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HIMSS14精彩回放】走进智能医院之智能急诊科

编者按:备受全球HIT业界瞩目的HIMSS14盛会已于2月底完美收官。Caradigm公司的李明经理也参加了此次盛会。在此次参访过程中,曾经身为一名医生的他,更多的是关注智慧家庭与智能医院的展示。

【HIMSS14精彩回放】

走进智能医院之智能急诊科

                                                                                        ——2014美国HIMSS巡礼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  明

HIMSS14展会上的智能医院(Intelligent Hospital)展区

HIMSS14展会上的智能医院(Intelligent Hospital)展区

2014年度美国HIMSS大会于2月23日在奥兰多举行,今年,有近3万多参会者。按照惯例,全球知名以及美国本土HIT千家厂商悉数参展。由多家厂商共同构建的智能医院体验展区,引起了参会者的格外关注。

智能医院(Intelligent Hospital)以实际工作场景流程进行展示,分设手术室、ICU、急诊室、供应室、药房、心脏套间六个独立体验区,这极大地增强了参观体验。整个智能医院体验区,汇聚了70多个厂家提供的百余种解决方案。

参观者扫描胸片二维码进入展区后,展厅人员发放一个智能卡,参观者用智能卡进行注册,选择要参观的具体展区以及时间段。每个体验区每轮次进行20分钟展示,每轮限制人数15人。每位参观者配有一个耳麦,耳麦里是对该体验区的场景介绍。体验区内有2名扮演医务人员的演示员,按照医院科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和流程进行演示。

智能医院体验区内有2名扮演医务人员的演示员,按照医院场景和流程进行演示

智能医院体验区内有2名扮演医务人员的演示员,按照医院场景和流程进行演示

智能急诊室:实现患者、医务人员、设备精细化管理

智能急诊室集成了20多家厂商的40多种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实时定位(RTLS)、移动应用、集成、决策支持系统等解决方案,也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内的临床系统以及物资供应等支持系统。

首先,以患者就诊流程为主线展示院前救护系统。在救护车上除了配备必要的急救与监护设备外,其急救导航信息系统(Navigation System),主要是针对交通事故开发的临床信息系统。系统中的交通事故模型,可以指导随车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观察,特别是那些不易观察的闭合性损伤患者的监测,体现了临床决策系统在急救系统中应用。病人的所有生命体征监护数据和相关信息,都可以传输到院内的急诊信息系统,并显示在急诊科的大屏幕上。根据实际场景模拟,若患者合并脓毒血症(Sepsis),将提前警示急诊科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单独隔离,防止感染。

患者进入急诊科后,护士通过扫描患者的随身证件(如:社会保险卡、驾证等),快速打印条码建立腕带,并完成登记注册。这样做,可以在急诊环境下,简化流程,减少繁琐的登记注册时间。同时,护士进行病情筛查并分级(Triage),对分级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预警,提示需要处理。此外,所有的监护设备和移动设备采集的数据,都能自动集成在电子病历上,进行统一的视图展示。

在诊疗过程中,所有患者信息数据可以在平板和床旁的大屏进行展示。床旁采集的临床数据,可以自动形成表单,并结合患者症状以及检验、检查结果,进行危重风险评分;对高危患者进行识别,以提醒医务人员根据病情演变,及时进行临床干预。

从医生流程视角来看,当医生用门禁刷卡进入急诊诊区开始,实时定位系统(RTLS)就开始记录医务人员进入诊疗工作区域的诊疗过程的所有路径和时间。首要的一点,是监测医生洗手,墙边的自动感应洗手设备,通过医务人员胸前标签进行监测洗手行为。医务人员双手伸入设备,流出免洗消毒洗手液。通过此举,促使医务人员提升洗手的依从性,能有效地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风险。该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形成洗手依从性报告。根据Greater Baltimore Medical Central的MICU部门的报告,自实施系统以来,医务人员24小时内的洗手依从性提高了82%。

通过医务人员胸前标签进行监测洗手行为

通过医务人员胸前标签进行监测洗手行为

系统对于区域内所有人员和设备,实现矩阵式(Matrix)的时间监测(矩阵式指医患之间、医护之间、人与设备之间的接触时间记录),这就意味着对在诊疗空间内所有的人和设备,进行可视化、可追溯的全程记录。通过这个系统,能有效的记录医患接触时间、患者等候时间、设备使用时间等数据。此外,系统通过大屏幕,实时展现在区域内医疗设备分布情况,并进行准确地定位,其最小分辨率可达18英寸约45厘米。对于急诊区域移动设备多、管理难度大问题,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在此过程中,还能实时监测到设备的使用状态,一方面可以了解可获得资源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对设备进行运维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进而实现对人和设备的绩效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医疗支持方面,急诊科采集的患者标本、使用药品和耗材等,都是通过物流气泵进行传输,也同样实现了全程可追溯性的监测。无线钟表通过网络实现时间同步,保证了医疗事件的精准记录。

硬件支持上,在输液泵,移动查房车的移动电源管理系统采用“云存储”管理,使移动电源实现了有效的资源管理和配置。HP推出了“All in One”概念平板,旨在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

整体感受:认清差距根源,“智慧”之路任重道远

xiongpai

演示者胸上戴着各类射频的标签一共有5个,以适应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智能急诊科体验区,利用众多厂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条件下能最大程度做到集成与整合实属不易。让参观者能相对完整的感受现代急诊科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这种基于流程的展示,增强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对众多的临床医生、护士的观众来说,尤其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悉,展区所呈现的每项解决方案,都有实际的客户应用,但是,要做到全部方案真正整合在实际场景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笔者注意到,演示者胸上戴着各类射频的标签一共有5个,以适应在不同场景的应用,这足以说明集成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从每项产品和方案的技术而言,并没有让国内技术人员觉得高不可及,不少国内厂商也有类似的产品和方案。正如业内专家评论所说的,差异之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折射出中外医学本身和管理模式的差异。比如,在院前急救的系统,国内鲜有深入的研究,只是简单的生命体征监测而缺乏深入的CIS(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本身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某种差异。在矩阵式时间监测上,可能国内医疗管理还没有此项需求。

此外,也有医生提出一个令人思考的话题,医务人员虽然都是在工作区域下进行日常诊疗工作,但无时无刻都处于被监测状态,某种程度上,是否涉嫌侵犯到了隐私?也有医生坦言,表示在被监测的环境下工作很不自在。

最后从中国实用性角度看,很多系统在中国是否超前?实际的需求真的是否很迫切?实施产品的成本效益比是否合理?这些挑战,恐怕是很多国外HIT巨头产品、方案难以涉足中国市场的缘故之一吧!

 

【相关报道】

HIMSS14参访心得交流会:寻找中美HIT差异与差距

HIMSS14参访心得交流会精彩视频回顾

HIMSS14专题报道——“发现HIT潮流之旅”

寻找中美HIT差异与差距:HIMSS14参访心得交流会将于3月23日在京举行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HIMSS14精彩回放】走进智能医院之智能急诊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