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沈媛巧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医疗也追逐互联网+潮流被加进互联网中。与大环境遥相呼应,医院信息化建设背景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数据孤岛、服务割裂、流程再造……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更大挑战。新模式、新技术、新业务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月21日,在HIT专家网主办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新常态研讨会”上,301医院信息情报所副所长邱明辉发表《医院信息系统研发新常态》演讲,分析了30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自己基于多年一线实践基础上的思考。
医院信息系统的架构:松耦合模式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开发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呼声很高,整个行业软件系统的大势,一触即发。
与IT创新的节奏同步,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模式,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变化,也在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初,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起步阶段,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是单机版,仅在单一的部门使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互不连通,如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超声检查管理系统、手术管理系统等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在1997年河北承德CMIA会议 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普及,医院对信息化需求也不断变化,诸多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军字一号”和“众邦智慧”系统等。当时,为了追求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HIS)主要是基于数据库方式的集中处理紧耦合模式,这种一体化的HIS被称为基础HIS系统,并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应用。
随着基础HIS在医院管理和医疗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新的系统和设备不断进入医院,医院信息化建设正朝着不同厂家的系统之间,同一厂商、不同系统环境之间,基础HIS与医疗设备、导医设备之间采用接口方式交换数据的松耦合协同工作模式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异构系统协同工作的松耦合模式。比如现在解放军总医院的门诊收费系统,不仅连接军队的票控盘,而且要连接医保服务器和智能化终端评价器;门诊药房发药系统和患者取药自助报到机、摆药机和药品传送带系统等协同工作;医生工作站和叫号导医叫号设备、PACS等连接协同工作等等。
当前,异构系统协作的松耦合模式,已经成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新常态。随着,“互联网+”战略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流程和模式的深刻影响,更多的系统和设备将与HIS系统相连,并且协同工作。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建设模式。
301医院近期在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当中的新探索
在新常态下,作为“军字一号”系统研发的总部基地,301医院做了哪些探索?
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方法可分为以下7种:中间表、文件方式、自定义消息的UDP或TCP方式、Web服务方式、HL7引擎、DICOM引擎和集成平台。301医院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使用某种或多种交换手段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信息交换,达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首先是301医院模式的“银医一卡通”系统。系统支持患者在银行站点和医院内部自助机上进行自助挂号和交费。银行系统和HIS系统之间主要通过自定义消息的TCP通讯服务的方式交换数据,基础HIS系统把“号表”数据传送给银行系统,银行系统再把患者挂号信息通过TCP方式和医院挂号系统交互操作。医院内部的自助挂号机和基础HIS系统之间是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其次,门诊药房智能化信息系统。301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化系统有四个异构系统与基础HIS系统协同工作:一是自助报到机终端,二是自动摆药系统,三是药品传送带系统,四是导医叫号系统。这四个系统来自不同厂商,都要和基础HIS系统进行协同工作。其中,报到机、传送带和基础HIS之间都通过Web交互,导医系统和基础HIS系统采取自定义消息的UDP方式交互。虽然由于UDP方式可能出现丢失数据包现象,但工作效率高、易于开发,用于导医叫号不会出现医疗差错,能保证高效应用效果。
第三,门诊抽血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中有自助报到系统、自动摆管机系统和导医叫号系统,三个系统均采取Web服务方式与基础HIS系统交换数据,并与基础HIS系统融为一体、协同工作。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异构系统协同工作,已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新常态。
异构系统协同工作,该遵循什么设计原则?
要让异构系统协同工作,建议医院信息化建设部门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始终坚持HIT工程师全程参与。目前,国内很多医院仍然存在信息系统项目由医院的使用科室或使用用户甚至是职能部门直接购买的现象,很多项目或产品只是在确定后才要求信息科参与,往往带来很多遗憾。比如一些医院临床科室早期自己引进的专科信息系统,互不相联,都是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在运行。后来要与基础HIS连接的时候发现连接不上,给医院运营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无论是用户还是管理部门,凡是涉及到信息化相关的项目都不可以任性,要成立项目团队,并且HIT工程师要全程参与其中。
第二,坚持以我为主。要成功引进信息系统,医院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医院的需求,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营效果。因此,医院需要制定引进系统技术规范,让引进的信息系统符合“我”的规范。同时,医院引进信息系统时,必须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掌控,防止被引进系统厂商牵着脖子走。
第三,确保医院内部系统安全。比如,医院外部系统不能直接访问医院基础HIS系统,否则可能导致HIS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外部系统访问基础HIS系统的效率也有待商榷,低效率的访问也会对基础HIS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外部系统连接基础HIS系统,医院内部系统除采用接口方式外,还需要增加防火墙、网闸等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确保医疗安全。医疗是个神圣的行业,“仁心、济世”永远是医疗的标签,这就要求医院信息系统要更加精确、安全。患者到医院就医,无论是标本采集、取药,还是出检查化验结果、打印影像检查胶片等各个环节都不能张冠李戴,防止由于信息系统导致医疗差错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第五,因地制宜设计接口方式。不同医院、不同信息化项目,其接口方式都有所不同,医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接口方案或者使用集成平台。比如在301医院,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与分诊导医系统之间协同工作模式。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就采取高效率、单向的UDP方式与导医系统进行通讯,即使数据丢失也可以重新叫号。此外,在301门诊医生工作站和北京市医保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工作中,按照北京市医保要求,医院需要在医生工作站系统中使用医保公司统一提供的接口函数,从北京市医保服务器中读取医保患者从其他医院开药的信息,并下载到医生工作站。301医院进行灵活处理,数据下载不放在医生工作站系统中,而放在医院端前置服务器上做接口软件。医生工作站通过内部自定义的TCP消息驱动医院端前置服务下载数据,医院端前置服务器专门负责从北京市医保服务器中读取患者其他医院门诊开药数据存入数据库中供医生工作站访问,从而更好地保证医院内部系统安全稳定。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使用商业的集成平台未必效率最高,也不是购买了集成平台,医院内部的HIS系统也不需要改造就能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相反,医院内部HIS系统也要按照集成平台的要求进行改造才能与其他异构系统交换数据,有时改造工作量还会比较大。
第六,集中储存诊疗数据。无论是住院病历、医嘱数据、检查/化验报告,还是PACS数据和其他系统产生的电子诊疗数据都要坚持集中统一储存的原则。此外,如果诊疗数据采取某个公司专用格式或处理方式来进行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将来这些数据有可能读不出来。因此,还要确保当前通用的技术手段能处理这些数据,形成完整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