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朱小兵
9月7日,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它是由腾讯全链路自研的通用大语言模型,拥有超千亿参数规模,预训练语料超2万亿tokens,具备强大的中文创作能力,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可靠的任务执行能力。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指出:目前,混元大模型已经接入腾讯50多个业务并取得初步效果,包括腾讯云、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金融科技、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微信搜一搜、QQ浏览器等业务和产品;千行百业也可以通过API调用“混元”,或者将“混元”作为基底模型,为不同产业场景构建大模型应用。
今年以来,由ChatGPT通用大模型引发的新一轮医疗人工智能热持续升温。9月8日下午,腾讯将在2023年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腾讯健康专场发布一系列医疗AI升级产品。腾讯健康一直坚持推进医疗AI研发和应用,特别是“腾讯觅影”系列产品已经广为医疗行业所熟知。
那么,通用大模型有可能率先在哪些医疗场景落地?传统医疗AI与之相比,如何各自定位?HIT专家网就上述业界关心的问题,采访了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
医疗AI路上,该踩的“坑”都踩过
近年来,腾讯在医疗AI领域做了不同的尝试。吴文达坦言,该踩的“坑”,腾讯都踩过了。“我们一定注意医疗用户的需求、落地场景,以及用户有没有合适的团队。”
特别是过去3年疫情的影响,一方面,“腾讯觅影”快速部署到武汉抗疫一线,证明了AI的价值;另一方面,疫情延后了很多产品的临床试验,虽然青光眼、结直肠、肺炎三个疾病AI都已经获批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三类证,而且前两者还是“创新医疗器械”,但是还有其他疾病AI临床试验的进度受到影响。
另外,医疗AI还需要突破许多壁垒:医院的购买动力是否足够?医疗安全、质量,对医院而言都是成本项目,可能暂时还不是必需的项目。好在最新政策风向显示,医疗安全和质量可能成为医保付费的依据。因此,从合规、医保支付等角度,医院未来应该有动力引入AI辅助提高临床质量和安全水平。
再比如,将AI类产品纳入计价目录。对于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而言,需要与传统药械流通伙伴紧密合作,搭建新的渠道,帮助推进关键的政策和市场配套工作。
这些踩过的“坑”,让腾讯对AI的开发迭代有更多考虑。即首先考虑有没有临床价值,其次还要考虑诸多问题:付费模型、动力来自哪里?合作伙伴在哪里?
“医疗体系太分散了。我们还需要通过伙伴、渠道,一起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吴文达认为,腾讯健康做的最根本的事情是用科技赋能行业,把生产工具封装为一个软件平台,给到高校、医院、医生、药械企业等。因此,腾讯天衍实验室做医疗AI研究的时候,就努力做到能够即插即用。比如,将AI能力封装在“家庭医生助手”里,再输送给开发企业微信应用的软件开发商,就能帮助社区医院很方便地应用AI。
就在最近,基于大模型的腾讯导辅诊AI,已经被纳入贵州省黔南州远程协作的标准作业规范,融入当地多年打造的数字化分级诊疗体系,嵌入基层医生诊疗系统,同时结合专家远程指导,让基层医生“能看病、敢看病”。
解决实际问题是大模型、AI的切入点
“腾讯关注大模型的切入点,有点不太一样。核心是要能解决实际的产业问题,否则就没有价值。”吴文达介绍,对于腾讯健康而言,与通用大模型有关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医疗、医药两个业务领域。
其中,在医疗业务领域,腾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发挥大模型的作用:
一是帮助医院训练大模型。医院如果希望训练专业领域的模型,往往缺少相应的研发能力和预算。腾讯以全公司之力打造的“混元”大模型,通过大量中英文语料训练,丰富了大模型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医学领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体系,腾讯将多年来积累的医学知识图谱放到大模型的底层进行训练,包括大量英文医疗文献。增强大模型的知识体系,是腾讯在医疗领域训练大模型的出发点。
二是如何应用于临床。是否大模型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就可以把医生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还是多了一个辅助手段给医生?尽管大模型已经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但对于临床决策支持(CDSS)类产品来说,必须首先做充分的临床试验。CDSS的可解释性包括表面的可解释性以及深层次专业性解释,都非常重要——这是最能说服医生的方式。此外,还有数据隐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这都是大模型落地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对于医药、器械企业,应用大模型的方式就不一样。一是药物研发创新。二是医药流通、药品说明书、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工作,大模型都能发挥作用。
腾讯健康的定位是医疗行业“数字化助手”。医院的业务包括医疗业务和非医疗业务。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医院可以提供便捷患者就医、院内办公的非医疗业务。腾讯可以把大模型通过公有云或私有化部署以提供多样化服务,也可以让用户把中小模型放到云端训练,同时确保数据安全,承担IT基础运维保障。如果未来可以通过调用公有云API的方式,让医疗行业享用到大模型的能力,将会带来很大的进步。
新近的案例是,上海仁济医院运用腾讯医疗行业大模型,以互联网医院适老化服务为重点,再次提升了智能客服的水平,为老年患者提供更温暖、便捷的医疗服务。
要比较大模型的成本是否占优
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还是要考虑成本、效率等要素。
“不要因为是大模型,就一定要用它。”吴文达说,“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大模型,但我更关心,它们如何真正落实到临床业务场景。我们过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经验,还要比较大模型的成本是否具有优势。”
吴文达认为,其实,不是所有医疗健康业务都需要通过大模型来提升智能化程度。比如,导诊、分诊业务,已有AI产品就可以满足业务需求;腾讯本来就在做AID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Drug Discovery,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大模型在该领域能否具有更好的性价比,一定要做比较研究。
吴文达强调,腾讯大模型与医疗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主导训练的小模型,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潜在合作伙伴。医疗应用软件开发商也是在客户的需求下推进这类研发,本质是对HIS、EMR等应用产品的开发完善,短期内也不会把模型作为主要的产品。
“从可复制性、运营成本,如何维护更大的机房等方面看,即便帮助医院做本地化部署,医疗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商也会遇到和腾讯一样的问题。”吴文达表示,“如果理性观察不同的生态,即便开源模型也有很大的迭代成本;如果不能及时迭代,就会落后很多。而大厂有持续稳定的迭代,经过较长时间就会看到不同生态模式的区别。”
面对大模型带动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吴文达感到很开心:“互联网大厂,可能只有腾讯还在老老实实去拿证。这是腾讯的一份责任,就是希望能够带动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吴文达透露,“2023年腾讯生态大会,我们将发布很多大模型相关的产品,但会务实地去看这件事。”
关于腾讯医疗AI的更多答案,将在9月8日下午举行的“2023腾讯数字生态大会腾讯健康专场”揭晓。
【人物简介】
吴文达,腾讯健康总裁,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专家,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名誉教授。
吴文达现带领腾讯医疗健康业务,以数字技术助力医疗健康事业创新升级,践行公司“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愿景。在他的领导下,腾讯一方面助力个人,打通资讯、挂号、问诊、购药、支付等健康服务环节,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另一方面助力政府、医院、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的智慧升级,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供给侧创新。
吴文达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WHO Digital Health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专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数字卫生愿景和战略。过去十年,吴文达还担任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为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的学生讲授“卫生保健战略”课程。加入腾讯之前,吴文达曾在比尔及梅琳达 • 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担任副主任。此前9年,吴文达在麦肯锡公司担任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领导大中华区医疗健康业务。
【责任编辑:晓青】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