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在信创环境下落地AI,医院不得不早做打算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在推动信创进程中,医院如何拥抱AI新潮流?

2025年4月25日,北京信创工委会卫生健康行业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首场学术活动走进北京协和医院,聚焦医院信创环境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吸引了超过50名来自工作组成员单位的代表积极参与。

在信创环境下部署AI

北京协和医院目前对大模型应用做了积极探索。从场景上看,目前该院大模型应用涵盖医、研、管三个大类;从服务范围看,可分为平台级、科室级、医护级、患者级四个层级。其中,平台级的生成式AI应用包括MedAgent医学智能体、通用智能助手等;科室级的AI应用包括体检报告大模型解读、门诊智能分诊、检验项目智能解答等。此外,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医疗大模型团队联合推出“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为罕见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数据组人工智能专家李喆介绍,北京协和医院秉承“数据隐私化、算法国产化、算力国产化”原则,探索建设“生成式AI国产化平台”,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安全应用筑牢根基。在算法国产化方面,医院已部署市面主流国产基模类型,结合应用场景开展训练,并投入业务使用;在算力国产化方面,医院稳步推进算力资源架构的国产化演进,当前自建的算力资源主要用于推理与微调场景。

“北京协和医院将信创建设路径分为三步走:现状分析、蓝图设计、迁移规划。我们遵循这套方法论,从边缘系统逐步过渡到核心系统,稳步推进信创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系统组工程师李金介绍,以服务器操作系统为例,信息中心将CentOS停服作为突破口,梳理操作系统台账,分布实施国产化替代:新建项目要求必须使用国产操作系统,新HIS的医院互联网平台、HOS医院综合管理系统等均部署在统信操作系统上。数据显示,自2022年国产化整改至今,北京协和医院已替换及新建国产操作系统511台,约占服务器总数的30%。

李金工程师坦言,医院在信创改造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院内系统多且杂,改造迁移进度慢;厂商参与适配改造和迁移积极性不高;很多需要厂商配合的工作都需费用等。“这些问题需要医院、应用厂商、信创厂商三方一起发力、认真对待,才能逐步解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技术骨干刘伟佳介绍,通过构建一体化新架构,实现院内系统深度集成,医院于2024年9月28日发布基于国产医疗大模型WiNGPT的人医智助(Pai Assistant),为医护配备专属的医疗智慧助手;2025年2月,又快速接入DeepSeek,实现“双模型并进、多场景融合”。

“在应用建设与推广中,我们采取顶层设计、试点验证、全面推广的实施路径。”据刘伟佳介绍,在组织架构方面,北大人民医院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由院长牵头,多部门联合参与,制定医院AI发展战略和规划,确保技术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临床科室遴选“AI导师”,降低大规模培训成本,提高临床接受度。

北大人民医院的实践证明:医疗大模型的应用,可以缩短医生病历书写时间,预估平均可缩短3小时/人/天,增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粘性;病历内涵质控可覆盖90%以上常见错误,显著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和生产力。

从左至右: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数据组人工智能专家李喆、系统组工程师李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技术骨干刘伟佳

夯实医疗信创与AI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石

在技术支撑层面,多位学界、产业界专家带来了前沿的技术解读与解决方案分享。

“高价值的应用场景,是大模型能在行业落地的关键要素。未来大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多模态扩展将为医疗诊断带来新机遇,具身智能有望在医疗场景发挥潜力。”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执行主任刘龙庚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融合创新趋势,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内生安全与衍生安全等问题。

“当私域数据变成企业级AI应用真正的‘护城河’,医疗机构如何才能一站式解决Data+AI的数据处理问题?”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松认为,如今国产数据库领域的变化,和国产电动车的发展趋势是类似的,那就是要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低成本、高智能的产品,分布式数据库在支持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与医疗AI落地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建议,医疗机构的国产数据库替换“不要做平替,要追求跃迁式的升级”。

“基于数据通,实现业务通”。东方通技术咨询部总监曾鹏冰介绍了中间件作为集成与支撑平台在屏蔽各医疗系统技术细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信创领域,由于医疗信创的底层环境错综复杂,需要借助合理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弥合差异”;而在医疗AI领域,东方通推出的智能体平台TongAgent Platform不仅是大模型与智能体应用之间的桥梁,还支持融合企业工具、数据等,帮助医疗机构快速构建智能体,在精准度、思维链、业务流程等方面赋能医疗AI应用。

从左至右: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执行主任刘龙庚、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松、东方通技术咨询部总监曾鹏冰

集思广益 倾听行业呼声

在互动讨论环节,全体与会嘉宾围绕医疗AI落地场景、医院信息部门的机遇与挑战、医院信创实践情况与需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

朝阳区卫生健康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孔垂柳谈到,基层公卫服务对医疗AI有着迫切的场景需求:一是慢病管理,当前工作重点已从单纯的医疗用药研究转向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但家庭医生在制定饮食处方、运动处方时存在短板,希望借助AI帮助家庭医生完成“忠言逆耳”的患者管理工作,当好健康守门人;二是在属地医院的流调指导方面,由于将流调策略和医院HIS进行整合存在诸多困难,如能基于知识库打造通用模型,将有助于接诊医生做好属地流行病的流调工作。

“从医学领域广为流传的谚语‘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来看,除智慧医疗外,未来医疗AI还将在智慧服务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孙超认为,在照护健康的六大手段“促防诊控治康”中,目前已看到医疗AI在“诊”“治”方面的一些应用,在其他四个方面,医疗AI的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航天中心医院网络安全总监、信息处处长张洪鹏表示,关于“AI是基本能力还是工具”,如果AI被视为基本能力,其生成结果应具备无需人工审核且经得起检验的特性;若定位为工具,相关责任则应由使用者承担。目前医疗AI更倾向于工具属性,主要解决效率问题。在看待AI对效率的提升时,应秉持渐进式眼光,明确“医疗AI的引入是无感的”或“能比原来流程缩短多少”等衡量标准。此外,他强调“责任划分”在医疗AI应用中的重要性,建议让使用部门签订免责承诺书,以此确保医疗IT部门免责,降低应用风险。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信息中心工程师李响介绍了医院聚焦细节,利用AI提升工作效率的探索经验;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管理部资讯专员尹剑锐期待工作组在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选型方面为成员单位提供更多帮助。

现场讨论

这是北京信创工委会卫生健康行业工作组自4月8日正式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学术活动。未来,工作组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更多交流活动,帮助成员单位直面医疗信创进程中遭遇的共性难题,精准定位并攻克关键应用场景,推动医疗信创稳步前行。(本文根据活动嘉宾发言内容进行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在信创环境下落地AI,医院不得不早做打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