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十年,洞见未来 | 医疗信息化的过去、现在、未来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唯有明来路,方能知去处。小心求证,不负洞见。在此,谨将HIT专家网自2022年12月初推出的《十年,洞见未来》系列报道的主要观察发现以及读者品评反馈,汇聚于此,作为该系列报道的小结。

我们试图通过这组报道,一起凝望、回味医疗信息化过去十年的主要变迁,把握当下,拥抱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由于目力、笔力所限,这组报道仅选择了我们认为最为热门的几个领域,一定还不足以反映医疗信息化的全貌。

【内容摘要】

《十年,洞见未来》系列报道的逻辑主线是:近年来医院信息化的巨大变迁,都发端于2009年的新医改方案。在形成“四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征途上,医改进行到哪里,医疗信息化就建设到哪里。信息化,特别是驾驭信息化的观念和能力,成为支持新医改不断深入的“粮草”。当下,医改渐入深水区,对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协作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性、长期性的医改举措推进,正与数字化改革水乳交融(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医改,已演变为一场数字化改革》)。

正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首次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推动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评价体系从无到有,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行业实际的评级道路。对于正冲刺高级别的医院而言,电子病历评级早已脱离单纯的系统建设与功能建设层级,逐步回归“医疗业务内涵建设”的建设初心(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电子病历评级应将重心放在医疗业务内涵建设》)。

过去十年最强劲的“风口”,莫过于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从“童真年代”蹒跚起步,走过“资本驱动野蛮生长”“政策定音监管规范”“疫情推动公立医院快速入场”等阶段,行业正在逐步形成“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互联网医院终归还是医院”的共识。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不再强调互联网,而是将互联网视作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手段(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互联网医疗,终归还是医疗》)。

十余年前,“大数据”概念初兴。十年来,在相关政策与实际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医院的数据利用意识全面觉醒,医疗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丰富了数据应用产品及其场景。不过,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相应数据使用激励机制的缺乏,“数到用时方恨糙”的问题普遍存在,亟待破解。为了推动医疗大数据价值的进一步释放,一方面,需要围绕大数据应用激发更多好问题、真需求,重视数据人才队伍培育,让医疗大数据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推动数据治理与业务治理并驾齐驱,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数据质量(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顶天立地:医疗数据掘金必由之路》)。

告别医院外延式发展的“黄金十年”,公立医院在规模扩张的发展路上迎来急转,终于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内驱动力。在过好“紧日子”的思想准备下,2022年,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陡然升温,一场从重视传统“流程驱动”转为数据与流程“双轮驱动”的考试正在拉开帷幕,对于数据资源的重视与利用程度,成为医院运营管理能走多远、走多好的关键(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返璞归真》)。

相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如火如荼,公共卫生信息化始终是个稍显冷门的话题。从2003年“非典”开始追溯,我们尝试探讨公共卫生信息化长期找不到太多存在感的原因与结果,归纳总结出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的新任务,呼吁在需求驱动、体制变革、政策配套、技术应用等多方合力作用下,通过“信息通”切实强化“业务通”与“管理通”,依托数字化全面提升公共卫生能力(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公共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在路上》)。

回望过去十年,制约“三医联动”、“健康中国”建设的短板之一,当属居民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作为承载多卡融合、一卡(码)通用等重任的主要介质,居民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这两大证照走过了相似的发展道路,呈现从实体卡到电子卡(码)、从多地试点到“全民覆盖”的建设历程。目前,二者正在经历从“分头建设”到“协同融合”的关键节点,期待这一场“双向奔赴”尽早到来(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 居民健康卡与医保电子凭证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

【读者反馈】

“现在最不缺的是文字,缺的是判断和价值提炼。”这是一位读者对“十年,洞见未来”系列报道给出的评价。所谓“洞察判断力”,往小处说,就是一种归纳总结的能力,可简单表述为“能够依据某些现象捕捉发现其后规律或经验性特征的能力”。

《十年,洞见未来 | 医改,已演变为一场数字化改革》一文读者反馈
《十年,洞见未来 | 电子病历评级应将重心放在医疗业务内涵建设》一文读者反馈
《十年,洞见未来 | 互联网医疗,终归还是医疗》一文读者反馈

“行业分析要始于数据,更要跳出数据。”这是我们在电子病历高级别医院选题中的收获之一。基础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耗时耗力,但必不可少;带着问题去数据中寻找答案或证据,从数据中获得洞见,可能更为重要。

《十年,洞见未来 | 电子病历评级应将重心放在医疗业务内涵建设》一文读者反馈

公共卫生信息化是“冷门”话题,但我们坚持认为,哪怕能多让一位行业读者关注到公共卫生信息化的难点与痛点,就是我们写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公共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在路上》一文的读者反馈

编后】

面对历史纵深与HIT行业的广阔复杂,在组织团队完成这一组《十年,洞见未来》的稿件撰写时,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能力有限,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形容毫不为过。每篇稿件都历时良久、几易其稿,甚至被无情毙稿、推翻重来。HIT专家网作为定位专业原创医疗信息化严肃内容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必须勇于挑战自我。

感谢对这组报道给予关注的行业读者们:无论是您的肯定赞许,还是批评指正,都在帮助我们完成一场“二次共创”——既让我们收获关注与鼓舞,更让我们感到压力和责任。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许多行业专家,他们一直非常关心并且指导着HIT专家网团队的成长。任连仲主任专门打来电话:“这一系列报道文章,表明HIT专家网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是行业信息发布平台,而且在努力成为行业引领。”

我们深知自身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成文过程中还留有不少遗憾:由于时间、精力与能力有限,还有一批列在选题计划中的主题最终未能成型。我们希望今后能在更多行业专家指点与读者支持下,继续呈现更多有价值的行业洞察。

【系列文章】

十年,洞见未来 | 医改,已演变为一场数字化改革

十年,洞见未来 | 电子病历评级应将重心放在医疗业务内涵建设

十年,洞见未来 | 互联网医疗,终归还是医疗

十年,洞见未来 | 公共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在路上

十年,洞见未来 | 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返璞归真

十年,洞见未来 | 居民健康卡与医保电子凭证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

十年,洞见未来 | 顶天立地:医疗数据掘金必由之路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赞(7)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十年,洞见未来 | 医疗信息化的过去、现在、未来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