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陈金雄:“寻宝”有方,轻松驾驭HIT行业展会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崇铭

如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医疗信息化展会,容易让参会者产生“雾里看花”之感。“怎么看展?怎么听会?有没有一些窍门?”在2024年五四青年节当天,由HIT专家网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简称“医院CIO班”)主办的“轻松谈”系列直播第一期如约而至,特邀“医院CIO班”教学质量管理组专家、核心授课老师、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与主持人HIT专家网创始人、总编辑朱小兵通过直播连麦的方式,分享参加行业展会的感受以及驾驭行业展会的“小窍门”(直播回放请见文末)。 

作为医疗信息化的一枚老兵,陈金雄将自己定位成新技术热情的倡导者、冷静的观察者,“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技术,另一方面客观审视新技术是否成熟、应用条件是否具备以及推广过程中如何突破障碍等。”他认为,既不盲目又不守旧,这是大家对待新技术应有的态度,而参加HIT行业展会正是获取新技术应用动态、医疗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窗口”,是提升行业认知、增强行业交流的“资源宝库”。

“医院CIO班”教学质量管理组专家、核心授课老师、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

参会交流,开阔视野

陈金雄主任回忆起,20世纪90年代,医疗信息化行业交流会议非常少,且规模不大,一般也就几百人的样子。从最早期的CMIA(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组织的行业分享会议,到今日以CHINC、CHIMA以及CHITEC大会为代表的行业展会,HIT行业交流的途径日益丰富。

“每个人都要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会议是在1998年,最初也是带着仰慕的心情参加活动。”陈金雄回忆,当时对行业的认知、理解以及工作内容还比较初步,参加更多会议、活动的分享与交流后增加了信心,在此过程中也加深了行业认识,结识了更多同行。 

有几次参会交流的经历让陈金雄印象尤为深刻。2007年,他到厦门参加会议时参观了厦门长庚医院,该院的门诊医生站非常直观地展示患者过敏史和主要医疗事件(住院、手术、检查经历)信息,帮助医生在几秒钟内大致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医疗安全隐患。“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信息化工作和临床有这么密切的联系。”

2006年,陈金雄到日本参会并参观了几家医院。在护理推车搭载的笔记本电脑上,以时间轴为横坐标,以护理事件为纵坐标,清楚地展示了护士的工作流程。这令陈金雄“脑洞大开”,立即联想到医院护理信息系统要打印的各种表单,如治疗单、服药单、注射单等——所有待执行的医嘱完全可以整合到一个屏幕中,形成护士执行医嘱的导引图。“今天再来看,这不就是从传统流程的电子化,变成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吗?”陈金雄感慨。

2008年,陈金雄首次赴美参加HIMSS会议,解锁了“扫码打卡”的逛展新体验,也对电子病历、评审方法、CDR、EMPI、CPOE等模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感“美国在底层信息模型、理论研究等方面还是领先的”。这些参会交流的经历让他对行业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他后来创作《迈向智能医疗》一书带来很大启发。

掌握“窍门”,事半功倍

“规模较大的HIT行业展会,其实就是资源的聚集地。”陈金雄认为,一场大规模的展会聚集了大量报告内容,各地专家、同行以及产品厂商汇聚于此,构成了一个大型的资源池。如何从资源池中“寻宝”,并将其中的宝藏变成自己的财富?陈金雄分享了几点建议。

参会之前,要做好听会看展的规划。“不少医院是带着‘任务’参加展会,当然也有一些是难得参加全国性大型会议的,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从眼花缭乱的宝藏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最好提前做些功课,主动挑选感兴趣或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规划好时间安排和路线图,从而提高效率,避免为了开会而开会。”陈金雄表示,有选择、有目的性地听会学习,有助于抓住展会内容重点。

参会时,首先应注意挖掘“冰山下的内容”。医院或厂商参加展会进行分享,往往侧重于信息化建设的靓丽成绩,但这只是“冰山”上的一角,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或许隐藏在“冰山”之下。“比如说项目成功的原因、做了哪些准备、流程上有哪些变革、遇到哪些挑战、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实际应用数据……这些可能才是需要更加关注并进一步挖掘的内容,可以借此机会和演讲者互换联系方式便于交流。”

其次,应注意结识行业专家、拓展人脉资源。“和专家的交流并不局限于听会学习的过程中,展会是积攒人脉资源很好的机会,之后无论工作还是自身发展都会很有帮助。当工作出现困惑时,也许专家几句点拨就会让你少走弯路,甚至节省很多经费。”

第三不仅要听,更要问,利用好论坛提问环节。“有问题说明你在思考,这是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陈金雄表示,医院信息人普遍提问“放不开”、交流有障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害怕被专家拒绝,二是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够成熟。“一方面,大多数专家愿意在交流环节分享经验,这不必有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你提出的问题一定会有一群人存在同样的疑问,无需担心问题不成熟或不够专业,只要是思考的结果都有其价值。”

第四,要把握好展会提供的行业交流机遇。“我一直认为听会看展只是完成参会任务的一半,另一半就是会下积极的交流,特别是线下的会,是非常难得的同行交流机会。如果对项目有不满意或者需要支持的地方,这也是向厂商反馈的好时机,甚至能和厂商负责人直接进行沟通。”陈金雄提醒,如果对医院现有系统、产品的使用存在疑惑,还可以询问其他医院用户的使用感受,参考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参会之后,要注重及时对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和复盘。“演讲者通常只能就项目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分享,可以说会议中接受到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是碎片化、未成体系的,需要借助思维模型进一步梳理。”陈金雄表示,系统化总结、梳理脉络,是消化“冰山下的内容”、由点及面地加深业务理解的过程。及时巩固总结、加深印象,才能避免听会学习“左耳进,右耳出”,最好能对参会内容进行系统化总结梳理,形成文章,是比较好的总结梳理方式。(文末【拓展阅读】是陈金雄教授的一篇参展复盘文章,供读者朋友参考)

始终把握技术应用的底层逻辑

紧跟时代热点和技术热潮,是医疗信息化行业展会的特点之一。面对五光十色的技术案例,医院信息人应如何把握技术热点背后的底层逻辑,更好地评估新技术的可操作性?

“2023年,我在HIT专家网回顾展望专栏中写道,医疗信息化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什么那么多新的技术看起来很好,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好像并不明显呢?”陈金雄表示,评估技术热点的底层逻辑,要抓住医疗的第一性原理——质量、安全、效率,这是始终不会发生改变的。

“我们经常提‘数据驱动’,数据中心越建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与数据有关的名词也层出不穷。但回到业务中看,数据真的是越多越好吗?它对医疗业务效率的提升到底有多少呢?”陈金雄说,比如行人要过马路,此时需要的数据只有红绿灯和斑马线,仅此而已。数据驱动就是要跳出各种新系统、新界面,直接提供医生最需要的数据。“我要一杯咖啡,那就只给我一杯咖啡,而不是整个储存咖啡的仓库”,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切换,能帮助医生节省时间,少做无用功。

因此,优化信息化流程要站在一线业务人员的角度,考虑“系统好不好用?流程是否畅通?培训工作是否到位?基础字典定义、跨部门协作机制是否完善?”等问题。如果这些没有搞清楚,或者对业务理解不到位的话,信息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就会大打折扣,项目难以推进。陈金雄强调,想清楚业务部门的担忧所在,沟通时会省时、省心,对推进项目和提升领导力都有很大帮助。

提升认知,需要理论化、体系化学习

避免参加行业展会时“雾里看花”,关键要培养系统性认识医疗信息化的能力,“医院CIO班”的教学初衷也正在于此。

“认知的深化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还需要自身不断学习和思考,那么吸纳理论化、体系化的内容就非常重要。”陈金雄说,作为“医院CIO班”教学质量管理组专家、核心授课老师,他不仅要讲课,还要听课,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多。比如关于企业架构的课程,详细介绍了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等层级的组成,对建立起清晰的医疗信息化认知很有帮助。“再举个例子,Gartner将信息系统分为三类,包括记录型系统、个性化系统、创新型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要结合这三类系统的特性进行规划和选型,这样项目推进可以事半功倍。”

“不畏浮云遮望眼。”无论在参加行业展会还是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医院CIO以底层逻辑为罗盘,“寻宝”医疗信息化。启发并帮助学员提升信息技术驾驭能力、医院业务需求敏感以及团队管理技能,正是“医院CIO班”的创立目标。陈金雄表示,“医院CIO班”始终关注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员有更足的“底气”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

【直播回放】

微信扫码(左侧视频号直播二维码)-HIT专家网视频号-直播回放-2024年5月4日直播(正式话题从20分钟左右开始)

【拓展阅读】

陈金雄:我国电子病历的发展与展望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9fd96946f80198b.png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金家潘】

赞(1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陈金雄:“寻宝”有方,轻松驾驭HIT行业展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