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互联网+健康中国:战略机遇下隐含深层次难题待解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谭啸

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

“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主论坛现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需求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民生需求。”11月7日,在健康报社主办的“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开幕致辞中,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的目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前瞻性地谋划未来。借助‘互联网+’的翅膀,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就医体验、更好的医患互动关系、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

“互联网+”、“健康中国”这两大热词的叠加,使得本届大会主论坛的讨论,充满了前瞻和战略解读意味。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

互联网+健康中国:双重机遇下的重重挑战

毫无疑问,中国迎来了重大的互联网发展红利期,而这也给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带来日益创新和强大的信息支撑环境。“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网络规模、用户规模都是世界第一,业务应用也逐渐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的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示、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致辞中如此表示。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

从左到右依次为: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

不过,要将这种信息基础设施红利转化为医疗行业的推动力量,目前仍存在诸多难点问题。闻库认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个学科和行业的有机结合,当前,不同医疗机构、厂商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彼此相对独立,缺少合作,数据缺乏有效共享和深度整合,亟需通过产业协同和模式创新,将各服务环节打通进行链接,通过数据共享和跨领域合作创造新的应用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当前,以医院为中心的健康救治模式正在向以老百姓为中心的健康模式转变。”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也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指明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仍需面对的难题:“如何实现医疗信息资源有序地共享和开放?如何对远程医疗进行明晰的权责界定,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如何处理好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应用与安全利用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保护患者的个人
隐私?”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在演讲中谈道:“我下载了协和医院的APP,发现只有挂号功能,其他功能都在开发中,我作为患者自然是希望缴费、查血化验单等都可以在APP上实现,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离‘互联网+’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目前互联网医疗业务主要包括医疗咨询、医疗资源信息咨询、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就医导诊、在线病历信息和检查结果查询、在线医学教育等。”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认为,“这些业务还停留在边缘服务水平,缺乏创新技术融合,需要在人联、物联、财联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

这些问题仅靠技术的发展、模式的创新难以解决,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来予以推进。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提到,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远期目标是: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上下联动、医保医药医疗协同管理、居民健康服务的人口健康服务信息系统;近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重要部署。侯岩着重提到了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把医疗行业作为政府适度开放的先行领域,要在2018年实现政府医疗健康数据适度开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办副主任林辉谈道,当前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无外乎两大类:一是“互联网+医生”,没有医院的支撑,主要围绕咨询和挂号等外围服务,解决不了医疗的核心诊疗;二是“互联网+单一医院”,这种模式没有解决医疗的难点问题,大众就医依然无序,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没有提升,医院间资源没有共享,分级诊疗难以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邵逸夫医院提出了“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的创新型模式。林辉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自由联盟的方式整合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资源,建设区域协同的智慧医疗平台,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疗资源下沉,促进省内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为大众提供更优质、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分级诊疗:警惕虚拟世界的医疗资源滥用

分级诊疗,无疑是当下一个热点话题。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国务院领导对分级诊疗寄予厚望,甚至有人提出,医改成功之时,就是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之日。”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如是说。

焦雅辉重点对“分级诊疗+互联网”进行了政策解读,她谈道:“目前要在两条线推进分级诊疗,一是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以强基层为重点,服务体系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保障政策方面,建立相关的医疗政策、保障制度等,信息化就是此部分内容之一。”

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

从左到右依次为: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

焦雅辉表示,互联网技术在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实现基层首诊,常见病、多发病、稳定病的慢性病患者,都可以在基层完成首诊,再加上可穿戴移动的设备;二是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一方面是二级以上医院的资源向基层开放,另一方面是借助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包括第三方独立的检查检验机构、远程医疗等,实现区域的医疗资源共享;三是医院内部改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优化内部流程,提高效率,缓解优质资源的压力;四是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上下转诊、急慢分治和分级联动,信息平台贯穿始终;五是开发针对医生的应用,美国很多APP是服务于医方的,但在中国更多地服务于患者,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APP、知识库等帮助医生。

焦雅辉尤其提到了目前需要提高警惕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就是因为无序就医严重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引发了很多问题。那么同理,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同样也会出现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也会出现拥堵,比如远程医疗,基层医疗机构都愿意跟协和、三零一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并没有实现分层级的管理。”

在列举各地先进的实践做法时,侯岩提到:“江苏省镇江市,能在医联体内实现基于平台的双向转诊,以医师资源共享与诊疗结果互认为前提,以契约式分级转诊为核心,打造健康医疗服务闭环。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远程医疗把优质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远程医疗的运行机制上,郑州大学一附院做了很好的探索,整合了很多资源。”王辰院士谈道,“远程医疗是带动基层医院最有效的方式,县级医院是最大的受益者,病理、影像和皮肤科尤其适合于远程会诊,各学科都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疗健康:亟待加强规范和监管

王辰院士强调:“‘互联网+’如雨后春笋,如何进行规范和监管是很关键的。” 他表示,我们首先要厘清概念,再分类推进。“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和网上诊疗之间是有一条红线的,有严格的界限区分,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公众的健康。”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如是说。

“移动健康是Mobile Health,它是一种健康服务,比较泛化的,不强调专业性,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涵义,没有严格的执业规范;而远程医疗是Tele-Medicine,也被称为远程会诊,这是一种医疗行为,有严格的专业内容和法律涵义,并具有特定的执业规范。医疗与健康服务不同,要分类推进。”王辰院士说。

“当前,利用互联网搜索健康医疗的信息占到绝大多数,公众有巨大的信息需求,但是目前网上提供的信息服务还远远不够,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也有问题,医疗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仅误导公众、也误导医务人员。”毛群安表示,网上传播的很多医疗保健信息找不到出处,属于“三无”产品。

今年8月,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的通知》。“我们提供一些原则和技术路径,并对其进行监管和监测。从以往的事前审批改成备案,加强事中事后的信息监管,从管理迈向治理。希望能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的规范和监管工作。”

在远程医疗方面,王辰院士强调:“远程医疗一定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只有规范与培训先行,才能正确使用远程医疗系统,提升临床诊治能力。比如:对临床检查检验技师进行同质化培训,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就是在推进这一系列规则的贯彻落实。”医疗服务不是服务业,有行业规范和标准,要遵守国家卫计委的法律法规。

精准医学:不能照搬美国

“人类基因组学引发医学革命,‘精准’是医学发展的‘初心’,精准医学的本质是个体化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精准医学不等同于基因测序,也不等同于昂贵医学,它与适宜技术并不矛盾。” 针对时下大热的精准医学话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分享了他的思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办副主任林辉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办副主任林辉

如何实现精准医学?曹雪涛院士认为,我们要保持清醒,绝不能照搬美国的精准医学。“因为美国是一种高投入的模式,美国的人均卫生支出费用是全球最高的,但它的平均寿命并不高,排在世界二十几位,投入与产出并不理想。我国的体量太大,无法走高投入的路径。”

曹雪涛院士认为,我国建设精准医学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首先,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大数据优势”;其次,我国人口众多,疾病谱复杂,病例数量多,具有“大样本优势”;最后,科技计划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统筹各类资源,实现重大目标下的“大协同优势”。

曹雪涛院士谈道:“中国版精准医学的目标是:服务医改大局,做好科技支撑。我们强调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开放共享、依法管理和保护隐私。”曹雪涛院士还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自主创新;二是突出优势特色,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沉淀;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到适合医学特点的新型举国体制,做好顶层设计。

精准医学不仅限于精准医疗,还要扩展至疾病预防等大卫生、大健康领域,我国临床医疗资源丰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流行病学研究,制定科学循证、靶点明确、疗效显著的“中国处方”,改变重治轻防,一定可以显著提高健康管理的精准度,助力医改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

在即将步入“十三五”新阶段的敏感时点,“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主论坛,无疑给全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考、理智的思辨,让大家在兴奋于迎来“健康中国”巨大战略机遇期的同时,又清醒地看到,还有诸多深层次难题待解,需要政策立法、行业主管等多部门联动,各方有识之士勠力同心,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沈媛巧)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互联网+健康中国:战略机遇下隐含深层次难题待解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