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年终特稿系列之五】吴恒:重塑基础,扎紧篱笆,才能迎风起舞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吴恒

2015年是医疗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一年。一方面,传统的信息系统在HIS、LIS、电子病历、PACS等基础上不断扩展,几乎涵盖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医院信息系统正变得复杂和庞大。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以及目前大热的“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新技术、新模式对于传统就医流程和医院运营管理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另外,国家提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等新政策也需要医院信息系统提供支持。

面对层出不穷的需求和日新月异的应用,可以说我们HIT人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困难与机遇共存,挑战和风险同行,期望和压力兼重。怎么在这样的时代不迷惑、不落伍、不冒进?笔者认为,只有重塑基础(重新评估医院信息基础架构并及时调整),扎紧篱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才能迎风起舞(紧跟HIT发展潮流、独领风骚)。

重塑基础——重新评估信息基础架构

IT技术的发展可以总结为“TID” ,即从 “T”(Technology,技术)到 “I”(Information,信息)再到“D”(Data,数据)。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都经历了从单机版应用、科室级应用到全院级应用的过程,长则十几年、短则数年。这就导致了许多医院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架构普遍缺乏前瞻性设计,大多是上什么系统做什么调整。

当然,也有些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CIO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能做出前瞻性的预判,在信息基础架构中留出可扩展的空间。即便如此,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应用系统不断增加、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数据大量增长,这就对原有的信息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套用某句歌词问一下:“那一张旧船票是否能够登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客船?”

所以,是时候重新评估一下我们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架构了:数据中心是否能承担信息系统不断增加的压力?容灾备份是否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网络规划是够能够承载日益增多的物联网移动应用?

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才自如地应对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冲击。

扎紧篱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是老生常谈,各个医疗机构也日益重视。随着支付方式的移动化、物联网应用的普遍化、患者数据共享的潮流化,信息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1、“互联网+”时代医院内外网数据交换的信息安全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导致诊疗活动不再局限于医院内部,远程会诊、网络医院等新型诊疗模式将逐渐常态化。医护人员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从院内走向院外,医疗数据在院内与院外的交换已成为趋势,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已无法实现。这就对我们信息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重新评估内外网数据交换潜在的风险,制定内外网信息交换的方案,提高内外网边界防护能力使数据交换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保证数据交换不对院内信息系统造成压力和冲击。

2、支付方式移动化和自助设备普及化面临的资金安全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医院的自助设备逐渐增多,大有替代人工窗口的趋势,这些设备都有与医院HIS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移动支付的使用量(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呈爆发式增长,这些新型支付方式大多通过互联网在移动终端进行,而且也要与院内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自助设备和新型支付方式给医院和患者的资金带来新的安全挑战。信息系统既要保证患者与医院发生交易时的准确性、便捷性,更要保证资金在多个支付系统中交易时的安全。支付环境多元化所带来的资金安全隐患需要我们信息部门及时关注并做好应对。

一排长长的自助机,兼具缴费、挂号、查询等功能

一排长长的自助机,兼具缴费、挂号、查询等功能

3、医疗设备的信息安全

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且大多具备远程操控功能,以方便厂家远程进行维修和维护。这也给黑客和恶意程序对于医疗设备的侵入提供了机会,黑客利用恶意程序侵入医疗设备、盗取患者数据、传播病毒,甚至进行远程操控、危及患者安全。

要做好医疗设备信息安全防护建议从这几点入手: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维修维护的流程,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员细粒度的应用层控制机制,根据安全策略对用户和终端进行访问管理和行为监测;三是建立一套医疗设备在物联网里的身份识别体系,加强用户权限控制。

2016年HIT新风向

既然前面提到迎风起舞,那么接下来谈谈2016年HIT会刮起什么风。因为是预测所以就大胆了一些,至于怎么落地那就要看各家HIT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喽。

1、云HIS崛起。

众所周知,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型医院及二级医院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个系统模块都比较完备。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比较落后,目前还处于单机版或者局域网应用阶段。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急需一套适合自己的医院信息系统。由于传统HIS系统的部署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专用机房安放服务器和存储)、价格比较贵,所以不适合中小型医疗机构。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系统——云HIS便应运而生。

云HIS具有以下优点:部署环境简单,无需大量资金投入信息基础建设;实施周期短,只需客户端(IP地址)和网络;数据储存在云端,安全性强等优点。云HIS能够解决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空缺的问题,从而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区)医院、省市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就医体系的落地。同样,云HIS也适用于医联体和连锁诊所机构。

2、整合多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健康管理软件前景广阔。

可穿戴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阻碍此类产品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有两个原因:一是每个可穿戴产品都要有自己对应的客户端用来收集数据,二是数据收集后如何交给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进行分析。

这就需要有这样一套系统:首先能够整合多种可穿戴产品,并收集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分类,利用知识库进行分析,生成使用者的健康档案;最后筛选出有潜在疾病的使用者,将其健康档案推送给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干预,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当然,此类软件如果用于慢病管理,将患者数据整合进电子病历前景会更广阔。

3、传统的HIS能否原力觉醒?

HIS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HIS是否跟得上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是否该升级换代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热点。近年来,老牌HIS厂商不断投入研发对产品进行升级,也有一些厂家正在研发新一代HIS取代老产品,各种平台类产品对HIS也是觊觎已久。传统HIS虽然饱受诟病,但依旧占据大部分市场。HIT江湖里各方都在积蓄力量,新生代和“老炮”的对决正在上演。

在我看来HIS系统面对医院不断增加的业务和应用,只要能及时对系统架构进行调整,不断提升性能就能焕发青春老而弥坚。HIS能否原力觉醒,我们拭目以待!

4、敏捷开发模式下的专科电子病历需求旺盛。

当今医学临床学科的发展越分越细,各学科亚专业纷纷独立。由于专科医疗流程的特殊性和医疗表单、文书的个性化差异性,通用的电子病历已经不能满足专科医疗的需求。然而定制化开发周期过长、成本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专科电子病历开发。

采用敏捷开发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分解项目、多头并进,缩短专科电子病历开发周期减低成本,不失为一种新思路。通过对专科电子病历的需求分析,在通用电子病历的基础上创建不同病种的参数库,由开发小组根据各专科医疗文书和表单创建相互独立的业务模板;最后根据专科医疗护理流程,把这些模板进行组合生成专科电子病历。

5、非医疗服务中的信息化支持值得探索。

“非医疗服务”即患者在医院接受的除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康复以外的其他所有服务。目前,医院成立患者服务中心,利用“非医疗服务”提升医患友好度已成为一种趋势。

“非医疗服务”主要是“院前”的预约和就医指导,“院中”的人性化导诊和便捷的就医体验,“院后”的出院随访和全病程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患者服务中心量身打造一套信息支持系统值得我们去探索。

6、多方参与的云电子病历呼之欲出。

随着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患者的电子病历将不再由一家医院的某位医生来完成。近几年,患者参与疾病治疗的主动性高涨,自己记录疾病过程和感受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多方参与的云电子病历将成为医院电子病历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云电子病历可以整合患者在基层医院初诊、在上级院就诊以及出院后社区医院进行随访和复诊的全部数据,形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电子病历。由社区医生、上级医院医生、患者多方参与的云电子病历能保障整个诊疗过程记录的连续完整,有利于按照时间轴勾勒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愈后的蓝图。

7、医疗信息化咨询公司大有可为。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医院信息部门的人才培养明显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真正懂得医疗又精通IT技术,并且能够帮助医院制定发展战略的复合型人才是凤毛麟角。为此不少医院都走过弯路,医院信息化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目前大部分医院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时一般都是请几个专家进行论证、给出方案,这样的做法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医院信息化遇到的问题。由于这些专家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抽出太多时间考虑医院战略发展目标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所以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只会有大的框架,对于落地的细则不会涉及太多。特别是软件的选型,专家如果推荐产品会有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不少医院请国外的信息化咨询公司来做信息化建设规划,但水土不服的现象时有发生。

市场需要一种新型的医疗信息化咨询公司。这类公司不但要结合医院发展战略给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案,还要作为第三方监理全程参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

8、运维管理软件的春天能否到来?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运维主要是靠信息部门的人员手工来进行,存在无法提前预警故障的发生、网络故障排查慢、故障处理效率低、缺乏系统运维管理流程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信息部门运维效率、减轻压力,有些医院开始尝试使用运维管理软件。专业的运维管理软件可以将不同品牌的服务器、交换机、光纤通道、存储池、磁盘、存储阵列统一管理;定期进行设备自动巡检,找出故障发生的隐患,未雨绸缪;在故障发生时快速定位,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利用电子化的工单改变传统的手工记录、口头表达的方式,规范运维服务流程。这一利器已越来越得到医院信息部门的青睐,2016年运维管理软件是否能迎来春天值得期待。

作者简介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恒吴恒,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石晨露】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年终特稿系列之五】吴恒:重塑基础,扎紧篱笆,才能迎风起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