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衡反修专栏】北大肿瘤医院互联网诊疗诞生记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 衡反修

HIT专家网小兵总约稿,让我回顾一下一年的工作。写些什么呢?

2020年初,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简称:北大肿瘤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5级评审,8月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评审,7月提交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3级自评,11月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三级首次测评。

粗一看,一年大事如云,但前三项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在2019年完成的,2020年不过是迎检后收获果实,而网络安全则是每年的常规工作。其实,2020年,我只做了一件事——互联网诊疗系统建设和推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 衡反修

电子病历系统7级医院互联网便民惠民深度体验

尽管北大肿瘤医院在2018年就推出了患者App“北肿云病历”,但功能始终局限在候诊提醒、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处方查询、用药指导、病历报告查询等服务内容。

2020年1月,我曾经在阜外医院小憩,充分体验了电子病历7级医院的患者服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阜外医院的App功能强大,从入院预登记,到出院结账进度提醒和查询,以及病历报告快递,进度全程可视化,线下线上信息效率极高,医保患者当天2、3小时就可结算出院。3月,阜外医院推出了在线问诊和医保处方外配,我都一一体验,当时就下定决心:这就是示范,何不拿来为我所用?

上下同欲

2020年2月,疫情突起。由于防控需要,昔日拥挤的门诊大厅门可罗雀,而围墙外的患者心急如焚。如何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尽量多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从而不耽误肿瘤患者的连续性治疗?

恰好,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迅速推出了互联网诊疗资质审批,并有数家试点医院获批建设。

这时,院领导提出,我们能不能借助互联网手段,另辟诊疗通道?

能!但没有系统,没有资质,能不能从轻问诊、在线咨询开始?先缓解疫情期间的患者舆情、疏导压力,同时着手建设医院的互联网诊疗系统。

获得确认后,医院每周召开互联网诊疗协调会,协调相关资源,确认工作步骤。医务处负责制定互联网诊疗制度和申报,门诊部负责协调医师资源,沟通相关需求。

这就相当于,医务处确定我们要“吃饭”,门诊部说我们要“吃什么”“谁来吃”,但如何“买菜” “做菜”,以及“菜”做成什么样,就都是信息部门的活儿。

轻问诊这道“菜”比较简单,因为不需要和医院系统打通,只要找个合适的平台,有独立注册系统和图文功能,患者有常规入口进行预约和图文会话就行了。由于有前期基础,咨询系统很快搭建起来。但和领导和大夫们沟通的时候,他们反馈,咨询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可能更适用于综合医院。因为肿瘤患者着急的是进行治疗,比如第一轮化疗完成后,患者就着急继续第二轮化疗,而不是被动等待,耽误病情。能否在线开化疗单,进行预约治疗,就成为肿瘤专科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刚需。

而复诊患者能否提前预约,而不是蜂拥到线上挂有限的号未果、着急等待,甚至错过复诊窗口期,让患者焦虑呢?

领导、医生、患者的目光好像都聚集在信息部门的身上了。

患者焦虑的同时,我开始焦虑了。其他试点医院的系统早在2019年就启动了,没有三个月到半年的建设,如何才能实现必须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据对接,满足电子签名、处方审核、精麻药品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要求难题呢?

早在2018年8月,我们就考察过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南方的政策红利,让他们已经率先开展了互联网诊疗服务,能够实现在手机接诊、开单、写病历,而且可以和线下医生工作站打通,数据互联,线上线下一致。这一直是我想实现的核心功能。但如果用手机开单,需要开发一个强大的前端程序,需要继承医生工作站的几乎所有功能,CA电子签名还需要改为移动签。另外,药品审核如何和线下医师互动?这些全部需要重新设计,况且医生工作站有那么多个性化功能,市场不存在成熟的产品。从需求采集、分析,到设计、编码开发到测试,没有半年的时间是绝无可能出产品的。

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互联网诊疗产品,大都是以HIT厂商的自有产品为核心设计的。与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还不如以医院已有的系统为核心自主设计一套产品。

理清业务逻辑和IT实现思路

一边是领导的期许,一边是科室员工等着自己拿主意。我一边调研,一边彻夜难眠,不断地梳理诊疗逻辑。

互联网诊疗最核心的业务场景是,医生用什么工具接诊——何不利旧呢?让医生就利用既有的HIS门诊医生站工作,也就是电子签名、开处方、处方审核、精麻药品管理、医保开单重复审核、套餐医嘱等功能,全部利旧,那么最大的难点就能够解决了。同时,帮医生把开单的数据推送上线,让患者能够看到并完成缴费,缴费数据回传HIS,线上诊疗流程不就可以实现了吗?

在此基础上,只需增加医患视频对话、利旧图文对话、增加线上排队叫号,整个线上就诊流程就闭环了。

这样,先期请医生“静”下来,继续在固定时间、固定诊室出诊,只需让患者“动”起来。这样的互联网诊疗系统的建设,不是可以节省很大工作量?

至于药品快递到家、医保脱卡分解,那是之后慢慢拓展功能的事。

还有,如何让患者在接受医生开单后,能够来院无缝对接线下系统进行拿药、检查排队?

自助检查预约、改约功能需要完善。尽管HIS系统已经有了超声、CT等门诊医生站的预约功能,但如何扩展覆盖面,以及提供线上预约和改约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

还有如何出诊排班?是在线上进行还是线下进行?还是利用HIS系统的线下排班功能,增加线上号类别,在几乎不改程序的情况下,把号源推到线上。对,就是以HIS系统为核心向外延伸,内外网打通,把互联网诊疗视作HIS的功能延伸,核心数据保留在HIS系统中;非核心数据,以及音视频图文数据暂存云端后,再回传院内进行保存。这样明确了核心业务数据边界,避开了对互联网诊疗信息系统实施三级等保的认证要求,仅需对HIS系统重新补充备案即可(补充三级备案——互联网诊疗功能模块)。

患者如何来线下就诊?如何打通?我们不想改变线下成熟的业务流程和习惯,所以线下通过自助打印患者申请单、处方、病历等方式,走线下既往流程。这样检查科室和药房可能根本感觉不出来:哪些是线上患者,哪些是线下患者,岂不是真实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了呢?

记得是2020年3月13日,貌似一切都想明白了。

以我为主,技术落地

随后,我们开始找App开发商拓展与HIS系统的对接,而HIS系统的接口开发工作,包括排班、号源、挂号、限号、退号、缴费、退费、上传诊疗单等,全部由我们自己的工程师承担了。当然,这是因为我们之前已经有过自助机缴费的对接经验,对过去接口只需进行API封装。同时安排和京医通(医院微信公众号挂号平台)联合开发自助预约前台,依旧是由我们对接后台API。这样所有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便于日后的运维。毕竟互联网诊疗是HIS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未来可期的重要业务发展平台,所以必须由我们自己把握,即使不是全部把握,也应该牢牢把握主要内容。

2020年3月24日,仅仅短短10天,我们就迎来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互联网诊疗资质评审,并顺利通过。

记得当时院领导很激动,为什么?因为医院在“门诊”“住院”之外增加了和其并列的第三种诊疗方式“互联网”,从结构上讲,的确是革命性的,互联网的确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资质下来了,接下来呢?拿到资质只是第一步,我们在评审演示的时候,由于毕竟不是实际业务,甚至还没有闭环,也没有考虑各种异常路径,更没有全部部署在生产环境发布。应该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但领导和业务部门不那么认为,一直在关切地催问:“衡工,啥时候可以上线啊?”

医院迫切的需求,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受益”,让肿瘤患者能够及时看上病,这是也是特殊时期的情怀。

于是,团队加班成为常态,无论是医院信息部工程师还是企业工程师,在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还在测试程序都是常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陆续交出了一张张不错的答卷:

2020年5月15日,复诊模块开发完毕;

2020年6月11日,乳腺中心复诊试点上线;

2020年6月15日,复诊平台正式通过互联网医保资质评审;

2020年6月22日,医保人群业务上线;

2020年7月1日,全院临床科室培训,陆续上线;

2020年7月15日,官宣上线,首日线上门诊量突破当日总门诊量的30%;

2020年8月18日,互联网诊疗门诊量突破1万人次;

2020年12月30日,互联网诊疗门诊量突破4万人次,线上诊疗收入近6000万元。

在我写下这些“里程碑”时间的时候,不用查询,一切都印在脑子里。

不足10个月,互联网诊疗平台升级38次,也顺手拿了9个软件著作权。仿佛一眨眼,就来到了2020年底。回顾一年,我只做了这一件事,虽然有坎坷,更有收获,团队的汗水换来了肿瘤患者的感谢和笑容。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更是新的开始。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秦勉】

赞(25)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衡反修专栏】北大肿瘤医院互联网诊疗诞生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