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恒专栏】电子病历如何不被医生嫌弃?“病历秀秀”快些来吧
研发这样一款神器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基于知识库的智能提醒、基于病历模板的书写辅助、基于AI的“病历秀秀”。
研发这样一款神器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基于知识库的智能提醒、基于病历模板的书写辅助、基于AI的“病历秀秀”。
大数据融入智能医生,需要不断迭代,不要指望医学AI的能力马上就能超过医生,最重要的是系统逐渐走向成熟,这跟医生变为专家的过程是一样的。
平安好医生运用AI技术已实现为真人医生提供AI助理辅助支持。
完成此轮融资后,森亿智能将继续在医学自然语言处理、医疗数据治理、机器学习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在进一步完成团队及业务扩张的同时,积极在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近几年,英特尔在国内医疗AI领域实践不断,其与合作伙伴构建的医疗AI“生态圈”已悄然初成。
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OHDSI中国和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
会议主题为“大智移云时代的慢性病管理”。
这一波人工智能公司要想取得成功的话,一定是高度业务价值驱动的,一定是与行业深度结合的。否则如果只是一个纯AI技术的公司,一定会被淘汰的。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总体组全权会员单位,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诺亞”医院物流机器人一次运输的最大负重可以达到300公斤,并且完全可以避让行人,不会撞到人。
双方将在产品推广、项目合作、市场资源、市场活动中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水平。
AI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东西,它应该在环境中注入,并嵌入到工作流中。
该系统在诊断眼疾时的准确率达96.6%;在区分肺炎和健康状态时准确率达92.8%。
人工智能将尽可能地筛选出接近或相同的患者。这一过程充满挑战,因为并非所有医生都以相同的方式记录。
让AI在实践当中从零开始自我学习,并在病历内容质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与诸多创业企业从特定专科入手人工智能研究这一模式不同,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将采取“量产模式”。
不缺“智能”、缺“人工”,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真实的写照。
这一轮人工智能之所以引起热潮,主要是因为在各个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2017年人工智能及智能医疗的发展,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高质量健康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是促进医疗AI发展的关键因素。
医疗机构要分清炒作与现实,应用那些能提高医护工作质量、效率和安全的AI工具。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把数据准备好,一定要有数据意识。数据是基础,有了数据才有协同、流程和智能。
目前AI做得最好的是语音识别、影像识别,而以决策诊断为主的AI在国内几乎是空白。造成这一空白的最核心原因,就是缺乏知识库。
腾讯针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疾病筛查、智能分诊等方面的产品已开始面向医疗机构推广。
张少典在美国做了5年的自然语言处理,而国内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却十分薄弱,于是这就成为森亿智能最初的切入点。
浙江省人民医院与腾讯公司在杭州揭牌“人工智能医学联合实验室”,携手利用“腾讯觅影”展开AI+医疗的研究和应用。
AI+医生,不是代替医生而是辅助医生,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最后受益的是患者。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让AI能帮助解决我们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个、两个、三个问题就足矣。
传统IT巨头纷纷入局医疗AI,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人工智能的数据计算能力。
现阶段AI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提高医生阅片的速度和准确率。
微软AI正在重点发力医疗领域的四个方面: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诊疗、智能医院运营、智能新药研发。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