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问鼎HIMSS7评级,参与评审的专家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预警系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医院感染管理为什么这么重要?北大人民医院的院感系统何以如此惊艳,以至于HIMSS要将该案例介绍给全世界?
在人人都有微信、微博的时代,出来混,最怕浪得虚名。
医院感染管理为什么这么重要?北大人民医院的院感系统何以如此惊艳,以至于HIMSS要将该案例介绍给全世界?
先看国际
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最新版为2013年的第五版。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评价和管理工具,用以评审医疗机构是否达到一系列旨在改进医疗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标准)。通过评审,医疗机构可以展现其改善医疗安全和质量,保障安全的就医环境并不断努力减少患者和员工风险的承诺。
评审过程被设计为在医疗机构内创建一个安全和质量文化,并为持续改进医疗流程和效果而努力奋斗。
其评审标准分为两大部分: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和医疗机构管理标准。在第二部分医疗机构管理标准中,“感染的预防与防治(PCI)”设置了独立的章节。
再回国内
2011年,原卫生部下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在此评审书中,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条款共20条,核心条款4条;感染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与感染管理相关的条款共32条,核心条款7条。按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进行全程跟踪和进行环节来评判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原则。
其所用的追踪方法学是一种过程管理的方法学,如图1所示,具体解读不再赘述。
从国际上的JCI到国内的三甲复审,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感染管理均是评审标准的重中之重。
由于传统的质量部门只能解决10%-20%的问题,所以,为了满足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应协调一致的采用新技术与工具去改进系统表现。
无疑,“医疗安全”是主体,“监测管理”是重点,“软件系统”是工具。信息化手段可以将传统的抽象管理、粗放管理,变为具象管理、细节管理,发展为定量、高效的管理长效机制,从而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控制成本、改善服务。
让我们一起回顾院内感染监测管理系统(简称院感系统)的发展史。
时光倒流
1、单机时代
最初的系统仅仅使用于感染管理科,将手工的院内感染登记表录入系统,作相应的查询统计分析。当然,这对于信息的电子化那个年代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网络时代
1)以管理为导向的被动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HIS系统逐步完善,从单机到科室级乃至全院级的网络版院感系统,已经发展到和临床系统有了交互协同。
如临床医师填写传染卡、死亡卡,感染管理科(有些医院是预防保健科)人员进行审核。
对于院感本身的流程,系统作了如下设计:1临床医师填写感染诊断、发病原因与依据后,将院感病历上报给感染管理科;2感染管理科进行上报审批确认;3临床再进行院感登记,填写相应的易感因素、微生物送检、抗菌药物、手术等相关信息,保存后发送给感染管理科;4感染管理科作登记审批,或作病历补全。
临床在做院感登记时,相关的LIS检验结果、CIS中所用的抗生素医嘱、手术(OP)的相关信息也可以自动提取;感染管理科的易感因素分析,也与检查(PACS)、检验(LIS)、电子病历(EMR)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遗憾的是,临床与感染管理科的协同交互没有发展到“微力”无边的时代,层层审核的流程现实中很难落地。同时被动式的填写,因为临床的惰性,需要感染管理科事后质控再做登记补全。
2)以临床为中心的主动式
随着HIS的发展,信息化系统从第一代的以财务为中心,发展到第二代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至现在的第三代智能医疗,诞生了主动式的院感系统。
系统会定义好规则,通过后台的SQL语句配置,以轮询的方式抓取临床的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临床与感染管理科进行审核确认或作少量信息补全即可。
通过信息化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也成为感染管理科监控的重点,受限、非受限、特殊的三级权限管理。对于非受限的根据经验判断是否用药,医师要有使用权限;对于受限的抗生素作使用审批;特殊使用抗生素需会诊申请;越级使用抗生素需补全手续,并记录患者用药情况等功能,在CIS开立医嘱时进行了智能提醒,并可在手机APP上提醒、处理。
在这个阶段,产品线大而全的HIS公司一般还停留在以管理为导向的被动式,一些专业的公司脱颖而出,迅速占领这块市场。美中不足的是,这类专业公司大部分缺少了与CIS系统的无缝集成,及传染卡、死亡卡的填报与审核。
同时,因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大多以半结构化数据存储为主,对于数据抓取的效率、统计的准确性都不容乐观。
回归当今
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
言归正传。北大人民医院拥有怎样的一套医院感染监控预警系统,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
让我们先温故而知新。
HIT专家网“万能插座”之搭建信息交换集成平台真谛、一家争鸣再话平台等文章,笔者分享了集合主数据管理程序、企业级病人主索引(EMPI)、集成引擎(IE)、临床数据中心(CDR),遵循了HL7、IHE、CDA等标准的医学信息集成平台,在背后还有一套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作为基础支撑。
公共服务管理系统涵盖了统一身份、权限,访问控制、术语编码规范,消息发布订阅、规则设置服务等功能。
IE通过WebService和MQ完成同步和异步的数据交换,对于各系统接入CDR的实时性(表1)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
序号 |
系统名称 |
数据接入实时性 |
序号 |
系统名称 |
数据接入实时性 |
1 | EMPI | 秒级 | 10 | 电子病历 | 65分钟 |
2 | 术语 | 秒级 | 11 | UIS | 1分钟 |
3 | 访问控制 | 秒级 | 12 | PEIS | 1分钟 |
4 | 统一用户 | 秒级 | 13 | CVIS | 1分钟 |
5 | HIS门诊 | 1分钟 | 14 | 手麻 | 1分钟 |
6 | HIS住院 | 1分钟 | 15 | 血透 | 31分钟 |
7 | RIS | 1分钟 | 16 | 微生物 | 1分钟 |
8 | EIP | 1分钟 | 17 | 形态学 | 1分钟 |
9 | LIS | 1分钟 | 18 | …… | …… |
表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数据接入CDR的实时性
回到主题,这套先进的、创新性的,代表着医院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院感系统,是基于医学信息集成平台开发而诞生!虽然它还属于以临床为中心的主动式院感系统,但因其“贵族”身份,瞬间让人有高大上的感觉。
院感系统通过IE,根据在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中设定的感染危险因素组合条件,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筛查出医院感染可疑病例、确诊病例和可疑暴发事件,实时采集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包括临床体征、检验结果、传染病报告卡、医嘱、手术记录等),存入CDR实现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追踪。
采用不同颜色将不同级别的预警显示在屏幕上进行报警,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筛查出的危险因素集中在一起,由专职人员进行排除或确诊,确诊后的病例另行存储和统计分析,同时自动生成医院感染报表。对可疑病例、确诊病例和暴发事件,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可通过网络信息提醒临床医师,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后可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实现院感监测-预警-干预-干预结果评价(追踪反馈)四位一体的数字化闭环管理模式。
下面以传染卡上报、审核为例,分享其设计思路、实现方法,以求窥一斑而识全豹。
通过IE将审核过的LIS检验报告遵循HL7、CDA标准存入CDR,通过如图4所示公共服务管理系统,按名称、分类、预警值等设置好相关的规则,系统会自动抽取出符合传染病预警的相关信息,如图5所示:
根据传播途径等可以判断哪些信息发送到CIS系统,需要临床审核确认;哪些直接发送到感染管理科,通讯的规则也是在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中设置(手机短信发送)。
其相关的病历、检查、检验等信息,已不再是原先索引指针式的链接到各自的系统,而是统一由CDR提供,并且数据是标准化、结构化的。如图6所示,上半部分为自动生成的传染病上报卡,中间为病人集中展现的就诊视图,下半部分是自CDR中调阅的检验报告。
数据挖掘、分析决策也是从IE建立的临床数据中心CDR、运维管理ODS这两个数据仓库中,通过商业智能BI系统给与展现(如图7)。
“HIMSS坚信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造医疗系统,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利用医疗信息技术,辅助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决策,保证个人健康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这是HIMSS组织创办的意义,不管是HIMSS EMRAM还是JCI评审,当我们以此为标准、目标,并将我们的院感及诸多系统实践落地,给业界分享经验、树立榜样,用IT技术引领医改潮流时,忽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并作为结束语: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老孙出品,必是精品
为何赶脚是一样样滴涅
赞老孙
谢谢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