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陈金雄:打造互联网医疗新范式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孙婧 整理

虽然2020年-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服务出现规模性增长,也涌现出一批示范标杆医院,但互联网医疗总体仍面临“建而不用”的难点痛点问题。互联网医疗未来何去何从?

近日,在HIT专家网主办的“2023年互联网医疗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上,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主任分享了对互联网医疗新范式的看法。

用第一性原理,认清互联网医疗的本质

对于互联网医疗,业内经历了从“手机怎能给人看病”的疑惑,到“为何叫好不叫座”的困惑的转变。互联网医疗为何叫好不叫座? 陈金雄主任认为其原因在于三个“不到位”:

一是认识不到位。将互联网医疗简单理解为线上挂缴查与电子处方,仅仅是线下部分业务简单互联网化,缺乏战略高度的认知。“如果只是线上开个小门诊部,线下开个互联网院外药店,这是真正的互联网医疗吗?”

二是系统不到位。只是使用了互联网技术,但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角色需求、业务场景等基本设计,导致系统越建越多、功能交叉重叠。不少医院是HIS、互联网、数据、业务“四张皮”;更夸张的,甚至患者服务、移动医生站、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HIS、数据中心、业务“七张皮”。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有些功能不得不用,可用可不用就很少去用。

此外,应用体验普遍不够友好, “一个小小的核酸检测业务做到位的屈指可数”,普遍存在入口深、操作繁琐、功能不全等问题。

三是运营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能力与运营机制。

如何改变以上问题,让互联网医疗好用起来?陈金雄主任强调,要学会用第一性原理看问题。所谓“第一性原理”,即透过事物表面,认清事物的本质。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就是将“互联网+数据”作为基础能力,赋能业务、引领创新。

过去20年是“数字产业化”时代,未来20年是“产业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医疗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互联网+数据”看作医院的基础能力,全面赋能医院业务、管理和战略,而不局限于线下业务的简单线上化。“想清楚这一点,互联网医疗建设就不会走弯路。”

坚守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要将“线上门诊、院外药店、业务脱节”这一传统的建设方向,扭转到“业务在线、数据驱动、创新模式、引领转型”的正确道路上来。由此,方可构建互联网医疗的新范式。

互联网医疗新范式的四个维度

陈金雄主任认为,构建互联网医疗新范式,需要从四个维度发力,即赋能医生、服务患者、数据驱动和数字化转型。

维度一:赋能医生

互联网医疗不仅要服务患者,更要赋能医生。对于后者,业内关注还不够。

众所周知,医生特别是专家,是医院最核心的医疗资源,但恰恰医疗专家现在缺乏很好的信息化工具和业务支撑。医疗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供需矛盾。如何让一个专家产生几倍专家的价值,是化解供需矛盾的关键。对此,互联网医疗大有可为。

具体做法,第一步,建设医生移动工作站。让专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通过手机移动端开展诊疗工作,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医生门户,让专家在线、医疗在线。

第二,建设临床驾驶舱。以汽车为例,汽车的核心功能只有6个,即“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油门、刹车”。长期以来,汽车设计上的最大变化是驾驶舱的功能,从倒车镜、到仪表盘,再到自动导航,越来越实时支撑汽车驾驶。

互联网医疗也要抓医生的核心需求,通过临床驾驶舱让医生能够顺畅、连贯操作。好比开汽车,不能让驾驶员中途拿起地图研究行驶方向;医生如果在线诊疗时,还需要自行打开360视图研究下一步怎么做,就违背了日常生活原理。

因此,临床驾驶舱要整合患者院内、院外,诊疗、体检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构建患者病历夹,提供医生专属数据看板。让医生看自己想看的数据,让信息实时支撑业务,提高诊疗决策能力。

第三,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提供覆盖院端系统、互联网平台等的标准系统集成服务,底层数据共享,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传统的互联网医院,也就是电子处方,仅仅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功能而已,并非全部。”

第四,发挥“数据驱动+互联网”的MDT优势,打造名医远程工作室。包括远程门诊、远程指导(病例讨论)、远程会诊、MDT、远程查房、科研协作等。“有的医院建设了高大上的远程诊疗中心,却忽视了专家没时间专门跑过去开展工作的实际问题。能够在线解决的,就要在线解决。”陈金雄主任说。总之,要坚持“依据场景、利用数据、支撑业务”原则。

维度二:服务患者

当前,患者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已经升级,从原来的“有”变为现在的“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精准触达患者需求,提升服务体验?

陈金雄主任给出的答案是“做减法”。

医院建设的系统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但患者在特定场景、特定时刻,其需求只有一个。把患者当下的这一迫切需求解决好,系统就会好用。

患者服务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实体自助机时代的“人找机器”,到手机自助机1.0时代的“人找服务”,到现在的手机自助机2.0时代的“服务找人”。要真正实现“服务找人”,需要构建覆盖线下线上所有服务内容的移动端患者门户,通过“场景驱动+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让就诊服务“一码触达,一屏触达,一健触达”。

二是如何有效开展患者管理,助力医院发展?

“目前全国不缺患者的医院顶多100家。大部分医院缺少患者、特别是精准患者。”如何做到医患关系的精准匹配,帮助医生低成本管理患者?

陈金雄主任有两点建议。首先,建立患者分组标签。可按住院、门诊等设置,或按重点关注、疾病轻重缓急、疾病名称等自定义标签,便于高效检索、分组管理患者。其次,工作组相互补位。系统后台可添加工作组,医助、医护、院外专家与院内医生团队无缝协作,协同照护患者。

维度三:数据驱动

“没有数据,线下也看不了病;有了数据,线上也能看病。”缺乏数据支撑的互联网医院就像没有检查检验设备的医院。有的医院建了CDR,但互联网医疗依然无法用,原因是数据是不开放的,是死的,不是活数据。

活数据不等同于大数据,有两个关键要素:其一,数据是活的,也就是说数据是在线的,可以随时被使用。其二,数据必须是被活用的,也就是说数据是在不断地被消化、处理、产生增值服务,同时又产生更多的数据,形成数据回流。

数据活起来的前提,需要“四个实现”,即:实现全要素的数据汇聚和管理;实现患者服务、患者管理、患者运营的全面提升;实现临床驾驶舱以及各种临床诊疗应用;实现管理端的各种应用,包括管理驾驶舱、BI、医疗质控、供应链优化等。

维度四:数字转型

互联网医疗带来了诊疗模式的根本改变。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做得好的医院,其患者停留在院中的时间越来越短。但这不等于医院对患者的照护减少,恰恰相反,通过院前、院后在线服务链条的延长,医院对患者的照护时间在不断增加。这是互联网医疗推动医院数字化转型的例证。

传统医疗以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以线下、院内为主,片段式治疗。数字化时代的医疗出现六大变化:从以治疗为主到以健康为主、以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并重、以院内为主到院内院外并重、从片段式治疗到全程在线化、从经验医学到数据和AI驱动、从被动式诊疗到主动式服务。

医院正在构建全新业务模式与医疗生态,即: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无边界。未来的互联网医疗,一定是一个全新的生态。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医院在做大做强第一曲线,包括业务增长、医疗质量、效率提升、成本控制的同时,也要寻找创新发展的第二曲线,如健康、线上、院外、研究等新的盈利点。

当前,不少医院正在经历HIS系统的迭代升级。在演讲的最后,陈金雄主任设问:如何避免信息系统迭代时,从旧系统的“半死不活”变成新系统的“要死要活”?替代旧马车的一定是一辆新马车吗?他建议,有些功能实现,除了建设新系统之外,不妨试试移动互联网。比如,患者管理方面,正在从线下走向线上;计价收费方面,移动支付更是互联网所擅长的;电子病历方面,除了开医嘱、写病历,其余功能大部分可以移到线上。

“替代旧马车的,也可能是汽车。”陈金雄主任说。

拓展阅读】

接口费大家谈 | 陈金雄:如何打破医院信息系统接口费“魔咒”

陈金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要有新作为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晓青】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陈金雄:打造互联网医疗新范式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