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2024年8月9日,历经4年建设,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正式启航。医院由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集团与前海建投集团按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共同建设,总投资近50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100张。
医院犹如一座花园,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机盎然;又如一所艺术馆,色彩温暖和谐,艺术品随处可见。泰康保险的“超级体验”团队陪同客户,前来参观“打卡”——这也是医院承接泰康保险集团“超体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超级体验式的销售与招募,让泰康医养结合、医险协同的服务看得见、摸得到,让客户投保更安心。
立足深圳、辐射大湾区,深圳前海泰康医院肩负“双重使命”:当地政府希望医院定位高品质、国际化,与公立医院形成互补;作为泰康医疗总部旗下五大医学中心之一,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将与泰康在大湾区布局的多个高端养老社区形成连续化协同的健康闭环。
医险协同的业务策略、高品质的医疗定位,无疑对深圳前海泰康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挑战。






打造“智慧感知、极致体验”的高品质
“‘高品质’不但指先进的医疗理念和设备、优质的诊疗水平、舒适的就医环境,还包括人性化的服务、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让患者与医护人员都能拥有高品质体验。这些服务理念、管理流程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进行落地。”泌尿外科专家出身的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副院长李贤新在医院筹建期间担任筹备组执行组长,主导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
这份规划几易其稿,最终在集团汇报时浓缩成“智慧感知、极致体验”八个字。
2020年,医院刚开工建设时,李贤新就专程前往上海,了解卫宁健康彼时刚发布的新一代系统WiNEX。随后两年,经过多轮市场调研与审慎评估,泰康医疗总部作出决策,同意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引入卫宁健康新一代系统WiNEX。
2023年,有着公立医院多年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张茜加盟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担任医院数据与信息部主任。在研读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后,张茜马上梳理了以下工作要点:
首先是面向患者/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便捷服务。如:打通“小泰伴医”(泰康保险集团的掌上医院小程序)与HIS十大关键业务的服务交互,实现患者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而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伴诊,让患者就诊更便捷;基于泰康医疗总部与卫宁健康联合开发的“高客管理系统”,联通院内系统,为客户就诊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次是面向医护人员,实现医疗服务移动化。如:根据医护团队的需求反馈,加强医护工作站的便捷化,为临床工作提供便利;引入供医护人员使用的App——WiNEX MY,实现一部手机跑通院内诊疗业务,并加入用血、手术、会诊、抗菌药物等医务管理审批流程等功能,使其成为“医生的移动办公助手”。
第三是面向管理人员,推进人财物资源统筹管理。在业务层面,医院设立了“临床服务中心”和“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两个部门,分别聚焦医疗资源与后勤资源的管理,亟需开发“统一资源管理平台”。
2023年7月,卫宁健康实施团队入驻医院,与数据与信息部组成项目团队,项目启动。经过近10个月的需求调研、开发、测试、联调,2024年5月15日,项目团队评估各系统已具备上线条件,配合医院开业前的整体流程演练,同步验证了系统各项功能。7月19日,医院正式获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月20日,系统正式上线,进入内部运行阶段。8月9日,医院对外开诊,各项业务创新、应用创新浮出水面,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全新体验。
智能预约:“全院一张床”全面落地
作为新投运的医院,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强化对医疗资源的统筹管理,“临床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其职责就实现全院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与高效配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当前,临床服务中心打造的典型业务之一是“全院一张床”。“在全院一张床模式下,患者入院流程非常简便,医生在系统里能看到全院床位使用情况,在有床情况下开具入院通知单,患者线上即可完成一站式入院办理,无需东奔西走。”深圳前海泰康医院临床服务中心主任熊小强介绍。
临床服务中心将全院床位分为“空床”“占床”“今出”“明出”“约床”“今出+已约”等多种状态,在系统中用不同颜色标记,一目了然。系统根据不同专科照护的要求,编辑床位属性,并与患者属性相匹配,结合多样化的推床规则,智能推荐3张备选床位,由医生与患者沟通后确定。例如,胃肠、肝胆等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流程相近,系统会自动将这类患者的床位集中安排,便于专科护理资源的有效利用。
“全院一张床”的落地依托于统一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号源、床位、治疗、检查、手术等多类预约项目于一体,基于最佳就医路径的配置规则和资源调度引擎,实现全院统一的医疗资源预约管理。在精准的床位推荐模型助力下,通过系统自动推荐床位代替人工预约,“全院一张床”模式不但大幅减少人力投入,同时将医院床位利用率提升了20%。
熊小强介绍,当前临床服务中心正在推动“预出院”,也即医生开出“拟明日出院”医嘱后,该患者床位状态转为“明出”,当天即可在系统中被预约,进一步提升床位效率。后期,临床服务中心还将逐步完善“择期入院”等业务流程,并探索“全院一张床”的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后勤物资管理等问题。
智慧病房:让医护资源“围着患者转”
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副院长石兰萍主管护理工作。她认为,患者服务的重点在护理,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也必须赋予护理团队更多的工作便捷性。这一理念体现在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智慧病房”的各个角落。
在病区护士站,“全屏显示”引人瞩目,护理工作站采用以护理计划驱动生成全业务时间轴的设计理念,护理任务按照业务时间轴依次排开,护士无需来回拉动进度条,护理任务一目了然。护理工作站还提供了诸多便捷操作,提升医护协同效率,如护士发现医嘱有误时可直接退回,改变此前只能电话通知医生撤回的被动等待。
在病房,“床头支臂交互屏”是住院患者使用最多的设备。据国际医疗部护士长刘晶介绍,护理团队与信息团队通力协作,定制了交互屏服务内容,实现患者一张屏、护理一张屏、医生一张屏的“三屏合一”。
在床头屏的“患者界面”,展示患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如专属诊疗团队、今日诊疗安排、检查检验结果、费用支出等,还可以一键发出床品更换、房间清扫等需求。患者界面的内容推送是与其诊疗流程紧密相关的个性化信息。如,即将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床头屏的“健康指导”会推送检查注意事项,“订餐服务”和院内营养膳食系统打通,根据营养医嘱要求在检查前为患者提供流质、半流质餐食,检查后则提供油脂餐食等。
“护理界面”与“医生界面”需刷工卡进入。护士可通过屏幕了解患者护理等级,查询患者医嘱、诊疗情况,进行护理文书记录。医生查房时无需携带病历夹或移动查房设备,点开床头屏即可查询患者360视图,实时了解患者重要诊疗数据。“我们医院的患者360视图使用频率是很高的。”
在住院病房,医院将患者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移至床头屏,患者可在相对熟悉、私密的环境中阅读、签署知情同意书。刘晶认为,床头屏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动线,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更重要的是站在患者角度,通过个性化信息的及时推送,减少因交流、沟通不到位引发的医患纠纷潜在风险。“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医护人员都围绕在我的身边、为我服务。”
数字化保障“高品质”追求
“WiNEX的架构特点具备灵活的拓展性与可配置性,使得信息部门能够很好地支持临床、管理部门在业务、服务等方面提出的新需求。”回顾这一年多时间的系统上线历程,张茜谈到。“另外,我们也切实感受WiNEX的特色是将医疗管理思维融入了系统配置中。”
例如,在“全院一张床”模式下,病区由不同科室医生轮流值班,值班医生有查看病区所有患者病历的需要,哪怕该患者不属于医生所在科室。针对这一反馈,卫宁健康快速响应,打通排班系统,为值班医生当值期内打开病区所有患者病历的查看权限,平衡了患者隐私保护和病区管理需求。张茜也坦陈,基于中台、微服务等架构的新一代系统,对医院信息部门的运维管理提出挑战。她认为,医院信息部门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同时借助卫宁健康提供的数据治理平台、用户培训平台、云端运维平台等8大工具,逐步接管系统运维工作。
在谈及系统深化应用的下一步时,张茜表示,在患者服务方面,医院将持续推动流程优化,让患者体验更“丝滑”,比如将停车位、共享轮椅、护工等后勤资源与患者服务精准对接与匹配。
在医险协同方面,医院面向所有商业健康险开放,将对接更多外部系统,支撑院内就医绿通服务、先诊疗后付费、保险权益核销等业务流程;医院将于今年11月开通医保服务,医院核心系统可支持医保、商保、国际医疗等不同物价体系,系统将不断优化,更好地满足大湾区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加快构建‘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在智慧管理方面,医院将持续完善“统一资源管理平台”,通过对床位使用率、医技设备预约率与使用率等进行汇总分析,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能源管理的智慧后勤也将成为工作重点。
正如李贤新副院长所说:“回看我们的建设目标,‘极致体验’四个字其实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对高品质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化建设也将一直在路上。”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