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沈媛巧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阻碍重重,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正在医疗领域不断累积、发酵。“尽管大数据的利用存在风险,但大数据的应用在医疗领域正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在2015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学术年会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韡如是说。
“据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大数据技术在2013年达到最顶峰,2014年出现下降趋势,并预测大数据技术在2015年将达到谷底,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意味着大数据已不再是‘新兴’技术,而是成为了‘主流’的成熟技术。”赵韡介绍。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有哪些应用?
大数据如何在医疗领域发酵、应用?第一个就是助力公共卫生监测,并从中得到经验:大数据的正确性是有风险的,依赖于网站大量采集的数据经常会把一些信息放大,比如说在查相关词的时候,它会有一些提示,而按照这些提示进行查询则加重了这些词的权重,这就与真正使用时的信息不是一个概念了。
第二个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发现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对社交网络上患者发布的大量信息进行抓取、收集、分析,从中发现在药品的使用中哪些可能产生副作用,在什么样情况下会产生副作用等。
第三个是用于疾病的预防。以前,出血性心脏衰竭疾病的治疗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很难发现,后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出血性心脏衰竭和颈静脉曲张有非常重要的相关性因素,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利用颈静脉曲张容易发现的特点,在前期通过大数据就能把疾病给预测出来,大幅度降低了治疗出血性心脏衰竭的经济负担和病人痛苦。
“我们还可以通过临床数据发现其他方面,比如说患者血栓事件的预测,利用存好的结构化电子病历文档实际上是可以用于临床试验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赵韡说。
目前,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担了国家卫计委规划司心血管领域大数据应用架构研究的相关课题,并与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联合应用大数据研究食品和心血管疾病关系。“这个研究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它跨学科、跨领域,将食品领域的数据和医疗领域数据进行结合。”赵韡说。
风险与机遇并存
大数据在往医疗领域渗透的同时,也在给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很大挑战,特别是对于群众最在意的健康数据。过去几年里,很多机构的临床数据被盗取,盗取的数量甚至是高于信用卡被盗的数量。“实际上,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在一些临床数据提供时,经常把它去标识,把一些敏感信息去掉之后再进行数据提供。”赵韡说,“按照目前的这种情况来看,虽然把去标识的数据拿出去了,认为这些数据保护了患者的隐私,但实际上还是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把这些个人信息进行还原。比如你在其他地方购买了药品,通过你的信用记录,可能会把你原来丢失的数据拼凑出来,还原相关的自然信息。”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93%的信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还原,这就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风险。
多年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并努力构建医疗质量的评价模型,探索实施了阜外医院人员评估应用,对医院人员进行多方位的、360度评估。“这个应用实际上是称不上大数据的,它是在内部建立数据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多维运营的分析。我们现在实现的程度可以针对每一个病房、医生,可以对医生所有治疗上限内的工作进行排名,包括并发症、死亡情况等。”赵韡介绍。
此外,通过结构化的数据可以直接对医院的临床进行支持,在这方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做了患者干预研究。“众所周知,心脏病二级预防很重要,做完手术之后其实并没有完。很多患者治疗时都没有坚持的习惯,药往往是吃几天就不吃了,所以我们专门做了研究,开发了两个APP,一个针对医生,一个针对患者。”
没有数据分享的文化,大数据就如同无源之水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信息中心在对全国心血管手术做得最多的25家医院电子病历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些医院规模都很大,但医院信息化水平却和规模不成比例,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些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系统应用深度不足、数据集成不充分;数据质量不佳(范围窄、数据少),结构化程度比较低,能够真正用来分析的数据不多;医院的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把数据存储起来之后没办法用来后续分析,在决策支持系统里面没有支持;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缺乏,缺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理念等。”赵韡介绍道,“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存在于调研的这些医院中,一些综合性的医院也是存在着这些问题。”
在赵韡看来,大数据的主要障碍第一是获取数据的能力,第二是数据分享的文化,第三是利用数据的能力。现在很多部门都不愿意分享数据,虽然不知道大数据怎么用,但却知道是个好东西,没有相互分享数据、资源的文化,大数据应用成了无源之水。(本文根据赵韡在2015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学术年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责任编辑:石晨露】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