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黄昊专栏】数据说话:移动医疗为什么值得鼓与呼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重庆大坪医院信息科   黄昊

移动医疗从2014年高举免费的大旗杀入医疗行业,最初信心满满要颠覆医疗,经过2年时间,逐渐出现了些许疲态。加之资本市场的追捧也不似最初火热,有些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味道了。

目前,面向患者移动医疗项目更多的集中在一些轻量级应用上:诸如挂号、缴费、预约、报告获取、就诊提醒等。然而,当我们把目光延

重庆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信息科副主任 黄昊

重庆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信息科副主任 黄昊

伸到医院信息化最初的上世纪90年代前后,就会发现,事物发展的时钟依然是有规律性地运转。医院信息化起步就是从收费、挂号这些财务应用开始的。医学非常复杂,以致我们现代医学尚无法诠释其奥秘,更多时候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那么移动互联网医疗从收费、挂号数字和资金管理入手切入,自然容易得多。

重庆大坪医院自2014年开始接触移动医疗服务商,借助其免费的实施,为患者提供服务。经过2年多的业务积累和模式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希望通过运营数据的分享,走进移动医疗的真实世界,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为移动医疗鼓与呼。

移动医疗可以大幅降低医院窗口挂号收费的投入

重庆大坪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医院规模在重庆市也处于第一集团的领先位置,年门诊量220万人次,而门诊面积仅2万平方米,门诊是人满为患。为解决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的突出矛盾,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最初的多开窗口,挂号收费同一窗口,到引入银医自助设备等,然后发现,门诊面积不够大是个根本性矛盾,开窗口需要房间,需要招聘人员,银医自助设备需要场地。于是我们实施了移动医疗,通过它解决了我们的一些痛点。

1.缓解了拥堵

患者用自己手机挂号缴费,既方便了自己,又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2016年春节后2.14-2.16三天,我院每个窗口的平均挂号人次在150左右,三天使用手机挂号平均每天在650人次左右。从数据上看,移动医疗让医院相当于至少“增加了”6个挂号窗口去应对节后的就诊高峰,而医院并不为此增加任何成本。

移动医疗数据分析

移动医疗数据分析

2.沟通、告知更顺畅

提前的预约告知,能让患者有序就诊,减少门诊的拥堵,减少了医院为保障就诊秩序所需投入的安保力量和管理压力。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就诊时间、等候时间、检查检验报告、用药信息。比如,笔者因为家里老人需要长期看病,检查检验用药信息就都能手机查阅了,既方便了自己,也能及时咨询医生。

3.提升医院运营能力

传统上,一个挂号收费窗口为完成相应工作,需要配备收费人员、添置2台打印机(用于挂号和收费不同的功能)、1台电脑、1台POS机,添置办公桌椅,完成信息网络开通,完善相应安保设施。成本在1万元以上,尚不包括房屋改造等基建开支。6个收费窗口成本在6万元以上,6个收费窗口占地面积在6米2 ,而采用移动挂号模式,一切都不需要额外开支,有利于落实医院精细化运营思路。

目前我院的移动医疗使用尚处于推广初期,随着患者接受度的提升,计划将来能够取消现有40个收费挂号窗口的一半规模,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医院节约数百万元的成本支出。因此,移动医疗虽然目前还很初级,但是的确能给医院带来巨大收益。

 

人工挂号收费窗口成本 移动医疗成本
成本支出 费用估算 成本支出
打印机 3200 0
计算机 3500
POS机 500
办公设施 2000
安保设施 2000
网络开通 500
人员工资 4000
维护成本 500
合计 16200 0

 与移动医疗服务商合作的几点体会

通过与各类移动医疗服务商合作,笔者有很多切实体会。发挥移动医疗的作用,不能只靠互联网医疗服务商,还需要医院自身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梳理,甚至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资金安全。

1.以免费模式切入,造成了移动医疗项目价值严重低估,并不利于其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移动医疗项目最多算1.0版本,在易用性、流程完整性、方便性上尚存在着很多不足,而互联网公司用免费模式进行推广,更多是依靠占据大量医院市场去实现对投资人的承诺,对业务的理解深度远远不够。但是做深、做精,确实又需要投入,免费模式下公司动力不足,后继乏力,这会极大挫伤使用者的积极性。

2.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并有切实的解决方案。

移动医疗撕开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封闭生态,无论是使用者还是使用环境都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因此必须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资金安全上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而且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提升安全处理能力。移动医疗也促使医院内部进行变革和提升。

3.移动医疗更应该提供好的服务。

移动医疗在江浙沪北上广的欣欣向荣,与我广大西部地区的寂寂无声形成鲜明对比。以我院为例,我们接入了几家移动互联网提供商。但是,落地和后续程序修改,流程改进都遇到一系列问题。移动医疗公司出于成本考虑,不会长期放研发工程师配合医院进行改造。而随着应用深入,需求又不断提出,时间成本开销较大。也许发展本地甚至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进行维护保障和开发,更能体现好的服务。

4.平台建设让工作更轻松。

从一开始实施移动医疗项目,我院就规划为以对外信息交换平台为核心,对接了6家移动医疗服务商。现在经过2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然说采用平台模式,会存在项目协调上的诸多问题,但是以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设计得以实现。信息科也有了很好的工具能够及时掌控移动医疗的相关开展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和修正。才能确保该项目不断的发挥作用,成为我们门诊医疗服务的信息保障。

作为一项新业务,从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以上,只是我们医院做的一些努力和尝试的简单小结,希望能和移动医疗从业者、医疗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责任编辑: 封诚)

【作者简介】

黄昊,重庆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信息科副主任,1973年出生,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weixinhao硕士。现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及技术研究工作,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医学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

作者微信号:sword_one_2011

赞(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黄昊专栏】数据说话:移动医疗为什么值得鼓与呼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