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中国研究型医院对大数据越来越“有谱”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huichang (1)

       中国知名三甲医院大多还有一个标签——“研究型医院”,这些医院的医生在繁忙的临床业务之外,还肩负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任。

       最近5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兴起,让中国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们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认知洗礼。当人工智能概念席卷医学界时,曾有过人工智能会否取代医生的“集体焦虑”。现在,情况已经大不同:经过一段时间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亲密接触”,医生们逐渐找回了自信。对于如何发挥临床大数据的价值,医院信息部门和临床科室有了日渐清晰而务实的主张——这是记者对2019年5月下旬在重庆举行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年会”的最深感受。

       本次年会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共同承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姬军生主持大会开幕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陆军军医大学校长王云贵、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李东等致辞,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副主任杨勇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中心主任薛万国等专家做大会学术报告。年会还设立了临床科研大数据、青年委员会两个分论坛。据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希望打造自身学术平台的“特色”,推动临床科研和信息化的融合,释放大数据的价值。

姬军生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姬军生主持大会开幕式

临床学科建设离不开大数据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认为,由于缺少大数据利用,临床学科往往“有珍珠、无项链”。这就需要合格的临床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作为支撑。提升临床水平,必须开展科研,开展科研离不开大数据。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利用数据,CRF表只是针对个体,对于全科、全地域而言,这类数据还远远不够。

王福生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

       病理诊断被誉为医学诊断的“金标准”,病理专家也被誉为“医生的医生”。知名病理专家、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前瞻病理学发展趋势,揭示了大数据对于破解当今医学世界未知领域的重大意义——大数据科研,需要从医学理论创新的高度重新审视其顶层设计。

       卞修武院士认为,病理研究一直是真实世界的研究。病理研究不仅要关注肿瘤细胞本身,还要关注肿瘤的环境。比如同一块肿瘤如果切成5块,测序结果也都不一样。这就好比“土壤在不断变化,种子在不断变化”。“土壤”的正常化,可能不利于肿瘤“种子”的生长。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目前人无法看到的。这就需要借助大数据包括图像的解析,结合时空变化维度进行分析预测。多组学数据研究,数据必须完整,必须建立生物样本库。要综合考虑肿瘤的组织学,避免只考虑单个肿瘤细胞。为了摸清肿瘤血管分布情况,可以让计算机对血管进行自动分型。

卞修武院士知名病理专家、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教授在主持大会学术报告时表示,多位重量级临床专家的分享,验证了他之前的判断,医学的发展正在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迈向数据驱动的医学。

医院需要重视大数据能力建设

       王福生院士认为,医疗大数据的发展,核心问题是人才团队,需要医护、辅助科室、统计专家、管理专家等共同参与,需要专门培养大数据人才。

       解放军总医院在2016年成立医疗大数据中心,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做了初步尝试。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中心主任薛万国归纳了医院大数据能力的构成:数据资源能力、数据平台能力、数据服务能力、数据治理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体现了对大数据的素养。既是隐含的,又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的。

       薛万国主任谈到,针对各类医疗数据,需要不同分析类型人才,建立多学科的人才团队。数据分析服务,很难包出去服务,因为需要长期的研究,尤其是对于研究型医院而言。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大数据科研流程:临床科室团队提出申请、中心审核论证、任务分派、方案拟制、方案把关、数据抽取、统计分析、过程记录、报告拟制、报告审核、报告提交、资料归档,才能把控报告的质量和数据的安全。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透露,该校2019年成功申报智慧医疗工程专业,今年开始招生,是全国前10所设立该专业的高校。

医疗大数据的价值日渐显现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中心主任何萍说:“申康最初开展医联工程建设,没有想到要做大数据,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应用的推广和深入,不知不觉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现在,申康依托医联工程的实时数据响应,推出医联App、影像和检验数据共享、院内导航等多种信息化便民服务;同时通过建立防范网上黄牛的模型,对16万用户开展识别,检测到4000多个疑似黄牛用户。在提升数据质量方面,申康走过了一条艰苦的道路。2007年医联工程刚起步时,数据质量很差。后来,通过开展持续的数据质量专项考评,并且动态改进考核指标,推动了接入申康平台的所有医疗机构数据质量的提升。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解放军交通医学研究所所长周继红介绍了创伤数据库建设的艰难历程和体会。创伤居世界人类死因第四位,每年超过500万人死于创伤。伤情往往很复杂,伤情评估难,救治难度大。但临床专科越来越细分,多发伤救治矛盾突出。即便医疗设备条件不断改善,严重创伤死亡率却不一定降低。创伤数据库的建设,规范了创伤急救治疗的重要信息,通过引入急救创伤治疗的金标准,不仅规范了创伤救治流程,而且加强了120急救系统与院前、院内的信息联动。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陆荫英介绍了肝胆肿瘤多维度MDT大数据平台在医院分级诊疗中的实践。该平台功能包括:决策咨询、诊疗协作、数据收集、随访、随访指标、疗效评估等。通过该平台,患者申请MDT,诊后病例数据沉淀,减轻医生录入数据的负担。

       西南医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汪鹏认为,现在研究CDSS的时机非常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等政策对于CDSS有明确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CDSS可望占据医院信息化建设“高点”。西南医院正在局部科室探索建立大数据驱动的CDSS技术框架,以医学知识图谱构建为核心,系统功能包括:诊断推荐、检查检验推荐、治疗方案推荐、相似病历、智能提醒、医院用药推荐、循证知识搜索推送等。“目前看,我们的CDSS应用效果还不错,相当于为医生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外挂。”汪鹏说。

       作为本次年会组织承办负责人之一、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信息科主任黄昊在分论坛做了专题发言,带给与会者关于互联网医疗对数据安全挑战的思考。

       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现阶段在医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顾问、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说:“真正让医生喜欢点击的人工智能应用还不多。信息人员要和医生摸爬滚打,一起开发更多让医生喜欢的人工智能应用。”

chongqing1

小助手二维码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中国研究型医院对大数据越来越“有谱”
分享到: 更多 (0)