗中,健康、线上、院外和机器人可能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未来医疗的核心,也会更注重站在人的高度,从病本位发展为人本位,从治病发展为治病人。在未来,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参与、更便捷地连接医生、无边界的医疗协同、医院形式的多样化、第三方机构的崛起、远程诊疗质量大幅提升、按健康付费、按价值付费等将有望实现。

第五,是面向应用。现在互联网公司特别关注点击率,即实现率。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考核,就有完成指标的方法,但究其根本并不是面向应用。面向应用的核心在于,如何做到业务的数据化和数据的业务化。临床数据中心是典型的业务数据化,目前还存在不全面的问题,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360视图是典型的数据业务化,目前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场景化的应用,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向医疗机构的数据中心,又可以分为两类,即面向业务支撑的数据中心和面向分析利用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一定要围绕应用场景和使用目的,而不能只是对概念和模型的生搬硬套。面向业务支撑的数据中心要原汁原味、要实时、要支持场景化应用、要支持临床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利用的数据中心,通常是面向主题的,它可以是非实时的,需要ETL和后结构化。

如果把临床数据库比作仓库,里面装满各种类型的饮品,用户需要的不是杂乱无章的饮品仓库,而是8点喝一杯咖啡、10点喝一杯功夫茶。“我想要的只是一杯咖啡”,如何精准满足用户要求,正确快捷地调配出一杯咖啡,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因此,精准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才是医疗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成稿过程中得到陈金雄主任的耐心指导与帮助,特此致谢)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1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陈金雄谈医疗数据应用:“我想要的只是一杯咖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