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困境与突围:我在二甲医院信息科的这些年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石一三

在二甲医院信息科扎根十余年,我亲历了医疗信息化从“辅助工具”到“核心引擎”的转变。

早些年,旧的医院系统虽功能不算前沿,但胜在稳定可靠:每月财务科只需要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收入汇总、成本汇集、绩效上报,临床开单、药房发药、医技检验、体检流程都很顺畅,行政部门、医生护士要的数据,信息科2个小时内就能导出。那时信息科不用天天“救火”,科室间协作默契,我这个科长更像技术保障员,日子虽忙却踏实。

那个时候的信息科,能自行设计报表、设置系统参数,还能通过修改后台管理界面属性对一些简单的业务流程进行配置;部分医院还拥有源代码,可以自己开发。总之一句话:出了小问题,信息科修修改改,都能即时处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局面被打破了呢?

新系统上线问题来了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两年前,医院换了新系统,全院都盼着“鸟枪换炮”。系统上线前,我们信息科拍着胸脯保证:“新系统能支持更复杂的需求,是全新的架构、更先进的中台化设计,以后需求、报表、统计、接口全搞定!”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新HIS系统上线后,原本顺理成章的事全乱了套:

先看硬件架构,从传统架构变成了互联网架构,服务器由原来的3台核心变成了108台核心,稍有问题就宕机停摆。光安装服务器就用了2个多月,信息科都无法知道哪些服务器上有哪些服务,公司实施更是直言:“你们运维不了的,我们也不行,得请高级研发才行。”

再看软件架构,以前是两层架构,有些软件的客户端甚至都能跟踪服务,哪个步骤使用哪个表都可以看出来,方便信息科现场排错。现在变成了“黑盒子”,一个服务调用要经历N个流转,根本无从跟进,系统每更新一次就冒出一批新的bug,得不断回退版本,过三四个月才能再升级。

第三是数据难题。财务数据汇总拖到每月十几号还不一定能出来,每次都要追着HIS工程师改数据、调报表。门诊收费经常性卡顿,导致患者排队投诉,住院部医嘱录入时的数据丢失情况也时有发生。临床科室找过来吐槽操作繁琐,行政部门催着要的统计数据迟迟交不上,信息科成了全院的出气筒。

第四是需求难题。临床提的药品溯源统计、门诊流量分析等需求,厂商要么说“实现不了”,要么拖到半年后给个半成品。分管院长拿着2022年的需求清单问进度时,我只能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以前是“系统服务人”,现在成了“人伺候系统”。

加上近两年医院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使得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寄予厚望,期望通过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临床科室则迫切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上线后的现实却如此“残酷”。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不是我们一家医院的问题。在供应商眼中,二甲医院的业务量和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属于小客户,因此在资源分配和技术支持方面,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需求成难题,困境难突围

静下心来反思,二甲医院信息科的核心矛盾卡在3点上。

一是需求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院领导想借信息化提升医院竞争力,今天要加“临床路径智能提醒”,明天要做“医保政策实时校验”,后天要DRG、DIP。这些需求本身没问题,但对接部分软件供应商时,要么被直接回复“实现不了”,要么信息科已提交三四个月,但这些需求都提交不到总公司,毫无进展。

二是技术壁垒话语权缺失难题。新系统犹如一个神秘的黑箱,内部技术架构复杂,充满了各种技术壁垒。一旦出现问题,信息科工作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眼巴巴地等待厂商工程师前来解决。我们甚至连查看后台日志这样基本的操作权限都没有,这让我们在故障排查和系统优化时,处处受限,根本无法自主掌控系统的运行。这种话语权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让我们在面对医院其他部门的质疑时,显得格外无力。

科室埋怨领导施压双重压力财务科嫌报表慢,临床科嫌系统卡,院长觉得“花了钱就该好用”,信息科成了“矛盾中转站”。有次医院中层会议上,收费处主任直怼:“你们信息科到底能不能搞定?”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我们每一位信息科成员的心。我们并非不想把工作做好,而是在重重困难面前,常常感到有心无力。

几点突围建议

二甲医院信息科这种“上有压力、下无支撑”的日子,相信不少同行都感同身受。但是否无法解决?笔者尝试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慎重选型,保障权益。在选择信息系统时,不能被厂商的品牌和宣传所迷惑,一定要深入了解同级医院的实际使用体验,多方面收集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要将响应速度、二次开发权限等关键条款明确写入合同,确保我们的权益得到保障。毕竟,对于二甲医院来说,每一次系统升级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承受不起试错的代价。

其次重新梳理供应商的合作规则。在合同里明确需求响应时限(比如紧急问题24小时内到场,一般需求15个工作日内反馈方案,紧急需求7个工作日给方案),把服务质量和付款进度挂钩,不能再让供应商说了算。医院与供应商本就是利益共同体,只有把权责划清楚,系统才能真正服务于医疗。

第三是重视团队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医院信息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对专业人才的高度依赖。系统运维绝非简单的修电脑、换鼠标、换打印机,各种信息化项目直接关乎医院的正常运转。因此,医院应该重视信息科的人才队伍建设,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并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让我们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该是其他部门的工作,应该划清责任范围,比如买电视、修电视、换墨盒、加碳粉等,避免我们在日常维护和应急响应中疲于奔命,充分释放信息科团队的潜能。

第四说一千道一万,信息科还是得强自身。信息科自身要强内功。我们每月组织一次内部培训,要么学新的规则标准,要么跟其他二甲医院交流运维经验;遇到复杂问题,主动对接相应同行,借鉴他们的解决方案,毕竟同行的经验比供应商的承诺更实在。

最后,也想跟领导提个建议:提出需求时,不妨先让信息科和供应商做个可行性评估,比如哪些功能能快速落地,哪些需要分阶段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慢功夫,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反而容易导致系统不稳、问题频发。

十多年的医信路,让我从当年的“轻松运维”走到了如今的“艰难突围”,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医院、信息科、供应商三方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走出当前困境,也期盼更多同行能一起交流经验,让二甲医院的信息化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简介】

石一三(笔名),专注医疗信息化领域二十载,累计发表10余篇专业论文,主导研发并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对低代码平台技术研究与实践颇有心得,当前主要深耕大数据、软件研发、人工智能领域,专注于临床业务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场景化落地研究,致力通过技术解决医疗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困境与突围:我在二甲医院信息科的这些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