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CHIMA2020】刘海一: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方式选择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谭啸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信息管理部原主任 刘海一

“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两类需求:业务协同和数据整合。10年电子病历评级发现,高等级医院在实现业务协同时大多采用系统直连的方式,少数医院采用集成平台的方式。”8月30日,在CHIMA 2020的“信息标准和系统集成”分会场上,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信息管理部原主任刘海一分享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方式选择。

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包括两类需求

刘海一主任首先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特点:一是系统覆盖面广,医院在医疗、管理、服务这三方面的系统功能非常多,而且这么多系统是一步一步建成的,系统之间如果没有很好的连接,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影响业务开展;二是存在大量“信息孤岛”。2018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结果显示,二级及以下的医院占56.17%,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医院尚未实现跨部门的数据交换,还有很多“孤岛”。

总体来看,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主要是两类需求:

一是业务协同,业务流程中信息共享的需求。上下游系统共享数据,支持业务流程的系统工作,典型应用包括:就诊、检查、物流管理等流程。

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各类系统均存在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信息传递与共享,上下游环节需要共享信息。从挂号到门诊、开处方,再到收费,医疗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是需要沟通的。比如药品管理,采购科、药房、财务科的信息都需要连通。

二是数据整合,医院数据的整合与应用需求。汇总与整合医疗服务中的数据,支持档案、管理,典型应用包括:病案、绩效分析、科研等。在医疗方面,是医疗记录数据的汇总,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数据整合,形成临床数据仓库。在管理方面,按照综合管理要求整合医疗质量、人财物、后勤保障等数据,形成管理数据仓库。在科研方面,根据科研需求汇总医疗数据,按照各个课题需要的条件持续抽取与汇总数据,形成科研数据仓库、专科与课题数据库。

此外,还有管理政策的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都对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提出了要求,国家的管理政策导向对于促进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业务流程协同

医院的各业务流程,如医疗、管理、服务流程,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整个流程可分解为上下游节点的两两连接协同。

“传说中,多个系统直连的接口数为n×(n-1)个。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刘海一主任对此进行了解释,因为并不是所有系统都需要连接,而是有业务关联的系统才需要连接。比如,以医生站为核心进行系统直连,接口数量为2×(n-1)个;通过集成平台进行连接,所有系统都连入平台,接口数量为2×n个,

如果需要多个流程的业务协同时,比如在医生站的基础上,增加病案、收费的业务协同,接口数量就会显著增加。而且,医院的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因为业务不仅在一个地方需要集中,而是有很多个业务集中点,这时如果采用集成平台的方式,就会简单很多,接口也较少。

“当然,如果相关业务在同一个系统中时,接口未增加。比如上述的医生站、病案和收费业务都在HIS中,实际上是与HIS做集成。”刘海一主任表示,集成的处理方式有不同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协同的功能来看,是按照层级不断增加的,并不是一个接口就能搞定所有功能。刘海一主任列举了不同层级的集成功能,从简到繁依次是:(1)单点登录;(2)信息关联,通过患者主索引关联各个业务系统的患者信息;(3)数据传递,上下游系统通过数据接口共享数据,实现业务协同;(4)处理服务,系统间相互提供逻辑处理服务功能,上下游系统能够通过调用服务实现跨系统间逻辑处理,深入支持上下游环节的业务协同。

另外,数据传递方式也有差异。最简单的方式是间接传递,通过中间库或文件数据交换,数据非实时处理,交换规则可以双方约定;二是消息传递,可实现系统间数据的实时交换,数据实时传递、交换规则依赖消息工具,比如HL7;三是服务调用,如SOA、FHIR,各系统提供逻辑处理服务供对方调用,数据转换与处理可在服务中完成,减少了相互之间的耦合,交换规则依赖服务提供方。

医院数据的整合与利用

刘海一主任认为,与业务流程协同相比,数据集成相对简单,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数据交换处理;二是数据组织与重构,这是数据集成的核心,包括:数据清洗和按应用需求重构。数据集成通常分为三大类:

一是临床数据的集成。汇总医疗记录数据,以患者为中心重新进行组织,建立临床数据中心(CDR),主要应用是患者医疗数据视图(360视图)。

二是管理数据的集成。集成医疗、患者服务、运行管理的数据,以管理要求按照质量、人财物等分类进行组织。目前很多医院都建立了管理数据仓库,通过BI的方式展现这些数据,主要应用为各类报表与分析图表。

三是科研数据的集成。按照研究课题组织数据,不同的课题持续抽取所需数据,建立临床科研数据仓库。

集成中标准的应用

刘海一主任介绍,目前已有大量的卫生信息标准,国际标准如:HL7、DICOM、SNOMED、LOINC等;国内也已制定许多卫生信息标准。当前,医疗机构对卫生信息标准应用有强烈的需求:一是医院内部系统的集成与信息共享,二是区域医疗中跨医疗机构的医疗协同。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产物,规模是应用标准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规模的应用,标准化不可能推动起来。标准如果只被少量系统应用,会增加成本。因为通用标准要考虑多种场景与因素,内容复杂;系统开发人员掌握标准的学习成本也高;需要连接的系统都要采用同样的标准。很多标准难以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较高,还需要推广、培训等工作。”刘海一主任表示,标准如果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成本就会大幅度减少。只开发一个标准接口,即可连接各开发商的系统;调试连接时间大幅度缩短;成熟的标准接口使可靠性增加,维护成本降低。目前,在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上,DICOM是最成功的,因为使用量较大,标准的内容也相对单一;HL7 V2.X的应用也比较普遍,而HL7 V3则比较难推广,因为成本太高。

他进一步分析,标准的应用,是指通过标准接口连接各个系统。这就要求所有系统必须有标准接口;无标准接口的系统接入时,需要增加转换接口,也就造成了成本增加。“当前,我国卫生信息标准的应用是不足的。”刘海一主任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缺乏强力推动,包括经济、行政、技术等方面;二是标准内容不够落地,要结合实际、持续维护;三是标准应用工具缺乏。“目前DICOM应用比较成功,这与很多开发商提供的开发包、开发工具是有关系的。”

卫生信息标准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早期标准是文本的,包括:文本字典(ICD)、接口规则说明(HL7 V2.X、CDA、DICOM)等,发展趋势是向资源型发展,不仅有交换协议,还有处理服务、资源定义、流程规范等要求,可用性增加,成本降低。

跨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与标准化是发展趋势

刘海一主任谈道,当前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高等级医院具有如下特点:在业务协同方面,多数医院采用系统直连的方式,少数医院采用集成平台的方式,这与集成平台的成熟度、成本、厂商的标准化程度有关;在数据集成方面,所有医院都对临床数据进行汇集整合,提供医疗记录汇总视图(即:患者360视图)。

未来,跨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与标准化是发展趋势。首先,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医院、基层卫生、家医的协同服务,需要支持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的系统。

其次,区域医疗需建立数据中心。支持跨机构信息共享、医疗卫生管理,集成的数据内容包括:医疗、公卫、健康管理等。

再次,标准化、信息资源服务规范化的体系对于跨机构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是成本最低的。标准化的方式正在从标准文本逐步过渡到标准信息交换服务,标准的功能更全。

从电子病历评级结果可以看出,大量医院需要解决院内系统的孤岛问题,尤其在医院管理、患者服务方面,存在大量的孤立系统。总体来看,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还处于初级阶段。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谭啸】

赞(6)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CHIMA2020】刘海一: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方式选择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