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医学数学交叉助力健康中国,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源:HIT专家网  供稿: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

11月28日,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数学会、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协办。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巩馥洲主持会议,来自数学、生物、医学等不同领域的上千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会。

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现场人员合影

数学在医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医学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对促进医学和生物医学统计发展有重要帮助。尤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与医学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日趋广泛,医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赢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经中国数学会第十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同意设立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这也是中国数学会1935年创立以来成立的第11个专业分会。

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巩馥洲主持成立仪式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在致辞中说:“北京大学联合中科院、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申请成立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他提到:“数学作为最古老而又最活跃的科学之一,在世界许多重大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和数学的结合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新的价值——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许多专家学者利用数学工具对疫情感染规模、传播风险、政策措施的效果等方面的分析与预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设立顺应学科交叉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战略需要,是科技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天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的要求。

田刚院士提到,周晓华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生物统计学家,现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生物统计及生物信息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主任,全职加入北大之前,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系的正教授,在因果推断、医疗大数据分析、缺失数据分析等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希望周晓华教授领衔的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发挥人才汇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探索基础前沿领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中国数学和医学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数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它的应用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医学已从定性描述进入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进入精密科学的行列。随着近代医学对数理知识了解的不断深入,数理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推广。数学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为医学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有助于阐明事物的本质;二是提高医学对随机现象和多因素现象分析、判别、决策的可靠性;三是为医学研究提供了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四是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严密的推理工具和抽象能力;五是借助数学理论和形态学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扩大生物学、医学的研究领域;六是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研究。

詹启敏院士强调了数学在医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医学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对促进包括诊断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在内的医学和生物学统计发展有重要帮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学、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和行业发展。医学数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需要专业组织对其推动,以此来进一步助力我国数学和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江松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江松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交叉科学建设都备受国家重视。国计民生中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机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他提到,基金委刚刚成立了第九大学部——交叉科学部,下一步将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江松院士希望: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要贴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推动规范医疗、公共卫生和数学行业标准,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医学公卫体系,体现交叉学科优势,希望专委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做出突出成绩,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平院士

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平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医学界与数学界的一件大事,医学和数学在150年前还距离很远,经过150年的发展,数学已经应用到众多科学领域里,特别是生命和医学。从国内医学界对数学应用的重视也能够发现这一点。他表示,北京大学一定会大力支持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一定能够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医学数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马志明院士

医学数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马志明院士在发言中表示,数学研究者一方面应潜心研究,拓展思维维度,在跋涉、探索过程中促进数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实际需求,注重其他学科方面的应用,从而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繁荣。在5G技术、医疗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是一个数学家大有用武之地的研究方向,做出好的研究成果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在这些研究方向的突破,对医学领域和数学领域都会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大岳院长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大岳院长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数学会设立分会一向非常审慎,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非常不易,这也反映了大家对医学数学学科交叉合作的共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共建生物统计系也是有益的尝试。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北大数学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支持学会未来的发展。

第一届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周晓华

第一届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周晓华介绍了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设立的目的、目前的基础、成员组成、工作任务,并提出未来的工作规划,包括:进一步完善医学公卫大数据资源评估与管理体制研究;搭建医学公卫数据服务平台;树立医学公卫大数据示范品牌;培养一批医学数学复合型人才等。

成立仪式之后,举行了“第一届医学数学论坛”,针对医学数学交叉应用问题,邀请首都师范大学胡涛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宏宇教授、清华大学侯琳副教授、山东大学袁中尚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扬教授、清华大学高军涛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任仙文副研究员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流行病学、医学影像学、精准医学、癌症诊断与治疗、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中医学数学交叉应用成果发表报告并开展学术研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推动交叉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纽带,顺应了学科发展趋势,必将有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6)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医学数学交叉助力健康中国,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