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回顾展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迅速行动(下)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吴恒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恒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恒

回顾篇之后,本文将从5个方面来展望2017年:互联网医疗如何取得信任、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医保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医疗“小程序”带来新气象、“语音识别”的临床应用。

互联网医疗如何取得信任?

对于我的互联网医疗体验,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主任如此评价:“一次非典型的互联网医疗体验。吴恒君的互联网医疗体验由于精心策划和互联网传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传播学上来讲应该非常成功,但我仍定义为非典型的互联网医疗体验。一是从线下开始,在线下已经建立信任;二是线上进行咨询和预约;三是线下全面的检查、诊断与治疗,属于Offline+Online+Offline。真正的互联网医疗应该是从线上开始,简单的疾病在线上就可以完成,复杂的疾病转移到线下完成,然后线上随访和管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信任是一切行为的前提,互联网医疗如何在非熟人环境中取得信任并且能够高效和高质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医疗如何取得大众的信任,我对此也进行了思考。

既然中国是个熟人社会,大众的这种思考模式短期改变不了,不如利用“熟人模式”进行拓展。就拿我这次互联网医疗来讲,眼视光医院就很好地利用了“熟人模式”,先是建立个人主页,利用微信的朋友圈进行近视激光手术的讨论,然后利用自媒体全程直播就诊和手术的过程,在“熟人”间进行推广和宣传。在我进行手术的当天就有不少“熟人”通过微信咨询,并预约就诊。参与直播的卓健科技随后更是组团去眼视光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和激光手术的咨询。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人群还是以本地为主,利用“熟人模式”拓展服务的确有效。

最终建立互联网医疗的信用评价机制是取得大众信任的解决之道。淘宝对于大众的贡献,有一种说法是建立了互联网信用评价机制。互联网医疗要想在陌生人环境下获得信任,信用评价机制不可或缺。我认为互联网医疗的评价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公开(开展互联网医疗的资质、医院医生的执业信息等),患者就医体验,医疗质量评价,患者信用评价等。这样的评价机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组织各方积极参与才能开展,而且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

不过现阶段还是有些能做的事情,比如专业医疗信息搜索引擎,公众不信任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医疗搜索引擎。去年的CHIMA大会上,成都军区昆明总院徐正雄主任介绍了他的一个小创新——212hao医疗搜索引擎。针对医疗信息的搜素结果良莠不齐的现状,徐主任带领团队开发了这样一个专业的医疗搜索引擎,信息来源是三甲医院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网站(比如好大夫、春雨医生等)以及各级卫计委官网。212hao医疗搜索引擎现阶段主要提供三甲医院的医学信息(重点专科、医疗特色),药品说明书,诊疗指南等内容,为公众寻医问药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据徐主任介绍,下一步将逐步形成基于搜索引擎的医疗信息分析评价体系,为大众网上就医提供一个有“有温度”的工具。

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

2016年,我有幸参与了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有关信息化建设的两大项目——针对二三级医院的数字化医院评审、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云计算”项目,很深的感受就是信息人才的分布不均和两极分化。三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信息人才能力强、素质高,二级医院的信息人才在数量、素质、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差距,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就更不用说了。

在跟二级医院的同行们就信息人才培养进行交流时,大家一致认为,接受的培训过少是一个重要因素。单靠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培养信息人才从资金投入、资源协调和培养周期等方面都不太容易。

建立适当的机制鼓励三甲医院信息部门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精准的信息化建设帮扶,带动本区域信息人才的成长,实现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关于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机制,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借鉴“军字一号”推广时的做法,成立区域医院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中心。区域技术支持中心可以由当地信息化建设水平好的一家或者几家医院牵头成立,人员由一家或者几家医院信息部门的人员兼任。以信息化项目为抓手,依据项目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在实战中协助下级医疗机构培养信息人才。例如,本区域二级医院要参加数字化医院评审前,由市级技术支持中心选派此方面专家针对评审对下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带领下级医院信息部门人员成长。

2.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牵头,成立市-县-乡三级信息人才共享平台。省级医疗信息化人才共享平台兼具指导、培训、交流等职能,利用短训班集中授课、网络精品课、进修等方式带动整个区域的信息人才成长。

医保数据的社会化应用

说起医疗数据的应用,有一块数据被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医保数据。相比于医院的医疗数据,医保数据似乎更适合进行社会化应用。

首先,医保数据的社会化应用不存在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由于人社部门是医保资金的支付方,各家医疗机构如果想得到医保资金就必须按照规范上传数据,这样一来医保数据就摆脱了医院的“围墙”,初步具备大数据的雏形。

其次,医保数据社会化应用的时机已经到来。医保付费方式已由原来的总额预付一枝独秀逐渐向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DRGs等新型付费方式过渡,这些新型付费方式要依靠医保数据分析来支持,这就为医保数据的社会化应用提供了机会。

最后,利用医保数据的社会化应用拉开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是推动分级诊疗落地的一项有力举措。关于医保患者的转诊,医保主管部门以往只能靠经验判断以及行政命令来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弊端很多。医保转诊完全可以借助医保部门多年积累下来的数据和医疗保险网络建立区域内的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实现患者从转诊发起到远程会诊以及转诊审批等各业务环节的网络化,再利用数据分析实现患者转诊的“智慧化”。

医疗“小程序”带来新气象

2017年1月9日,微信推出小程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各界关注。微信是这样定义小程序的: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而且无需安装、卸载。

目前,“小程序”在医疗行业可以应用的场景大致有以下两类:一是就诊信息查询类,由于不用安装APP、不用关注公众号,可以让使用者完成查询后即用即抛;二是诸如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此类服务完全可以借助小程序和带参二维码实现,患者不用从APP或者公众号里面一层一层地寻找。

2017年,小程序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医疗的核心。早在2015年就有医院鼓励医护人员进行User-Made(医护参与开发的医疗IT),比如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信息化专项培训,鼓励护士们设计电子排班系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的李子然医师根据科室需求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出了一套“患者全流程管理系统”。

由于开发系统的专业性强,医护人员虽然有很高的热情参与,但参与的程度不够深。“小程序”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由于“小程序”的开发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便捷,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就可以掌握。由信息部门组织医护人员用“小程序”来进行一些User-Made,提高他们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流程和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医院信息系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语音识别”的临床应用

2016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宣布在全院病房和医技科室上线“医疗智能语音录入系统”,成为首家支持语音识别的公立三甲医院。据了解,北京协和医院使用的这套系统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 95% 以上,着实让我们HIT人惊艳了一把。其实语音识别技术在欧美国家医疗领域已使用将近10年,但是由于我国医生工作环境的嘈杂性、各地口音的差异化,语音录入技术一直没有在医疗行业开花结果。

香港德信对中国医院电子文本录入工作量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医生每天在计算机前进行文字录入大约需要4小时,超过一半的医生每天进行文字录入的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40%。可见文字录入方便性已成为影响医生工作效率、工作体验的重要因素。

北京协和医院与合作伙伴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很多探索工作,比如:采用性能高的麦克风等硬件设备过滤噪音、定制医疗领域语言模型、定制个性化语言模型(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录入医嘱时说的话也不同,医生登录HIS时会加载所在科室的语言模型)、允许医生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向系统中添加常用词汇等。相比于传统的病历模板使用(便利性强但弊端也明显,如医生由于疏忽漏改、漏删,增加病历出错率),语音识别技术更为准确,并且能保持医生书写病历的个性。

语音识别技术在如放射和超声等检查科室的应用有着天然优势,检查医师边看边说就能产生患者检查报告的雏形,稍作修改就能发出,使得检查医师的工作更加流畅,效率也大大提升。语音识别技术还可以用在患者就诊前的轻问诊上,患者在来院之前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录入自述症状、既往检查、检验结果和以往的诊疗信息,医生在见到患者之前就可以先了解这些就诊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医生的工作效率。我相信2017年语音识别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最后,用文章的题目结束本文——“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迅速行动”,让我们HIT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激情,为医疗信息化的明天做一些事情!

【作者简介】

吴恒,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回顾展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迅速行动(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