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信息化助力青海激活农民健康档案

  卫生部网站6月18日消息:青海省西宁市依托省级建设项目资金,在乡村两级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农民健康实施动态管理,使农民健康档案真正地“活”起来。

  一、主要做法

  (一)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2011年,青海省卫生厅投入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元,建立了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并为有条件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配备了计算机。2012年初,西宁市卫生局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为全市68所乡镇卫生院和936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并全面启动使用了“青海省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和青海省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二)积极推进试点2012年3月底西宁市在城中区沈家寨卫生院及其所属9个行政村卫生室开展了乡村两级信息管理系统对接使用试点工作,4月底在全市各县(区)逐步推广运行。目前乡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已覆盖48所乡镇卫生院、687个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到70.6%、73.2%。预计年底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三)建立农民电子健康档案。西宁市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95.62万名农村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完成农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更新34.1万人次,电子建档率达到了91.01%。

  (四)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整合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健康档案对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诊疗和健康干预动态管理,利用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实现了卫生服务工作中如电子处方、电子病历、慢病干预的电子信息化管理。

  (五)加强精细化管理。乡村医务人员在慢病干预动态化管理中,运用红、粉红等颜色对当天、三日内需要随访的慢病患者进行管理,过期未随访患者使用绿色显示等,督促医务人员进行干预管理,减少了随访漏访情况的发生,也使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展示得一目了然,使各项考核工作逐步透明、公开和公正,为日后开展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和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步成效

  (一)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了乡村两级联动合力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良好局面。农民电子健康档案从仅仅作为档案资料的“死档案”,成为乡村卫生服务人员手中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实现农村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健康动态管理,真正“活”了起来。

  (二)推动了农村卫生服务模式的变革,农村卫生的基本医疗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以有效衔接,初步实现了农村卫生工作服务模式从疾病管理到健康动态管理的转变。全市利用乡村两级基本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完成门诊住院诊疗20644人次(其中住院2150人次),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筛查高血压病人8569人,随访7839人次,糖尿病人2840人,随访2217人次等。
 
  (三)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两个管理系统的对接应用推广,已开展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知识培训1242人次,有效提升了其综合服务能力。(卫生部医改办供稿)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信息化助力青海激活农民健康档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