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利模式其实很简单。比如,基层医院想用北京的专家服务,把片子传上来,出一份报告收50元,交易就形成了。如果用了海纳医信的云计算服务,使用云服务的专家方再给海纳医信付5元。这个交易就完成了。但是怎么做合法、合规,包括社保、医保怎么转帐划分,现在很多的制度都还缺失。”这是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崔彤哲,对于正在推进中的医学影像的SaaS服务如何“变现”的设想。
海纳医信目前与一家国内几十家规模的民营连锁医院,正在探讨进行这样的业务模式的尝试。通过SaaS的模式,帮助其在北京建设一个医学影像云中心平台,整合在北京的专家资源服务其全国的医院,从而适当精简其全国几十个分支医院放射科的医生数量,甚至达到美国目前的情况,分支医院不再配置放射科报告医生,只需配置影像设备和放射科技师,报告全部由北京的影像中心统一给出。对于当地医院来讲,每份放射科的报告都是通过远程诊断的形式提供的,但是所有的流程和日常诊疗没有任何区别。
试水完全基于SaaS的医学影像诊疗模式
海纳医信跟美国一家医疗云计算服务商建立了合作,完全基于云计算SaaS的模式。这意味着,产品上线都是免费的,只要有病例传到平台上来,就可以按每病例收取数美元的费用。这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就是在海纳医信的医学影像核心软件基础上,构建了医学影像中心托管运营的体系。它把这个运营服务,卖给了最终的医学影像中心。
在美国,目前主要有两类医学影像中心模式。
第一类是含设备的医学影像中心。现在,国内民营的医学影像中心含设备的,还没有出现。在美国,很多医院不配影像设备,当地有专门做医学影像中心的公司,里面有最好的CT,有病人需要做影像检查,开个单子到那儿做,购买医学影像中心的服务。这一类服务其实在中国也非常需要。
第二类也是更为需要的,是纯服务类型,即虚拟影像中心的模式。针对有设备的医院所产生的大量影像数据,把专家和病人的需要对接起来。通过建立云端的医学影像中心,连接基层医院,影像传递上来,专家在异地看到影像就可以出报告。
崔彤哲介绍,在美国,基于云计算SaaS模式的业态是很丰富的。比如作为医学影像中心的创始人,决定创立一家医学影像中心,就如同在淘宝网开个网店一样,都是免费的。中心下面连多家医院,医院的片子通过网络自动上传到医学影像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的医生看片、出报告,医院付费给医学影像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再分一部分费用给运营服务商, 运营服务商再分一部分费用给提供核心软件系统的厂商,如海纳医信。在国外,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了。
崔彤哲认为,当远程医疗无缝融合为日常诊疗业务流的一个部分,远程医疗才会真的有价值。类似的应用模式,国内未来一定会发生。为什么?
第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服务。现在去看病就想看好的医生,这是不可阻挡的。
第二,好的医生又相对稀缺。中国人口量大,好的医生又非常少,而且分布、匹配完全失衡的。如何解决?比如在北京,大量的好医生、专家退休以后,赋闲在家,医院也不可能返聘这么多专家回去工作。事实上他们随便一个人到外地,在当地肯定都是很厉害的,甚至是顶级的。这些人坐在家里每天上线看一些病例,给出一些报告或者咨询意见,通过云服务的方式,瞬间可以把需求和服务方对接。
对于退休在家的专家来说,带宽问题通过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是可以解决的。目前海纳医信的技术,可以通过2M的ADSL即可做到即时无损调阅,专家在外面有3G网络,基本都可以顺利地使用。通信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全世界范围内网络带宽是逐年增长的,现在已经推出了4G,带宽瓶颈会越来越小。相信中国以后在这个行业一定会催生很大的企业,运营1000人的团队,服务全国各地的医院的景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
好多年前,日本的影像就传到重庆进行阅片了,技术与运营都不是问题。
只是国内政策还没有明确,这确实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现在这个项目进展如何?还在与重庆中联合作?
云计算
制度和政策的破冰谈何容易呀!期待吧。
信息化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在跟人抢饭碗,希望在跟学医从医的人群之间达成和谐。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呼之欲出?!
远程阅片是日本将影像图像传到重庆的远程阅片中心,阅片工作主要由西南医院的医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