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即将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速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政策解读。吹风会上透露,“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推进“智慧医院”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与安全。

(来源: 中国网 庞睿 )

如何理解“三个转变”?

《意见》明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包括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三个转变”是公立医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目标、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现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是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我国公立医院已经进入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公立医院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发展、能力水平发展、服务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医院管理的基础精准到科室、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激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内生动力,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是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把医院资源配置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向人力资源发展,从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解决临床重大疑难问题入手,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不断推动医学技术进步,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在《意见》起草过程中,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安排。

首先,建立高质量的分级诊疗体系。包括重点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群的建设,通过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中的牵头和引领作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的体系,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连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继续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延续护理等服务模式,并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在线支付等惠民举措,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第三,建设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医院文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凝练医院核心价值观和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加强医患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双中心”建设情况如何?

《意见》指出,要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国家医学进步,带动全国医疗水平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已在河北、辽宁、山西、福建、安徽、云南等8省开展,促成了10个项目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区域的医疗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提升。比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30多项技术填补了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医疗空白。42个科室的三级、四级高难度手术的占比超过65%。北京阜外医院的云南医院,先心病的手术总量已连续两年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一。

二是初步改善了就医流向。监测数据显示,10个试点项目对留住当地甚至周边的患者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北京儿童医院的郑州医院开业之后,2020年河南全省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下降了63.1%,住院患者下降了51.3%。武汉同济医院的山西医院投入运营之后,2020年外转率同比下降79.3%。

三是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输出医院按照同质化的管理标准,大力向当地输出品牌、医院文化、医院标准、技术和人才,品牌的吸引力也得到积极释放。四是带动了医疗资源的投入五是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六是积极开展了很多创新性探索。

在“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将在原有8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分两步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2021年继续将12个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中西部省份纳入试点范围;到2022年底,要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覆盖到全部省份,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全国范围的规划布局。

如何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意见》要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介绍,国家医保局目前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30个城市开展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付费)国家试点,目前30个试点城市全部进入了模拟运行,部分开展了付费工作。2021年,所有试点城市将全部开展实际付费。

二是从2020年开始在全国71个城市启动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付费)试点,已全部完成了预分组工作,年内将启动实际付费。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部分省份也增选了省内城市开展试点,目前全国范围内的DRG、DIP的试点城市超过200个。

三是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机制。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监测评估相关工作,指导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服务。

四是探索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完善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医保政策,鼓励中医与对应的西医病种实现“同病同质同价”。此外,不断完善医保定点的协议管理,加快医保资金结算,优化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即将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在医疗卫生行业实施四项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

第一是要依托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公立医院,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建设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要由试点逐步转向面上推进,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2021年要将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方积极性高的省份纳入到建设范围中来,2022年力争覆盖到所有省份。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任务

第三是加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省域内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群众身边延伸,主要目的是努力缩小地市医疗水平与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

第四是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安置点等特殊类型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即将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